张无忌是一种天生的隐士,和令狐冲基本一样,但是偏偏很多的重担压在他身上,他喘不过气来。面对反元大业他内心是有尽一份力的欲望,但是事到临头,他才会清醒自己根本抗不下来这份重担,也担当不起,这也就是他为什么总是会在心里萌发出那种退位让贤的想法。
明教群雄当然不会让张无忌退位,这是基于明教内部的政治考虑,倒并不是一味的为了天下百姓。对于明教群雄来说,皇帝可以让给朱元璋来当,只要朱元璋能驱逐鞑子,复我中华,那么成王败寇,功大于天,朱元璋当皇帝也是理所当然。
但是朱元璋可以打天下,可以救万民,却当不了教主,因为对于明教来说,朱元璋虽然有功,但也有过,明教中人几乎从来不会自相残杀。当年明教内乱,四分五裂,左右使者,四大法王,五散人为了争夺教主之位,都没有杀害过教内中人。而朱元璋为了权势,害了龙凤皇帝韩林儿,韩林儿所部对明教总坛向来是忠心耿耿,他一死,明教总坛再也无法约束各地义军,大权落到朱元璋手里。故朱元璋拯救万民,明教可以承认他是个皇帝,却不能拜他为教主。
而支持张无忌为教主,第一他武功盖世,尤在阳顶天之上,第二他生性善良,绝不会屠杀教众,第三他与中原武林各大门派关系均好,且威望之高,无与伦比,可以号令武林,第四,明教中内部唯一的御林军也就是五形旗也只听他一人号令。故只要有张无忌在,明教就永远也不会分裂,明教首脑并不是傻子,他们非常清楚,这才支持张无忌,并不是因为光明顶救了明教那区区一战而已。
张无忌虽然懦弱,但也还是有功绩的,他统一了一盘散沙的明教,他让明教与中原武林修好,为抗元大业打好了根基。
说完大义问题,再来从个人角度来解析一下张无忌这个人。
张无忌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山谷中那五年的野人生活以及在冰火岛十年的童年时光。这两个阶段中他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用烦任何事,也不用管任何人,说真的,这种自由我个人是比较向往的,如果他不是因为挂念太师傅张真人与义父谢狮王的王,他真的宁愿永远留在山谷或冰火岛。也正是他不沾染世俗,和小龙女一样不问世事,所以才造就了张无忌那种没有任何心机,对任何人都不加防备的心里,甚至对坏人以及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他都可以选择去原谅,这种心境是处于原始大自然中早已消失不见的淳朴。
对于张无忌这样善良淳朴的人来说,现在的社会我们是看不到了,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人,那说明是你的福气。金老说过,张无忌做不好一个领袖,因为他不懂帝王的权术,驭人的本领,不知道如何恩威并施,但是他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不论享福还是患难,张无忌都是我们值得依赖和用真心去结交的朋友。
然而当张无忌出山的时候,他领略到了人间的险恶与纷争,世人的贪婪与欲望,他从内心深处可以说非常愤恨这个社会。
张无忌与赵敏在小酒馆喝酒的时候,就说过,【为什么大家不能和和气气的做朋友了?】这句话不用说在当时简直就是个笑话,便是现在,这句话也是永远不可能。
张无忌从出山以后,所有问题便源源不断的接应而来,而且每一件事对他来说都是大事,他心里也知道,只要稍微处理不当,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他不止一次的想逃,但是他逃不掉,以至于最后,他也只是送赵敏去蒙古定居,可能以后不会回中原。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教主之位,而是命杨逍等明教首脑暂时管理教内事物,因为他知道,教主这个职位这一辈子他也卸不掉了,除非教内能出一个武能压人,德能服重的英雄出来,但是这种几率真的很小,很小。金庸武侠小说中出了郭靖之外,再没有那个人有他那种情怀了,当然了,论为国为民,郭靖是远胜张无忌的。
张无忌心里向往的世界那是没有丝毫纷争,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刀光剑影,没有你争我夺的那种血腥场面。他的那种理想境界,和袁承志带领群豪前往海外小岛建立一个太平盛世一样,袁承志有没有做到那种理想的境界,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张无忌那种境界不是没有,是在冰火岛与山谷,当然只有他,或者还有他的家人。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e5ce04a8413b07ebdbd50003cd69113/6ce17fd2572c11df8c42d848742762d0f603c287.jpg?tbpicau=2025-02-25-05_d0ab9fcb03d4eb5e82ceb2f79e99f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