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石泉著名书画家苏启明老师
陈庆华
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在石泉的文化圈子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苏启明老师的。他的黑白照片常年在石泉照相馆的橱窗里展出,他的书画作品更是蜚声省、地、县乃至全国各地。
我在读高中时就知道苏老师是书画界的大家,但真正认识他却是在我参加工作后的1974年。那时我只有17岁,但爱好众多,也喜欢写毛笔字和画画。记得那是1974年的暑假,县文化馆举办基层美术创作骨干培训班,我被公社通知去参加学习。当时的县文化馆就在现在人民大厦的位置,房子比公路低许多,要下好多步台阶才能进入。那时是计划经济时期,培训班不但不收培训费,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苏老师和当时文化馆的吴俭贵、薛秀华,还有海文胜老师都是我们的指导老师。一期培训班为二十天,在这二十天里,我们每人必须创作一幅画参加安康地区和本县的绘画展览。
由于参加培训的人绘画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连最基本的速写、素描也不会,老师们辅导起来难度很大。这次我很幸运的成了苏老师的学生,每天由他给我们几个学员讲一些绘画基础知识,当然,为了完成参展任务,苏老师重点还是要辅导我们完成一幅画的创作。记得那年我创作的是一幅叫做《备课》的画,画的是一位老师深夜在灯下备课的情景。说实在话,我那时美术基础很差,连人体比例都没有掌握好,我画好草图后,基本上都是在苏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才最终定稿的。后来我把画全部画好后,在上面题了字,苏老师看了我的字说:“我看你字写得不错,你愿意跟我学毛笔字吗?”我当然求之不得,立即就答应下来。
美术培训班结束后的一个周末,天下着小雨,我和一位也喜欢书法的同学去拜访了苏老师。苏老师的家就在原来县人事和社会保障局那个位置,一座精致的门楼面向大北巷。走进苏老师的家,我们受到了苏老师及其家人的热情接待。落座之后,我们立即被苏老师家里众多的字画吸引住了,它们都是苏老师自己的作品,有国画,有书法。就我们当时的水平看这些作品,觉得简直完美极了,和印刷的几乎一样(那时我们认为印出来的东西都是完美的)。我们和苏老师谈起学习书法的事,他给我们讲了初学书法时要掌握的一些要领,要我们先回去扎扎实实临摹楷书,每天至少认真写二百字,每隔上一个月把自己写得最好的作品拿去给他看。
十分遗憾的是,我和我的同学都因为实际困难没有珍惜这么好的学习的机会。我那时候家里实在太贫穷,父母有病不能劳动,弟弟妹妹年纪小,而且都还在读书。我每天除了在学校上课,回到家里总有做不完的家务事,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和心事写字画画。因此我只给苏老师送过两三次自己写的毛笔字,每次去他都夸我进步很快,鼓励我一定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必成大器。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去找过苏老师,把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放弃了。今天想来真是遗憾终生。
后来我见到苏老师,他一再对我不能坚持练字表示惋惜。我当时实在是出于无奈,心里虽然很不想舍弃,可现实却是那么无情。毕竟生存是人第一位的事情,在生计都困难的情况下,我只好屈从了命运的安排。
很多年过去了,我对这件事一直不能释怀。每当我看到别人写一手好书法的时候都后悔不已,当然更多的是觉得自己辜负了苏老师的一片苦心。前两年我退休后突发激情,对练习毛笔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置备纸笔练习起来。由于多少有些基础,练习起来感觉还不错。
现在我常常想起苏老师,想起他我就十分愧疚。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我今天练习毛笔字纯粹是为了益智,从没有想过要有什么成就。从另一个方面说,也算是对苏老师的一种怀念吧!
2020年5月
陈庆华
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在石泉的文化圈子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苏启明老师的。他的黑白照片常年在石泉照相馆的橱窗里展出,他的书画作品更是蜚声省、地、县乃至全国各地。
我在读高中时就知道苏老师是书画界的大家,但真正认识他却是在我参加工作后的1974年。那时我只有17岁,但爱好众多,也喜欢写毛笔字和画画。记得那是1974年的暑假,县文化馆举办基层美术创作骨干培训班,我被公社通知去参加学习。当时的县文化馆就在现在人民大厦的位置,房子比公路低许多,要下好多步台阶才能进入。那时是计划经济时期,培训班不但不收培训费,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苏老师和当时文化馆的吴俭贵、薛秀华,还有海文胜老师都是我们的指导老师。一期培训班为二十天,在这二十天里,我们每人必须创作一幅画参加安康地区和本县的绘画展览。
由于参加培训的人绘画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连最基本的速写、素描也不会,老师们辅导起来难度很大。这次我很幸运的成了苏老师的学生,每天由他给我们几个学员讲一些绘画基础知识,当然,为了完成参展任务,苏老师重点还是要辅导我们完成一幅画的创作。记得那年我创作的是一幅叫做《备课》的画,画的是一位老师深夜在灯下备课的情景。说实在话,我那时美术基础很差,连人体比例都没有掌握好,我画好草图后,基本上都是在苏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才最终定稿的。后来我把画全部画好后,在上面题了字,苏老师看了我的字说:“我看你字写得不错,你愿意跟我学毛笔字吗?”我当然求之不得,立即就答应下来。
美术培训班结束后的一个周末,天下着小雨,我和一位也喜欢书法的同学去拜访了苏老师。苏老师的家就在原来县人事和社会保障局那个位置,一座精致的门楼面向大北巷。走进苏老师的家,我们受到了苏老师及其家人的热情接待。落座之后,我们立即被苏老师家里众多的字画吸引住了,它们都是苏老师自己的作品,有国画,有书法。就我们当时的水平看这些作品,觉得简直完美极了,和印刷的几乎一样(那时我们认为印出来的东西都是完美的)。我们和苏老师谈起学习书法的事,他给我们讲了初学书法时要掌握的一些要领,要我们先回去扎扎实实临摹楷书,每天至少认真写二百字,每隔上一个月把自己写得最好的作品拿去给他看。
十分遗憾的是,我和我的同学都因为实际困难没有珍惜这么好的学习的机会。我那时候家里实在太贫穷,父母有病不能劳动,弟弟妹妹年纪小,而且都还在读书。我每天除了在学校上课,回到家里总有做不完的家务事,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和心事写字画画。因此我只给苏老师送过两三次自己写的毛笔字,每次去他都夸我进步很快,鼓励我一定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必成大器。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去找过苏老师,把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放弃了。今天想来真是遗憾终生。
后来我见到苏老师,他一再对我不能坚持练字表示惋惜。我当时实在是出于无奈,心里虽然很不想舍弃,可现实却是那么无情。毕竟生存是人第一位的事情,在生计都困难的情况下,我只好屈从了命运的安排。
很多年过去了,我对这件事一直不能释怀。每当我看到别人写一手好书法的时候都后悔不已,当然更多的是觉得自己辜负了苏老师的一片苦心。前两年我退休后突发激情,对练习毛笔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置备纸笔练习起来。由于多少有些基础,练习起来感觉还不错。
现在我常常想起苏老师,想起他我就十分愧疚。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我今天练习毛笔字纯粹是为了益智,从没有想过要有什么成就。从另一个方面说,也算是对苏老师的一种怀念吧!
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