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呢,这儿有位非得跟我硬磕什么安庆话跟南京话听感接近,属于典型淮官,有的时候我真的不愿多说什么,我说的一般都是非常客观或经过仔细思索之后的话,懂的人自然懂。且不说安庆话能不能算得上典型淮官,就说安庆方言与南京方言是不是一样,咱们既然要讨论就得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跟那儿红口白牙的单凭脑补胡咧咧没人信。
虽说中国自古就有所谓训诂学,但现代语言学是建立在西方现代语言学的基础上的,是可以定量精细分析而不是模糊的定性。
安庆话注:这里安庆话是安庆市区话,与南京话在音系最基本的单字调调值以及时长是否一致,看看具体数字就一目了然,虽然单字调音高测试结果因测试条件及测试对象有所差异,但基本上差别不大,以下是安庆方言与南京方言单字调声调图,包括各自与普通话声调的对比。
从上述两个表,可以看出,相比起普通话的四声调值,安庆话除了阴平极低之外,其他三声基本上与普通话一致,安庆话极低的阴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双字调的词读起来,跟普通话相比,重音完全调了个个儿,比如安庆这个词,用安庆话读明显感觉到重音在第二个庆上,因为安庆话去声调调值明显高于阴平,而普通话读安庆,感觉重音在第一个安,因为普通话虽然阴平和去声调都是高调值5开头,但去声最后有个降调1,和高阴平连读起来,明显感觉重音在第一个字。安庆话所谓高5入声其实发声类型已无喉塞尾,发声时长也已长化舒化,而塞音韵尾和短促时长是入声最典型的特征,从这个角度说,说安庆话已经无入声,没有任何毛病,而且这个入声舒化并不是改开后这几代年轻人的新派话这样,是早就是如此,可能在安庆成为省会那天起入声就已经开始舒化。
而南京话呢,从第二个表可以看出,四声调值与普通话均有较大差别,较低的阴平这个淮官比较典型特征就不多说,虽然比安庆话是要高点,但比普通话高阴平要低很多。它的阳平14虽然也是个低升调,但明显比普通话要低,而上声22/212虽然存在平调和曲折调的分歧,曲折调的曲折度只有1度,但开始和结束点都在同一调值上,这与普通话或安庆话有明显区别,另外南京话的去声43/44基本上算个平调,和普通话或安庆话的高降去声调51在听感上完全不一样。说到南京话的入声,后边在比较入声时长会有提及,南京话的入声虽然也是高5,也存在舒化,但它的喉塞韵尾至少在老派南京话中还比较明显,入声时长也比安庆话长不少,也就是说入声特征比安庆话明显。
因为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地方言的入声时长
安庆方言的单字调入声时长
南京方言的单字调入声时长
其中,安庆方言那张图中T7为入声调时长,可以明显看出除了老男一个对象的入声调值排在调序末端,其他发音人的入声调值均不是调序末端,说明已经完全长化,而南京话的入声时长明显比其他四调短促很多,也就是入声特征更加明显。而即便是排在调序末端的入声是否长化,需要考察声调间的时长比值。即入声与最短舒声时长差以及入声与舒声时长差临界值,具体时长差情况如何,见下表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安庆话无论入声相对时长还是时长差均与淮官入声单字调典型值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从入声调角度来说,说安庆话是典型淮官,简直是黑白颠倒,而南京话为淮官是比较信服的。
简单的比较单字调调值,可以得出,相对于南京话,安庆话的四声调调值更加接近普通话,除了一个极低的阴平调之外,这也是当年为什么黄梅戏舞台语言会采用安庆官话的原因之一。南京话和安庆话的四声调值除了低阴平高阳平这个淮官普通现象之外,其他三声调值存在明显差异,入声也有所差异。拿南京话的调值对比周边地区马鞍山话和芜湖话甚至合肥话,也比安庆话的区别小,尤其是在入声方面。
说什么安庆话与南京话听感一致,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
虽说中国自古就有所谓训诂学,但现代语言学是建立在西方现代语言学的基础上的,是可以定量精细分析而不是模糊的定性。
安庆话注:这里安庆话是安庆市区话,与南京话在音系最基本的单字调调值以及时长是否一致,看看具体数字就一目了然,虽然单字调音高测试结果因测试条件及测试对象有所差异,但基本上差别不大,以下是安庆方言与南京方言单字调声调图,包括各自与普通话声调的对比。
从上述两个表,可以看出,相比起普通话的四声调值,安庆话除了阴平极低之外,其他三声基本上与普通话一致,安庆话极低的阴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双字调的词读起来,跟普通话相比,重音完全调了个个儿,比如安庆这个词,用安庆话读明显感觉到重音在第二个庆上,因为安庆话去声调调值明显高于阴平,而普通话读安庆,感觉重音在第一个安,因为普通话虽然阴平和去声调都是高调值5开头,但去声最后有个降调1,和高阴平连读起来,明显感觉重音在第一个字。安庆话所谓高5入声其实发声类型已无喉塞尾,发声时长也已长化舒化,而塞音韵尾和短促时长是入声最典型的特征,从这个角度说,说安庆话已经无入声,没有任何毛病,而且这个入声舒化并不是改开后这几代年轻人的新派话这样,是早就是如此,可能在安庆成为省会那天起入声就已经开始舒化。
而南京话呢,从第二个表可以看出,四声调值与普通话均有较大差别,较低的阴平这个淮官比较典型特征就不多说,虽然比安庆话是要高点,但比普通话高阴平要低很多。它的阳平14虽然也是个低升调,但明显比普通话要低,而上声22/212虽然存在平调和曲折调的分歧,曲折调的曲折度只有1度,但开始和结束点都在同一调值上,这与普通话或安庆话有明显区别,另外南京话的去声43/44基本上算个平调,和普通话或安庆话的高降去声调51在听感上完全不一样。说到南京话的入声,后边在比较入声时长会有提及,南京话的入声虽然也是高5,也存在舒化,但它的喉塞韵尾至少在老派南京话中还比较明显,入声时长也比安庆话长不少,也就是说入声特征比安庆话明显。
因为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地方言的入声时长
安庆方言的单字调入声时长
南京方言的单字调入声时长
其中,安庆方言那张图中T7为入声调时长,可以明显看出除了老男一个对象的入声调值排在调序末端,其他发音人的入声调值均不是调序末端,说明已经完全长化,而南京话的入声时长明显比其他四调短促很多,也就是入声特征更加明显。而即便是排在调序末端的入声是否长化,需要考察声调间的时长比值。即入声与最短舒声时长差以及入声与舒声时长差临界值,具体时长差情况如何,见下表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安庆话无论入声相对时长还是时长差均与淮官入声单字调典型值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从入声调角度来说,说安庆话是典型淮官,简直是黑白颠倒,而南京话为淮官是比较信服的。
简单的比较单字调调值,可以得出,相对于南京话,安庆话的四声调调值更加接近普通话,除了一个极低的阴平调之外,这也是当年为什么黄梅戏舞台语言会采用安庆官话的原因之一。南京话和安庆话的四声调值除了低阴平高阳平这个淮官普通现象之外,其他三声调值存在明显差异,入声也有所差异。拿南京话的调值对比周边地区马鞍山话和芜湖话甚至合肥话,也比安庆话的区别小,尤其是在入声方面。
说什么安庆话与南京话听感一致,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