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婴救赵,这是二千年来的嘉话,程婴也是千百年传颂的义士。文天祥在百难千灾中还唏嘘感叹过此事。京剧里有一出戏就是赵氏孤儿。有一次我突发奇想,要是这个孤儿在报仇雪恨之前比方几岁的时候,就突然得病死了,那程婴可该怎么办呢?要知道这完全不是胡思乱想,二千年前医学水平很低下的,婴儿死亡率也是很高的哎。那程婴可就真惨了,可真叫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卖主求荣,卖友求荣的罪名那可是要担一辈子了。我想他最有可能的是去主动投案自首,自然是到当时正权势冲天的赵氏的仇人那里去了,将前后原委如此这般解释一番,恐怕是哭着让对方相信自己是个内奸罢。问题是人家能信吗,会不会以为他是受不了良心谴责而编了一套,会不会以为他是在压力下精神失常神志不清?这事要是传到社会上,舆论会怎么看他,有谁相信这么一个人说得是真的,要知道当时他的背叛可是很有名的唷,即使在当权者的压制下谴责声也是到处流传的,那时他作为一个士,一个门客违背的可是最高的道德准则。最同情的人恐怕也只是说他良心发现罢。总之此事即便不被认为是一场闹剧,肯定也会被认为是一个谜案罢。他就是自杀了,也不会弥补些什么了。这我才真正理解了他的早已为孤儿死去的朋友公孙杵臼说的话“死易,救孤难。”他年纪大了,把难的事交给程婴了。要是万一发生了孤儿因不可抗拒的因素死亡这事,那程婴的心也只地下的公孙氏才真正明白了。那些戏剧家真应该编这么一出戏呀。程婴救赵,荆轲刺秦同样是中国流传千年的经典的英雄故事,但是荆轲刺秦不成功也是英雄,程婴救赵不成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真令人低首细思,感慨万端。两千年里各式各样的荆轲少有被埋没的,而各式各样的程婴呢?!所以张巡守雍丘的时候与他的将领同时被抓,他大骂叛军,这时他用眼睛这么一扫听,他的猛将南霁云独独沉默不语,他立刻说“南八”(大概是南的小名),那意思是不言自明的“你可不能立场不坚定啊,后果是很严重的唷!”南霁云立刻回应说(大意):将军说了我敢不从命?之所以这样是想“将以有为也”。最后他们同时遇害。好象至今历史书上仍对南霁云持赞赏态度,没对他的动机产生怀疑,尚未有人说他根本不是要将以有为也,他是思想产生了动摇,在张巡的坚定督促下才回到正确的路线上来。再说他毕竟是殉国了嘛。要是他真的“将以有为也”了,那他的结局是什么还真难说喽!这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尽付笑谈中的事了,大家说起来也觉得十分轻松了。都是民族内部矛盾嘛,一千年了有什么死乞白赖你死我活的。这种事也不是谁都能遇上的。但是有时候历史真是比最伟大的小说家都会编,就在不到一百年前,有一个人居然在并不算漫长的一生中两件事都让他赶上了,而且这个人可没有他的古代同志幸运,他至今仍激起的是燃烧的怒火。不信请在这个人气并不算旺的小吧中查看一下便可得知。他做了荆轲,因为他们谁也没成功,因为秦始皇做了中国王朝实际的开山鼻祖,至今仍被一些同志热烈的讴歌着,而摄政王后来一直在天津当寓公过得很是舒服的。他企图做程婴,当然如前所述他是不是想做程婴这个问题是如此的扑溯迷离,但是他可没程婴的运气,他仍然是失败的,于是他引起的难道会是对程婴那样的敬意,他引起的只能是怒火。这一点他自己事前也想到了,只不过事后让他真承受的时候,一切将变成现实的时候,他恐怕还是有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意味罢!否则他怎么那么快就死了,以至于没能赶上“正义的审判”,这真是便宜了他!说到这里,这个人也不言自明了,他就是本吧的主人公——汪精卫,那只填海的傻鸟。
可别说我是汉奸啊,我只是觉得这里有些失之于严肃,干嘛这么严肃呢,笑一笑十年少嘛,有时候胡扯扯是很有意思的,上网来干什么呢,不就是为求个乐吗!别太当真。
可别说我是汉奸啊,我只是觉得这里有些失之于严肃,干嘛这么严肃呢,笑一笑十年少嘛,有时候胡扯扯是很有意思的,上网来干什么呢,不就是为求个乐吗!别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