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 关注:56,525贴子:429,052

【花签】说说红楼梦里的那场小型夜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姑娘们为宝玉过了一场温馨又热闹的寿宴,在这场宴会中,没有长辈们的规矩束缚,有的只是大家的欢声笑语,其中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环节就是抽花签,细细解读,这里的花签其实是她们命运的一次暗示。
那么,开始吧


IP属地:陕西1楼2020-04-30 15:52回复
    按照抽花签的顺序来。
    首先是宝钗,艳冠群芳
    ——是无情也动人
    这句诗取自唐代罗隐的《牡丹花》,诗歌原文如下: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IP属地:陕西2楼2020-04-30 16:00
    回复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牡丹随着东风的来去而盛开凋谢,这是另有原因的,应该是得到了东君的眷顾吧。就像那解语花一样,即便她无情,若有倾国之美,也一样动人。芍药是牡丹的近侍,芙蓉也要避开它的芳华,只可惜,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关于韩令,韩令即韩弘,是晚唐时期的节度使,他又与牡丹有什么关系呢?


      IP属地:陕西3楼2020-04-30 16:00
      回复
        根据李肇《国史补》的记载:“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据说当时人们“为牡丹包羞”,真是“辜负秾华”。
        我个人的理解是,他所说“儿女”应该与“儿女共沾巾”一个意思,就是说,这位节度使,觉得牡丹是儿女情长之物,他看不惯,所以要砍去,而当时人们的态度“辜负秾华”也说明了大家很嫌弃韩令的作法,白白辜负了牡丹的美,这位节度使,可真真是不懂风情了!
        而这首诗又与薛宝钗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首诗中,牡丹最终被残忍砍去,可怜芳华被抛弃,正如《终身误》里宝钗,纵然是“山中高士”,也只得到“空对着”的结局,埋没于雪地中,十分孤苦和凄凉。
        不过,宝玉应该是要比韩弘好得多,至少不会摧残牡丹,只是心里装不下。


        IP属地:陕西4楼2020-04-30 16:12
        收起回复
          第二位,探春,瑶池仙品
          ——日边红杏倚云栽。
          这首诗出自唐朝高蟾的《上高侍郎》,原诗如下: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IP属地:陕西5楼2020-04-30 16:13
          回复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天上的碧桃树用露水浇灌滋养,日边的红杏在云边栽种。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上,不必去向春风抱怨花不开。
            其实原本的作者写的应该是芙蓉,但在红楼中,主要说的却是“红杏”,那么这红杏,说的就应该是探春了,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这是暗写探春嫁了一个好人家,有权有势,因为探春的姑娘家,无法自立事业,而这个“倚”字,也有“倚仗、倚靠”的意思。恰好与签子上的描述对应起来:得此签者,必得贵婿。这“贵婿”,便是杏树旁的云彩了吧。


            IP属地:陕西6楼2020-04-30 16:13
            回复
              我查过,杏花的花语是“少女的娇羞、疑惑和慕情”,又有“有幸,幸福”的意思,而探春拿到签子,可不就“红了脸”吗,如若日后再嫁的好,即为“有幸”。或许,也是夫家的幸事呢,正如凤姐后来与平儿说的:“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谁的家里多了一颗繁茂的杏花树,可不是“幸事”?
              在红楼梦前期,不是也有一个叫“娇杏”的女子因为轻轻地一撇,最后也坐上了正房太太的位置吗?自然了,探丫头可不是“侥幸”,以她的优秀,足以衬得起在“云边”的地位。


              IP属地:陕西7楼2020-04-30 16:23
              收起回复
                第三位,李纨,霜晓寒姿
                这是宋代诗人王淇的《梅》,原诗如下: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IP属地:陕西8楼2020-04-30 16:30
                回复
                  这首诗果然只适合李纨,尤其前两句,李纨年轻就守寡,并且一直安安静静,也不张扬,而且,她住的是稻香村,又自封“稻香老农”,这老农,可不就整日与“茅舍竹篱”为伴吗,把李纨比喻成梅花,便是说她甘受寂寞,而我们儿时便学过的“凌寒独自开”也说的是梅花甘于寂寞的特点。与熙凤的烈焰活泼相比,李纨沉静恬淡,贾府的两位少奶奶,迥乎不同,各有各的魅力。而李纨花签上也标注“自饮一杯”,也说明她的特殊性,毕竟是已为人妇,与旁边的女孩子们还是不同的,因而“自饮”,并未有人陪。


                  IP属地:陕西9楼2020-04-30 16:30
                  回复
                    而梅花是开在冬天的花,提起冬天,基本上都只有白色和灰色,十分单调,是不是就是说李纨的世界也是这般如此呢?书中描写李纨“形同枯槁”,冬天到了,树木花草自然会变成“枯槁”,而独自盛开的梅花,也象征了了李纨坚强的品格。


                    IP属地:陕西10楼2020-04-30 16:32
                    回复
                      其实这首诗前两句说的是李纨,后两句不是讲的李纨,却更有意思。
                      林和靖是谁?或许林和靖大家未必熟悉,但我说一联诗,大部分人肯定都知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意思是小园中的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这两句诗也是我读过的诗中最喜欢的两句,而它们正是出自林和靖的《山园小梅》。


                      IP属地:陕西11楼2020-04-30 16:34
                      回复
                        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中这样点评: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评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多么高的评价啊,“未有此句”——都没有这句写得好。颇有张若虚“孤篇压倒全唐”的感觉。
                        而王淇的后两句,表面是略含嫌弃,实际也是在说林和靖写得好啊,“惹的诗人说到今”,因为有了林和靖,后人常写梅花,却再也比不过林和靖的这两句,足以说明这两句的绝妙。
                        作者以李纨比梅花,人如其花,自当高洁淡薄,正适李纨。


                        IP属地:陕西12楼2020-04-30 16:35
                        收起回复
                          第四位,湘云,香梦沉酣
                          ——只恐夜深花睡去
                          这句出自苏轼的《海棠》,原诗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IP属地:陕西13楼2020-04-30 16:36
                          收起回复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云彩,露出淡淡的月光。花朵的香气在朦胧的雾里散开,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这支签子甚是有趣,黛玉开玩笑说应该把“夜深”改成“石凉”才对,为什么呢?因为就在前不久,我们的史大妹妹就因醉酒不小心酣睡在石头上啦。


                            IP属地:陕西14楼2020-04-30 16:38
                            回复
                              这首诗写的非常有意思,前两句“东风袅袅”借用的是屈夫子《湘夫人》里面的句子:袅袅兮秋风,后面又说月光“转廊”,月光都找到走廊另一边去啦,照不到海棠啦,这海棠花睡着了可怎么办呢?有啦,我点上亮亮的蜡烛,不也能观赏到它吗?
                              足以想见苏东坡对这株海棠喜爱到什么程度。自然了,我们的曹公必也是极喜爱云妹妹的。


                              IP属地:陕西15楼2020-04-30 16: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