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吧 关注:1,871贴子:7,221
  • 8回复贴,共1

历史的天空-《昨日的世界》读后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2年之前,我读到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那以后,这本小书始终伴随在我的身边,时不时我会翻出来,用二到三个小时把它看完。
11年之前,读完了他的《昨日的世界》英文版,机缘凑巧得到的这本书,我是想用来学习英语的。阅读过程不轻松,我几乎是读一段哭一会,用了半年左右才看完。看完之后如同灵魂脱壳,情绪许久不能平复。可惜我当时阅毕之后就将书送人,多年来无缘重读,只能在心中念念不忘。时隔11年之后,最近才终于读完了中文版,阅读过程很轻松,中文版看起来很流畅。我想,这本书我会一读再读。
那么,茨威格的书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我多年来心心念念,难以割舍?
一是文字之美。茨威格出生成长在世界音乐之都的维也纳,除了文学素养以外,有着极高的音乐和艺术修养。茨威格本人以诗出道,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是诗集《银弦集》。他和德语世界伟大的诗人里尔克、霍夫曼斯塔尔都维持着朋友关系。他同时精通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曾经多年从事翻译工作,比如翻译比利时法语诗人维尔哈伦的诗集,翻译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皮兰德娄的戏剧。茨威格的语言,有一种精致、敏感到极致的美感。
二是情感的真诚。茨威格1940年开始写这本书,1941年9月定稿,1942年2月辞世。“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为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的奥地利人、犹太人,他的生活经历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带着残缺破碎的心,对过往的人生做了一次深情的回望。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经受到高度赞扬,也曾经遭受极度排斥;我曾经有过自由,也有过不自由;我曾经富裕,也曾经贫穷。”那过往的岁月!有璀璨的星辰、香甜的梦境,也有残暴的狂飙和漫长的黑暗!
三是文化意蕴之丰富。正如茨威格的另一本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昨日的世界》时,你仿佛和他一起走进了那个时代的欧洲,走进了历史的天空,走近了众多欧洲的文化名人,走近了那些语言、艺术的造物主。从这本书里节选到了中学语文课本里面的课文有两篇,一篇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描述了1928年他访问苏联期间拜访托尔斯泰墓地的情景,20多年前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我读到过,而且一直铭记。还有一篇是《全神贯注》,描写的是他参观罗丹的工作室,罗丹修改一部作品的情景。
四是现实意义之警醒。我们中华民族,也曾多灾多难,尤其是近代,饱受战争的嚣扰。90多岁的许绰云在接受许知远十三邀采访时聊及抗日战争,像个孩子一样哇哇大哭,他在书中说:“今日撰写文章,强压心中悲恸,以两千余字的短文交代抗日战争轮廓。然而少年时期所经历种种,不断重现眼前,唤回的血光泪痕。如椎心泣血,不能自已!盼望今日此书读者,八年巨灾长记在心,任何战争都是灾难,愿我子孙永远远离战祸!”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要把全人类走过的路当作自己走过的路,把全人类的牺牲当作自己的牺牲,为自己、为世界谋求永久的和平。
我也是第一次留意到茨威格尽管在世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有批评的声浪。比如KLAUS Mann与茨威格之间的争执,Claus Mann是投身于同法西斯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进行战斗的知识界人士;茨则是一位犹豫、胆小怕事、迟疑之人,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位“怯懦的知识分子”,只想尽可能地保住他那已有的优渥条件,不愿意斗胆地与任何人绝交。
我想,我会慢慢地读他其他的书籍,凭借我自己的眼睛,做出自己的判断。


IP属地:上海1楼2020-04-29 20:15回复
    看完很感动。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9-24 09: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