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立陶宛(波兰语:Rzeczpospolita),又称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语: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立陶宛语:Abiejų Tautų Respublika),是16至17世纪位于欧洲东部的共主邦联,由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在1569年结为联邦后成立,为当时欧洲面积较大、人口多的国家之一[2][3][4][5]。它的许多特点体现出它在当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整个联邦的政治制度被称为波兰选王制或金权自由制,法律与由众议院贵族(音译为施拉赤塔,原文为Szlachta,意思为众议院的公民)控制的议会(音译为瑟慕,原文为Sejm,意思为议会)限制君主的权力,这种制度是现代民主制[6]、君主立宪制[7][8][9]及联邦制[10]的先驱。
该联邦的两个主体国家: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在原则上是平等的,而波兰王国是事实上的统治主体,并且立陶宛的贵族在语言文化上比起独立时期进行了很大的波兰化[11]。该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呈现出一种宗教多样化,并以在当时欧洲少有的宗教自由而闻名[12],而联邦的这个特点是被当时的人们所证实的[13]。在欧洲,波兰和阿姆斯特丹是犹太人的避难所,这些犹太人为波兰的经济和文化贡献甚钜[14]。
在波兰黄金时代的几十年后[2][15][16],联邦在17世纪中期遭遇了政治混乱期[9][17][18],国势江河日下,直到1772年开始被三大强邻奥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皇朝)、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三度瓜分,最后于1795年亡国。在联邦的灭亡前夕,它经历了重大改革,其中包括编纂了《五三宪法》这个现代史上第二悠久的成文宪法[19]。
该联邦的两个主体国家: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在原则上是平等的,而波兰王国是事实上的统治主体,并且立陶宛的贵族在语言文化上比起独立时期进行了很大的波兰化[11]。该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呈现出一种宗教多样化,并以在当时欧洲少有的宗教自由而闻名[12],而联邦的这个特点是被当时的人们所证实的[13]。在欧洲,波兰和阿姆斯特丹是犹太人的避难所,这些犹太人为波兰的经济和文化贡献甚钜[14]。
在波兰黄金时代的几十年后[2][15][16],联邦在17世纪中期遭遇了政治混乱期[9][17][18],国势江河日下,直到1772年开始被三大强邻奥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皇朝)、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三度瓜分,最后于1795年亡国。在联邦的灭亡前夕,它经历了重大改革,其中包括编纂了《五三宪法》这个现代史上第二悠久的成文宪法[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