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四年,韩信破齐,项羽派龙且救援。二人交战,龙且失败被杀。
直接或间接指出龙且战后被杀的记载,史、汉有一二十条之多,当无疑问。
然而,龙且被杀的地点,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丁复的战功记载中,与其他传记的叙述有些不同。
以趙將從起鄴,至霸上,為樓煩將,入漢,定三秦,別降翟王,屬悼武王,殺龍且彭城,為大司馬;破羽軍葉,拜為將軍,忠臣,侯,七千八百戶。
有人据此说,龙且军败后没死,他逃回彭城,后来在汉军拿下彭城时被杀。
这种说法,有两个问题。
其一,彭城是降下的,柱国项它也只是被俘虏而已,为何要在楚军投降的情况下杀了龙且?这不合常理。
其二,年表记述简略,时间上很难确定,丁复的「杀龙且彭城」是在韩信破齐之后吗?结合其他记载,我以为不是。所谓杀龙且彭城,应当是汉军还定三秦后,刘邦入彭城前的一次战事。
在丁复「杀龙且彭城」之前,是从属于「悼武王」,即吕泽。
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為侯。還定三秦,將兵先入碭。漢王之解彭城,往從之,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汉军还定三秦,吕泽带兵先入砀郡,这是侯者年表对他最着重的记载。砀郡,离彭城很近了,二百来里。丁复极有可能跟随吕泽到砀郡,随后参与攻打彭城。
那龙且为何在彭城?
《史记·曹相国世家》「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至河内,下脩武,渡围津,东击龙且、项他定陶,破之。东取砀、萧、彭城。」
据曹参战功记载,汉军出关后,在定陶与龙且、项他交战过。
当时项羽在城阳,距定陶千里之遥,龙且、项他为何在定陶很难讲,与主题无关,这里也不作延伸。
现在能推测出来的是,龙且在定陶被击破,汉军又拿下砀郡,彭城可以说是岌岌可危。龙且军败后必然撤军,按常理来讲肯定要回保彭城。而汉军随即攻下萧县,进入彭城门户,很有可能汉军进入彭城前,先击败了龙且部队,而丁复在此战中发挥出色,因而被记了一功。
若此分析成立,龙且在彭城失陷时必定没有被杀。所谓「杀」,可能是误记,也可能有别的含义。这一点,班固在汉书功臣表中记载为「属周吕侯,破龙且彭城」,将「杀」改作「破」,应当说很有道理。
再者,降下彭城的是灌婴。没有任何记载支持丁复参与了平齐之战,也没有任何记载表明丁复随灌婴一起降下彭城。
以上说法,还有一条佐证。
丁复「杀龙且彭城」后,再有战功是「破羽军叶」。
叶是什么地方呢?南阳。
《史记·高祖本纪》「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於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
由此记载可知,南阳一直是由汉军控制的,薛欧、王吸一路走南阳东进,遭遇楚军阻击还是在东边几百里的阳夏。
既然叶一直在汉军手中,丁复何以在此破项羽军?所谓「羽军」不一定是项羽本人,然能写进侯表,必然也不是一件小事。
考刘邦与项羽交战过程,丁复「破羽军叶」只有一个可能。
《史记·高祖本纪》「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
汉三年五月,为分解荥阳一线的压力,刘邦引兵南下宛叶,项羽也追击至此。虽说双方在此没发生大战,小规模战斗应是有的。丁复的「破羽军叶」大概也只能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这样的话,丁复的时间线就很清楚了。汉二年四月,丁复与其他汉军攻入彭城击败龙且,项羽回军后,楚汉在荥阳一线鏖战一年,三年五月,刘邦逃出荥阳,入关收兵后南下宛叶,丁复随从,在此期间击败过项羽军队。
而龙且是四年十一月被韩信击败,死于乱军中,远在丁复记载的时间线之后。
以上。
记载太少,不敢说分析的一定对,但相对龙且被韩信击败后逃回彭城才被杀这种说法,要合理太多。
乱用侯表,断章取义的弄出一些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观点,见到已经不少,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真不明白,完全不会尊重基础史料。所谓孤证不立,读史书,对于这些记载简略的史料,使用需要慎重,一定得结合其他记载综合分析,不能六经注我,若是自己心中早有定义,对于史料的使用自然也难客观。
直接或间接指出龙且战后被杀的记载,史、汉有一二十条之多,当无疑问。
然而,龙且被杀的地点,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丁复的战功记载中,与其他传记的叙述有些不同。
以趙將從起鄴,至霸上,為樓煩將,入漢,定三秦,別降翟王,屬悼武王,殺龍且彭城,為大司馬;破羽軍葉,拜為將軍,忠臣,侯,七千八百戶。
有人据此说,龙且军败后没死,他逃回彭城,后来在汉军拿下彭城时被杀。
这种说法,有两个问题。
其一,彭城是降下的,柱国项它也只是被俘虏而已,为何要在楚军投降的情况下杀了龙且?这不合常理。
其二,年表记述简略,时间上很难确定,丁复的「杀龙且彭城」是在韩信破齐之后吗?结合其他记载,我以为不是。所谓杀龙且彭城,应当是汉军还定三秦后,刘邦入彭城前的一次战事。
在丁复「杀龙且彭城」之前,是从属于「悼武王」,即吕泽。
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為侯。還定三秦,將兵先入碭。漢王之解彭城,往從之,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汉军还定三秦,吕泽带兵先入砀郡,这是侯者年表对他最着重的记载。砀郡,离彭城很近了,二百来里。丁复极有可能跟随吕泽到砀郡,随后参与攻打彭城。
那龙且为何在彭城?
《史记·曹相国世家》「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至河内,下脩武,渡围津,东击龙且、项他定陶,破之。东取砀、萧、彭城。」
据曹参战功记载,汉军出关后,在定陶与龙且、项他交战过。
当时项羽在城阳,距定陶千里之遥,龙且、项他为何在定陶很难讲,与主题无关,这里也不作延伸。
现在能推测出来的是,龙且在定陶被击破,汉军又拿下砀郡,彭城可以说是岌岌可危。龙且军败后必然撤军,按常理来讲肯定要回保彭城。而汉军随即攻下萧县,进入彭城门户,很有可能汉军进入彭城前,先击败了龙且部队,而丁复在此战中发挥出色,因而被记了一功。
若此分析成立,龙且在彭城失陷时必定没有被杀。所谓「杀」,可能是误记,也可能有别的含义。这一点,班固在汉书功臣表中记载为「属周吕侯,破龙且彭城」,将「杀」改作「破」,应当说很有道理。
再者,降下彭城的是灌婴。没有任何记载支持丁复参与了平齐之战,也没有任何记载表明丁复随灌婴一起降下彭城。
以上说法,还有一条佐证。
丁复「杀龙且彭城」后,再有战功是「破羽军叶」。
叶是什么地方呢?南阳。
《史记·高祖本纪》「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於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
由此记载可知,南阳一直是由汉军控制的,薛欧、王吸一路走南阳东进,遭遇楚军阻击还是在东边几百里的阳夏。
既然叶一直在汉军手中,丁复何以在此破项羽军?所谓「羽军」不一定是项羽本人,然能写进侯表,必然也不是一件小事。
考刘邦与项羽交战过程,丁复「破羽军叶」只有一个可能。
《史记·高祖本纪》「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
汉三年五月,为分解荥阳一线的压力,刘邦引兵南下宛叶,项羽也追击至此。虽说双方在此没发生大战,小规模战斗应是有的。丁复的「破羽军叶」大概也只能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这样的话,丁复的时间线就很清楚了。汉二年四月,丁复与其他汉军攻入彭城击败龙且,项羽回军后,楚汉在荥阳一线鏖战一年,三年五月,刘邦逃出荥阳,入关收兵后南下宛叶,丁复随从,在此期间击败过项羽军队。
而龙且是四年十一月被韩信击败,死于乱军中,远在丁复记载的时间线之后。
以上。
记载太少,不敢说分析的一定对,但相对龙且被韩信击败后逃回彭城才被杀这种说法,要合理太多。
乱用侯表,断章取义的弄出一些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观点,见到已经不少,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真不明白,完全不会尊重基础史料。所谓孤证不立,读史书,对于这些记载简略的史料,使用需要慎重,一定得结合其他记载综合分析,不能六经注我,若是自己心中早有定义,对于史料的使用自然也难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