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北都失陷,南都备胎转正
崇祯十七年自封大顺闯王的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至明朝两都之一的北京城,北京三大营明军不战而溃,北京失守,崇祯皇帝朱由检在走投无路下自缢于煤山,明朝廷在北京的两三千名官员自尽的只有二十人,其他“衣冠介胄,叛降如云”,多数人选择跪在李自成面前恭迎新朝建立。随后明山海关总兵引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北方多少明朝达官贵人们迅速改换门庭在数月内就实现了从大明到大顺再到满清的三连降。明朝在北方的统治于一年内迅速崩溃,先后被李自成和满清取代。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在历史上是一个让人铭记,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代。对于汉民族来说,绝对是充满耻辱荒诞和令人反思的时代。在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为统治者,分别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大顺皇帝李自成、大西皇帝张献忠、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历史的天平,曾经在这五个人的身上左右徘徊。最终多尔衮获取了胜利,以入关时不到10万人的八旗部队,将当时拥有一个亿人口的中国征服了。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北京失陷,崇祯帝自缢,但对于明皇朝来说江山社稷仍未亡,明朝两都中仅剩的南都南京城内六部百官瞬间备胎转正,成了大明王朝的唯一正统朝廷。明朝经过四十三天无君状况后,南京百官们拥戴和崇祯帝血统最近的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明故宫,年号弘光,史称弘光帝,延续明朝。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于内忧外患中,虽然统治区域包括今黄河以南的大半中国,且拥有未经受战乱最富庶的江南,纸面上的疆域人口军队数量是当时中国内部最强的一方势力。在当时的明朝官民上下看来,弘光政权即便是不上进不能收复黄河以北失地、贪图苟安混的差些也能跟满清划黄河而治、即便是南明无能透顶守不住黄河、也应该能跟满清划江而治,混个翻版东晋或南宋。然而历史发展洪流却演变为南明弘光政权只坚持了八个月,就在满清一路屠城的铁蹄下灰飞烟灭,只留下史书上沉痛的文字记载,让人感叹唏嘘。南明弘光朝廷自建立开始就一直处于大臣和武将的勾心斗角中内耗,在党争内讧与军阀内战中粉墨登场,又在腐败和内讧中分崩离析。





图为南京明故宫遗址
本文是个长文,楼下还有更新,分段发的
崇祯十七年自封大顺闯王的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至明朝两都之一的北京城,北京三大营明军不战而溃,北京失守,崇祯皇帝朱由检在走投无路下自缢于煤山,明朝廷在北京的两三千名官员自尽的只有二十人,其他“衣冠介胄,叛降如云”,多数人选择跪在李自成面前恭迎新朝建立。随后明山海关总兵引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北方多少明朝达官贵人们迅速改换门庭在数月内就实现了从大明到大顺再到满清的三连降。明朝在北方的统治于一年内迅速崩溃,先后被李自成和满清取代。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在历史上是一个让人铭记,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代。对于汉民族来说,绝对是充满耻辱荒诞和令人反思的时代。在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为统治者,分别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大顺皇帝李自成、大西皇帝张献忠、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历史的天平,曾经在这五个人的身上左右徘徊。最终多尔衮获取了胜利,以入关时不到10万人的八旗部队,将当时拥有一个亿人口的中国征服了。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北京失陷,崇祯帝自缢,但对于明皇朝来说江山社稷仍未亡,明朝两都中仅剩的南都南京城内六部百官瞬间备胎转正,成了大明王朝的唯一正统朝廷。明朝经过四十三天无君状况后,南京百官们拥戴和崇祯帝血统最近的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明故宫,年号弘光,史称弘光帝,延续明朝。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于内忧外患中,虽然统治区域包括今黄河以南的大半中国,且拥有未经受战乱最富庶的江南,纸面上的疆域人口军队数量是当时中国内部最强的一方势力。在当时的明朝官民上下看来,弘光政权即便是不上进不能收复黄河以北失地、贪图苟安混的差些也能跟满清划黄河而治、即便是南明无能透顶守不住黄河、也应该能跟满清划江而治,混个翻版东晋或南宋。然而历史发展洪流却演变为南明弘光政权只坚持了八个月,就在满清一路屠城的铁蹄下灰飞烟灭,只留下史书上沉痛的文字记载,让人感叹唏嘘。南明弘光朝廷自建立开始就一直处于大臣和武将的勾心斗角中内耗,在党争内讧与军阀内战中粉墨登场,又在腐败和内讧中分崩离析。





图为南京明故宫遗址
本文是个长文,楼下还有更新,分段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