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敏吧 关注:20贴子:506
  • 0回复贴,共1

常见的家长误区可以分为这几类:政策误区、规则误区、大学误区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常见的家长误区可以分为这几类:政策误区、规则误区、大学误区和专业误区。
一、政策误区
1.划线办法
划线办法是指划线人数和院校招生计划之间的比例。很多家长认为只要过了本科线就一定能上本科。事实上,上线人数和招生计划并不是对等的。不同省份都有自己的上线比例。举例来说,山东2019年上线比例是1:1.1,也就是说,所有在山东招生的本科院校招生20万人的话,会有22万人过本科线。
正是因为有上线人数是高于招生计划的,所以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避免盲目冲高,防止掉档。
2.投档成功并不等于被录取
很多考生认为只要自己的高考分数比某个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高,就一定会被录取。事实上,志愿填报分为两大步骤:投档和录取。投档时指省招办按照投档规则把你的档案投递给某所高校,而考生的档案进入高校后,高校还有一个给你分配专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高校录取的过程。当高校录取结束后,考生才真正被录取。
为防止在录取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按照学校+专业录取模式的省份,考生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且注意自己的单科成绩和体检是否符合高校要求。
二、规则误区
1.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将考生可以在报考时,填报多个志愿,这些志愿是平行的。很多家长认为平行志愿下,志愿不分先后顺序,所有的都是一志愿,招考院会录取所有志愿中分最高的那个。事实上,平行志愿并非平行,而是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之分。招考院投档的顺序是按照你在志愿填报方案表上的顺序。举例来说,某考生填的第一个志愿是浙江大学,第二志愿填的是清华大学。如果两所院校都可以被录取的话,这位考生将会被浙江大学录取。
所以,在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要将录取分数高、自己想去的院校尽量往前放,以免因为顺序错失了被好学校录取的机会。
2.专业录取不一定看分数
家长在报志愿时,在选专业的时候往往以为只要分数高,就能报上某个学校的特色专业。事实上,在“学校+专业”的填报模式下,高校录取过程中,存在三种专业录取规则,分别是:分数优先、专业优先和专业级差。不论哪种录取方式,家长都可以理解为在省招办投档结束,高校给考生分配专业时,会将所有投档到学校的考生进行排队,按排队顺序选专业。不同专业录取规则下,排队方式不同。
分数优先是按照分数排队,从高到低依次安排专业。
专业优先是高校招生的不同专业排成不同的队伍,每个队伍从高到低安排专业。
专业级差比较特殊,高校先按照分数对考生排队,从高到低安排专业,但如果轮到某位考生,考生志愿填报表中的第一个专业已经录取满,会按照专业级差降分回到队伍中再次等待检索。不同院校专业级差不同,比如山东大学2019年专业级差为2-1-1-0-0。
因为有专业录取规则的存在,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详细查阅自己所报学校的招生简章。根据录取规则不同,填报方式也不同,如果是分数优先的录取模式,可以冲刺比较好的专业;如果是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选专业尽量高于往年投档位次;如果是专业级差的录取模式,看专业级差的大小。若果专业级差比较大,按照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填报;如果专业级差比较小,按照分数优先的模式录取模式填报。
三、大学误区
1.迷信排名
目前,所有的大学排名都是民间机构和个人的排名,教育部从未对高校有过排名。大学排名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大学水平,但排名本身难以保证客观和公正。此前,天津大学校长曾公开透露,有民间排名机构到大学所要赞助费。
此外,大学排名的很多标准和考生实际需求不符。比如,校友会大学排名中有三个指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影响。科研水平当中的高校发表论文数量对于大部分想毕业之后工作的本科生来说,作用并不大。
对于想就业的考生来说,更应该关注的是大学的层次和本专业的行业认可度。对于想毕业考研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关注保研率和考研率。与其看大学排名,倒不如看一下本科第四轮评估结果和高校有哪些特色专业。
2.只认大学名称
部分家长不懂大学层次,认为只要是大学一定比学院强;只要是国字头的,一定比地方的强。事实上,这是一种很大的误区,报大学,更多的是看自己适合什么。此外,还有很多家长分不清分校还是独立学院。分数很高,结果让考生上了一所独立学院。这种情况在浙江2017年发生过很多。
四、专业误区
1.并非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
近些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行业的兴起,高校也随之设立对应的专业。但是,并非所有高校的这些热门专业适合考生。一些顶尖院校的这些热门专业因为有雄厚的师资和技术支持,这些顶尖院校的专业实力非常强,毕业后无论继续攻读还是就业都比较有保障。但一些三本或者民办院校设立的这些热门专业往往毕业之后社会认可程度比较低。
如果考生想学习这些热门专业,倒不如在本科阶段学习软件工程、计算机和数学专业,在考研时候选择攻读这些热门方向。这样,基础比较扎实,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2.专业名称望文生义
每个大学专业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单纯通过名称很难细致了解大学的专业。很多家长希望考生学习计算机,但因为计算机分数比较高,看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比较低,这个专业和计算机名称比较接近,就给孩子报考上了。结果考生到大学发现,这个专业大部分课程和数学相关,学习来非常吃力。此外还有金融数学这样的专业,对数学要求也比较高。
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先对专业有个细致的了解,看看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必修课程、发展走向和就业前景,综合考虑之后再选择。
以上,是一些家长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误解比较多的方面。为了避免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因为误解影响到考生报考,考生和家长要详细了解本省的政策、填报规则及对大学和专业有了全面了解后,慎重报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4-23 06: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