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和上巳节的郊外游春等习俗,活动丰富,主有踏青植树,放风筝,扫墓,祭祖插柳,拔河,荡秋千,斗鸡,蹴鞠,蚕花会,吃节令食品等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不一定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情
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的一种文化传统
荡秋千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放风筝
古时人们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杂志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放风筝逐渐发展为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清明踏青
清明在农历三月前后,大地春回的时节,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人们纷纷走出居室 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或田野踏青,或郊外放风,这些郊游活动被称为“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
清明时节,暖春至,正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这个时节到郊外远足,欣赏大自然的风光,胸中的郁结与烦闷便会全都平静下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