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音的话,也分两类,一类是左手揉弦,一类是右手摇把,右手摇把又分两种,半摇把与双摇把。
首先说左手揉弦,它本质上就是反复的,小幅度的,密集的推弦动作。既然是推弦,那么音高必然是无法降低的,只能是原音与升高音之间反复。所以,如果没有采样,用弯音轮来画,则所有的弯音值均为正值,画好后看起来像一条上锯齿线。
大概是这样:

右手摇把的话,如果是单摇,则只能通过按压摇把来改变音高,反复的,小幅度的按压,就得到颤音的效果,与上面的左手揉弦效果类似,但因为按压摇把只会使音高降低,而不可能升高,所以是原音与降低音之间的反复。
方法上同,如果找不到本来就带有颤音的音色,就只能画弯音轮,但弯音轮的取值肯定全部是负的,看起来是下锯齿线。
大概是这样:

最后一类是双摇,双摇系统很像单摇,只是除了按压摇把外,还能提拉摇把,音高可呈降低与升高两种状态。同理,画弯音时,就看你表现的是按压式摇把还是提拉式摇把。当然,它还能是两种方式一起表现,即音高会在原音,降低音,原音,升高音……之间反复。
这种降低音与升高音都出现的方式,可以用颤音控制器来控制,国际标准中控制颤音的是1号控制器(很多音源已经舍弃了这个约定,改用自定义的控制器,需要看音源说明,个别音源直接就没有颤音控制器概念,需要画弯音),1号控制器的值越大,颤音幅度越大,颤音速度越慢。
如果用弯音画,看起来也是锯齿状的,只不过原音高位置不在顶部,也不在底部,而在锯齿的中间,看起来像波浪锯齿线。
大概是这样:

至于在Cubase中如何画,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因为在主流的几种间序器软件中,都是这样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