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吧 关注:75,568贴子:424,943
  • 11回复贴,共1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4-22 01:14回复
    四家翻译参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4-22 01:17
    回复
      2025-07-20 22:11:31
      广告
      言有象
      1.言语中包含的事物形象;
      2.言语有法象;
      3.言语常常用象征比喻的方法来表达内容;
      4.言语中有法象可做类比;
      法象,就是形象的意思。
      1、2、4的翻译大致相同,应该是准确的理解。
      3是对“象”做了延伸,把它等同于现代作文的修辞手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4-22 01:17
      回复
        事有比
        1.所说的事物中所涉及的其他同类事物;
        2.事情有比类;
        3.事物一定有可供类比的先例;
        4.事情可以进行譬喻做比较;
        比,可以比同,也可以比异。
        情景1:
        猫的爪印,象梅花一样,一瓣一瓣的。
        情静2:
        你的脸真大,比脸盆大多了。
        情景1是比同,情景2是比异。
        猫的爪印和梅花,外形相似,还可以说是同类。
        但脸和脸盆,好像没什么相似的地方吧?它只是拿脸盆做个参照,用夸张的言语,描绘出脸的特点。说不上脸和脸盆是什么同类。
        所以,第1个对比的解释好像有些欠妥。
        第2、3的翻译大概相同。
        第4个完全把比当做现代作文的修辞手法。
        个人感觉,第2、3两种翻译比较准确一些,尤其是第3个翻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4-22 01:18
        回复
          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1.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事物形象和同类事物去考察他们背后所隐藏的谈话者的意图;
          2.我们从谈话中了解象征和比类,然后才可以再观察其他的东西;
          3.有了象征和类比,就可以观察下一步的想法和言行;
          4.因为言、事是可以类比论证、譬喻修饰的,因而可以通过打比方、类比来举一反三,达到知事明理的目的。
          对这一句的翻译差异较大,并且有点难以理解的感觉。
          个人认为,因为这一部分主要说的是得情的方法,所以,对于这段的翻译我倾向于第1种。
          自解:
          当别人的言谈中出现象比,我们就要认真搞清楚其中的本象是什么、比象是什么、比辞是什么,通过考察这些,我们就可以了解谈话者所隐藏的真实意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4-22 01:18
          回复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
            1.象指言辞中事物的外在形貌,比指言辞中所涉及事物的同类事物;
            2.所谓法象,是象征着言谈中的某类事物;所谓比类,是比较言谈中某种类似的词语;
            3.所谓象,就是用语言象征所要表达的某类事物;所谓比,就是用言词反映可供类比的先例;
            4.所谓象,是指事情可以用比较论证;所谓比,是指言语可以用打比喻做修辞;
            各家的翻译,差别比较大。
            就我个人来说,才疏学浅,有点难以理解。
            直接说我的歪解吧:
            同前面说的,比喻,有喻体、本体、喻词;象比也有相似的三部分,我们就称作:比象、本象、比辞。
            对于一个比喻来说,主要应该搞懂的是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和用怎样的喻词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而对于一个象比来说,主要的应该是搞懂本象是什么、比象是什么、比辞是什么。
            本象和比象是用语言描述出来的形象,比辞是用比较的言语将他们相联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4-22 01:19
            回复
              以无形求有声。
              1.用静默去探求别人言辞中的隐含意图;
              2.道理是无形、抽象的,它需要借助具体的、有声的语言来表达;
              3.根据无形的道理来探求有声的言辞;
              4.借助逻辑修辞等无形的技巧来阐明具体有形的道理;
              无形,各家翻译不同。有说是静默、有说是道理、有说是逻辑修辞等技巧。
              个人倾向于: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当你听明白了象比的构成,你就会明白言谈者所隐藏的意图。
              有声,言语,各家的翻译,区别不大。
              意思是,通过言谈者的话语,搞清楚象比的构成,进而看明白言谈者隐藏的意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4-22 01:20
              回复
                比喻: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本体:长安城
                喻体:喧腾大海
                喻词:成了
                搞清了比喻的三部分,就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4-22 01:20
                回复
                  2025-07-20 22:05:31
                  广告
                  象比:
                  《魏策一.第二十七.公孙衍为魏将》
                  公孙衍做魏国大将时,和魏相国田需不睦。季子替公孙衍对魏王说:“大王,用牛拉车、用马耕地,他们连一百步也不可能走到。现在大王认为公孙衍是可以领兵的将领,因此任用他;然而您又听信相国的主意,这明显是用牛拉车、用马耕田的做法。即使牛马都累死,也不能把国事做好,国家的利益势必要受到损伤!希望大王明察。”
                  在这段中:
                  本象是:魏王用公孙衍为将,但对战争的事情,却听信田需的。
                  比象:让牛拉车、马耕田,即使把牛和马累死了,它们也不能把事情做好。
                  比辞:把战争比喻成耕地、拉车;把田需比喻成耕地的马、拉车的牛。
                  当搞清楚了象比本象、比象和比辞,就可以深刻地理解言语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他隐藏的意图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4-22 01:21
                  回复
                    从上面可以看出,象比的象,无论本象还是比象,多是一个事件。比辞,也多是一个或者多个比喻组成。
                    如果把比喻看成是猫,那么象比就是个大号的猫,是只老虎了。
                    这也许就是象比和比喻的区别。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4-22 01:30
                    回复
                      要得情,就要多听。
                      当对方在言谈中出现与前面的言语、、或者与往常的观点、或者与事实、或者与道理不一致的时候,要表示不认同,对方就会出现相应的反应。根据反应,就可以探知对方隐藏的意图。
                      当对方在言谈中出现象比,就要搞清楚象比的构成是什么。清楚了象比的构成,就可以探知对方隐藏的意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4-22 07: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