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浦翼吧 关注:32贴子:211
  • 7回复贴,共1

【动物电影】[2008日影][小猪教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交税


1楼2009-10-31 21:03回复
    六年级(2)班的新成员
        
        4月一天,新学期开学了,夕阳丘小学六年级(2)班来了个新的班主任星老师。星老师做了一件令全班小朋友大吃一惊的事情:他把一口小猪牵到学校,并把它放上了讲台。在大家的一片诧异声中,星老师向大家宣布:从今天开始,我和全班同学一起来饲养这头小猪。把它养到大家毕业时,再把它吃掉。老师的建议提起了大家的兴致:既然要养它,为什么又要吃了它?同学们不解。那么,人活着,需要什么?星老师问大家。当然需要食物和水、空气等等咯!同学们不假思索。星老师循循善诱:“人活着就必须得吃东西,不吃东西的话人就会死去。我希望大家都能亲身体会到这一点。”自己吃的食物自己饲养,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只是,星老师的报告让校长和教务主任有一些疑虑:养个鸡不行吗?可星老师却想让同学们有印象深刻的回忆,“我觉得养这种有生命魄力的东西,才能成为最生动的课程内容。”见星老师如此坚持,又听说同学们都非常有兴趣,尽管教导主任还是反对,可校长最终还是松了口。她嘱咐了星老师该注意的问题,又给了他充分的支持:“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找我商量也没关系。”
        
        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了。他们在操场的一角忙得不亦乐乎,很快就有了成果:一间能遮风挡雨,又充满童趣的猪舍建成了。当星老师被同学们簇拥到这里,看到同学们的“作品”时,被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感动。正思考着该如何向校长解释同学们“先斩后奏”的行为,校长已经来到了这里,“已经建好的东西,我怎么能再去破坏它呢?”同学们闻言欢呼起来。
        
        饲养小猪这件事顺利地开了头。要把小猪养大,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因而,星老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勇于尝试,要有挑战精神,并要持之以恒。课余时间,小猪自然成了班里的热点话题。大家要给小猪起名字,虽然星老师并不赞成,但是,小P还是成了小猪的名号。也成了六年级(2)班的新成员。
        
    小P引出的麻烦
        
        大家欢天喜地地把小P送进了猪舍,并围在周围叽叽喳喳地逗弄着它,其情形就像在逗弄着家里的宠物。教导主任见状不无担心:“你是要让孩子们喂养它然后吃它的肉,让他们对生命有所看法对吧?你怎么还给它起名字?”显然,教导主任对这样的“生命课程”持有异议。星老师也觉得自己的初衷被同学们“扭曲”了一点点,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课程”依旧进行。
        
        比起平时上课,同学们多了许多责任:他们要从自己家里或学校的食堂去寻找剩饭剩菜来喂养小P,还要每天把臭臭的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小猪也给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可也不时地闯一些祸:比如从猪舍里逃出来,把低年级小朋友种的西红柿啃个精光、在上课时间不合时宜地发出叫声,分散大家的注意力等等。害得星老师忙不迭地向其他老师道歉。还有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带着异味回家,或者把自己的饭菜份额也喂了小P而颇有微词,甚至有家长怀疑星老师的能力,联合起来向老师和校长提意见。关键时刻,是校长力挺星老师,“你们的孩子对星老师和养猪这件事有什么不满吗?学校的课程是建立在班主任和学生们相互信赖的基础上的,星老师还年轻,他对孩子们的热情我们都能感受得到,我想孩子们也赞成和老师的生命的课程一同前进。”
        
        课程得以继续。同学们照看着小P,小P也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了悄悄的变化:从外校转来的小花因为有了小P很快没有了孤独感,适应了新学校。在饭桌上,只要和妈妈谈起小P,她就会兴奋不已。因为喜欢小P,她居然害怕它孤独而带它到山坡上散步,并时时担心小P会被吃掉。在教室的墙壁上,同学们的绘画作品中,小P则是当然的主角;因为和小P有了感情,有的同学看到猪肉却没了食欲,有的同学还表示自己这辈子不再吃猪肉。随小猪而来的那么多的副产品的诞生是星老师当初无法预料的。


    3楼2009-10-31 21:06
    回复
      小P的出路
          
          离毕业还有一百多天,小P已经养成了大猪。看来,草率决定吃掉小P显然是行不通了,所以,星老师决定要在班上就这些问题来一次讨论,让大家来决定小P的命运。“现在大家关于吃掉小猪的问题是怎么想的?”老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小P已经是六年级(2)班的伙伴,与其说是不能吃,不如说是不想吃。”也有同学认为,老师当初把小P带来时,是因为要吃,才开始饲养的吧?所以,还是吃了为好。而猪也是因为是人要吃才生的。这样的意见立刻遭到了反对:“吃猪肉是人私自决定的。”那么,如果“光觉得小P可怜,却能若无其事地吃其他的动物,是不是很奇怪?”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出于感情的因素,大部分同学都不赞成吃小P,那么“打算今后把小P怎么办?”星老师又提出了问题。小猪的出路问题不仅成了班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成了同学家中的热点话题。
          
          小P悬而未决的出路问题并不影响大家对小猪的关心,狂风暴雨时,他们会担心小猪会不会被风刮跑;寒流来袭时,他们会担心小猪会不会着凉。圣诞节到来时,他们又把猪舍装饰一新。同学们的细心与热情也感动着校长,并唤起了她的童心,站在一边的星老师却有些忐忑:“我或许让孩子们做了件残酷的事。”“认真面对生物是残酷的吗?”校长的问题也是答案。
          
          转眼到了快毕业的时候,对于小猪,同学们的建议五花八门,最后归纳为两条出路:或交由低年级的同学继续饲养,或交送食肉中心。三年级(1)班的小朋友愿意继续饲养小猪,可他们又太小了,可也有同学觉得他们可以做好,意见依旧不一致。星老师只能让大家投票表决。全班26个同学,13比13,势均力敌。星老师把意见不一的同学分成两组,让他们说出足以说服对方的理由:一方说,自己饲养的动物,要用自己的手结束才是负责。另一方提问,生命的长度是由谁决定的吗?这些问题也是星老师始料未及的。结果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直到毕业前三天,再一次表决,还是13比13。这时候星老师的一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面对难以下决心的星老师,校长认真地告诉他:“这从一开始就不是责难成功还是失败的课程,被责难的是面对生命。不管孩子们如何判断,最终的结论应该由星老师自己得出,那是作为老师的责任。”
          
          虽然是个两难的决定,星老师还是作出了选择:把小猪送去食肉中心。没有反对的声音,有的只是默默地抽泣。食肉中心的工作人员把小P装上了卡车,孩子们用小P最喜欢的西红柿送别了它,并追随着卡车跑了好远好远……
          
          孩子们毕业了。在歌声中,他们将告别这所小学,进入中学。小学的时光是难忘的,更难忘的,是他们与小P相处的这一年。在小P成长的同时,他们每一个人也在成长。小P将永远留存于这26个孩子的记忆中。


      4楼2009-10-31 21:07
      回复
        刚看完《小猪宝贝》,很有趣,顺带搜索到这部《小猪教室》。结局很令我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是残酷的现实社会,人和动物怎可能平等共存,而且还是猪。这不是猪能安乐生存的社会,你总要为人类作出贡献,比如猪肉之类的。但,依然很想问问,星老师,为什么你作了这种决定?真的是利用完猪教育了小朋友,就丢弃么? 虽然你掉了些鳄鱼的眼泪。


        5楼2009-10-31 21:09
        回复
          不知这电影拍完后,演员小猪有没有继续平安被人类养着,还是像电影那样毕业就被送进肉品厂了—电影拍摄完就被处理掉了?


          6楼2009-10-31 21:11
          回复
            引用(tender333 @ 2009-07-26, 12:37 AM) 
            我刚刚下载了本片,也看完了。觉得自己不能接受这部片子。不能接受日本人的这种思想。
            这个影片就是讲老师为了教育小学生,让他们养只猪,毕业后杀了来吃。后来要毕业了,对于杀与不杀展开了挣扎。而最终的结果是一半人投票杀,一半人投票不杀。最后老师投了关键一票——“将小猪送到肉食厂”。最后的一个画面:全班学生注视着小猪被赶上肉食厂的车,再哭着追着车子跑。
            下这个片子是有看“小Q”或“十个约定”之类的期望的,因为海报上写的“年度最具启发性的感人喜剧”,所以我下载了。但看了结尾,以大家把自己爱的“P酱”送进肉食厂杀掉结束。这也叫喜剧?!
            其实该片接触的话题已是过于沉重了。唉,其实还有很多的话想说,但又不想写出来。看这个片子就是一个人很温柔的在——杀你一样。我不能接受。这种题材的影片不应该有这么残酷的结尾,即使有这么残酷的结尾也不应该还拍的多阳光的感觉,这样就不只是残酷了,还是残忍。“年度最具启发性的感人喜剧”显得很滑稽。
            这才叫“实”。这也是为何很多日本影片在国内能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是老美总统那样,吃喝从不计较的人,偏偏还每年感恩节到南草坪上放生只火鸡,以博得慈爱动物虚名的当完婊子立牌坊。
            我们养猪为什么?片里老师为什么要拿“猪”,而不是宠物店里的小猫小狗来当教材?并且言明最后要投票决定的是“吃”还是“不吃”?
            我们给猪吃喝,给猪房住,给猪看病,给猪安稳平静的生活好快快长大,不让猪经受自然界的风雨和野兽侵袭,不就是为了“吃它的肉”么。“被吃”是人类赋予被自己饲养的猪的义务。
            “珍爱生命”是正确的。而且毫不夸张地说,本片很好地提醒了人们这一点。“爱护”不是出自偶尔发个善心的自我满足,而是在确实认知其含义以后的持续的谨慎行动。
            这世界本就是吃与被吃的世界。人类不是神仙,不能餐风饮露。人类不是花草,没本事光合作用。人只有不停地吃,不停地杀死别的生命,才能生存,才能长大。
            “珍爱生命”,就不能忘记自己现在活着,是建立在无数牺牲掉的生命的基础之上的。不忘记死去的生命,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
            说到现实生活,即使不去追究什么酒馆后街暗巷的垃圾桶,甚至也不说什么自己家厨房的垃圾桶。就先看看,是不是每天晚上盛到自己饭碗里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都吃掉了吧。要是嘴里喊“爱”却把农民精心养育出来的,现在被杀死的动植物的尸体胡乱丢弃,那真真叫“伪善之极”了。
            相信那些小学生只要记住这头猪仔,今生就不会做出浪费食物的事情。由此,也会更谨慎地去考虑对待其他生物的态度。能有如此启发性的结果的话,教师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实验的猪仔的死也实现了它的价值。
            PS:小孩子?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子懵懵懂懂啥都不懂,那才叫好!小孩子不在乎周遭亲朋邻里的眼光,不在乎什么动物保护协会、素食主义协会、七七八八原教旨主义协会、还有唧唧歪歪的外国佬的批评和鄙视。【过着安定城市生活的】小孩子也不懂什么人怎么活的动物怎么死的。小孩子只凭自己的本心去说出对猪仔的喜恶。最后成人老师的一票,起的是提纲却领的作用,也是尽到了教育者的本分,即显现真实的,未经“种种大义”掩饰的世界。片子里有一帮小孩子,可不代表看片的也得都是小孩子。
            PPS:放过那只猪仔?用什么理由?要是都是成年人,自欺欺人来句“不缺这一头”也就随便了。可对象是小孩子,放过它的理由难道是“这只猪是我们花心思养的,好可爱,不要杀。要杀就杀不是我们养的、不可爱的、我们看不见的猪”么?难道想让小孩子相信农民还有屠宰场的工人都是……………………算了,不说了。总之,“君子远庖厨”的思想果然还是早该埋进历史的故纸堆了。


            7楼2009-10-31 21:17
            回复
              嘎嘎忽然想到,短毛的猪猪冬天怎么御寒?


              8楼2009-11-21 01:12
              回复
                怀念这只猪,和故事~对社会感到很无力~就像电影里的小学生们~


                9楼2009-12-05 01: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