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级学长3个月上岸,专业课139分飘过~~~
首先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情况,19年参加考研,从9月20号左右开始准备(之前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就是本科专业经济学,基础还可以)到初试12月25号,整个备考时间3个月,我完成了四门学科的复习,初试总分395分,在我所报考的专业位列第一。其中数学大约花了三周时间,成绩120分,专业课三到四周,成绩139分。我告诉你这些并不是想要吹嘘自己多厉害,而是首先想纠正你的第一个错误观念:考研的结果绝对不是由时间可以决定的!不可否认想要考研上岸(尤其是一些真正的985名校)时间在其中占据了一个相当大的比重,但它一定不是决定性因素,换句话来说,我现在写下这篇经验贴的时间是2020年四月中旬,你可能在四五月份就读到我的文章,OK时间完全来得及;你也可能七八月份才看到我的文章,OK我告诉你,时间也完全来得及!你甚至有可能到了九月份、十月份才看到我的文章(其实我相信大部分考研党在那个时间段早都过了要去看经验分享的阶段,我指的是一小部分时间已完全来不及但又不甘心放弃这次考研机会的人),那么我告诉你,如果你是很认真地对待这次考研,时间照样来得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曾经还有新闻报道一个月考上北大的(当然真实性有待考证),我只是想告诉你,能决定考研上岸的,一定不是时间!
那么决定考研的核心因素到底是什么?是天赋!
哈哈跟你开个玩笑,不要被吓到,如果什么都是由天赋决定的,那这个社会就再也不会有希望和奇迹存在了。那么真正决定考研的核心是什么呢?我用一个词概括是:效率。其实我这样一说好多人恍然大悟,哦~~~不就是学习效率高一点儿嘛,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你错了!试扪心自问,从小到大,你这一辈子有几次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做某一件事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寥寥无几!包括正在阅读这篇经验贴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在很认真地读呢,还是只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略过,想着我多浏览几篇经验贴就差不多可以开始准备了,是不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呢?跟以往的时代相比,这个时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媒体和信息技术发展发展得太快,人们只是一味地想着搜寻信息可以更快捷、更方便,殊不知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当我们搜集信息的成本足够低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在渐渐失去辨别信息的能力?请思考一下你在B站的收藏夹里面收藏了多少你想要学习却仍旧没开始看的视频?当你想要拿起手机去查找一个信息时,你是否能抗拒其他新闻、短视频、游戏的各种诱惑?我们逐渐已沉迷在这个社会的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巨大福利中,我们却忘记了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掌控它。
好了,扯得有点儿远,回归正题。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我更愿意把它称为一种“境界”,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状态,注意:高效率这种状态你是绝对感受不到的,有时候你其实正处于这种状态但你自己不知道,有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效率很高但其实你根本没有进入这种“境界”,只能说,你想要成功的心态越坚定,进入到这种状态的频率越高。这种例子不太好举,比如说,你有时候(尤其在上午)感觉自己处理事情的速度特别快,脑袋反应也很快,就连打游戏都是一直在赢;而有时候感觉自己反应很迟钝,想理解一件事要半天才反应过来,这就是状态的不同,它不是由你可以随便决定的,你只能不断摸索去进入这种状态,我将简单给你分享几种小方法帮你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状态。
首先当然是态度要足够坚定,这是你去做成任何事的基础。而有的同学问我:我觉得我的态度已经很端正了,其他方面也都兼顾到了,为什么还是找不到这种感觉?我只能说,你的态度究竟端不端正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可以骗得了任何人,你却永远也骗不了自己的心,所以如果没有抱着非常坚定的信念去准备考研的话,除非你非常聪明,一点就通,否则你只能靠运气上岸了。
其次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去准备一门课程之前先要对它的全盘有一个全局性的掌握,这样你可以随时知道你现在复习到什么地步了,这种全局性的掌握可以你尽量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就算是去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你也要在任何时候清楚地知道你已经进行到什么地步了,这就是全局思维。
第三是多注意培养自己的耐心。我想首先请你戒掉一目十行的习惯,我认为,一目十行就是一种习惯,当你养成这种习惯后不管是好书还是坏书你都会一目十行地去浏览,包括看视频开2倍速,你觉得节省了自己的时间,但其实反而放纵了你自己,助长你这种浮躁心理的培养。所以我建议你们无论是浏览新闻还是看视频(不管小视频还是长视频),只要一打开,就先耐着性子把它看完,你是否真的感兴趣不重要,重要的是磨练自己的性子,学会沉下去,真正用心去做一件事。
最后是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好多同学真的不曾注意过这个问题,我在考研的时候“有幸”目睹过太多这样的事,开始自习教室里满满的人,大家都卯着劲儿往上冲,结果到了11月底12月初,教室里面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好多同学到最后实在承受不了压力,心态已经崩溃了,干脆抱着放任的态度学习,结果看天意吧。这其实就是没有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前期用力太猛,后面干脆就崩溃了。这里我有两点小建议:一是如果原来你每天心里想的是“今天我要学习8个小时”,那么请你改成“今天我要把这一章的知识点学完,把题做完”。以时间为向导的学习心理很容易造成低效率,只有以任务量向导的学习心理才能真正帮助你更快进入状态。而是请你在备考期间尽量不要去想关于考研结果的事(当然快乐的事可以多想一想,比如考试结束后去一个城市旅游),人对一件事越是想得多,越容易助长对这件事的恐惧,结果往往不尽如意。你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比较具体的学习计划,然后心里想:我的目标就是考试前把计划里面的任务完成,这样就好,至于考试结果,那不是我所能决定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相信我,抱着这样的心态,你就敢于直面考试这件事,心态也就能很好地得到调节了。
写到这里,其实你已经发现我骗了你,阅读这篇经验贴的时间肯定已经超过5分钟啦,不过我相信这篇文章给你带来的思考远远大于这5分钟的时间,所以请原谅我,继续读下去吧!
其实我原本只是打算分享点儿专业课的备考经验的,结果没想都一下跑偏了这么远,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给学弟学妹们提供点儿干(shui)货(huo)的对吧。
首先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情况,19年参加考研,从9月20号左右开始准备(之前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就是本科专业经济学,基础还可以)到初试12月25号,整个备考时间3个月,我完成了四门学科的复习,初试总分395分,在我所报考的专业位列第一。其中数学大约花了三周时间,成绩120分,专业课三到四周,成绩139分。我告诉你这些并不是想要吹嘘自己多厉害,而是首先想纠正你的第一个错误观念:考研的结果绝对不是由时间可以决定的!不可否认想要考研上岸(尤其是一些真正的985名校)时间在其中占据了一个相当大的比重,但它一定不是决定性因素,换句话来说,我现在写下这篇经验贴的时间是2020年四月中旬,你可能在四五月份就读到我的文章,OK时间完全来得及;你也可能七八月份才看到我的文章,OK我告诉你,时间也完全来得及!你甚至有可能到了九月份、十月份才看到我的文章(其实我相信大部分考研党在那个时间段早都过了要去看经验分享的阶段,我指的是一小部分时间已完全来不及但又不甘心放弃这次考研机会的人),那么我告诉你,如果你是很认真地对待这次考研,时间照样来得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曾经还有新闻报道一个月考上北大的(当然真实性有待考证),我只是想告诉你,能决定考研上岸的,一定不是时间!
那么决定考研的核心因素到底是什么?是天赋!
哈哈跟你开个玩笑,不要被吓到,如果什么都是由天赋决定的,那这个社会就再也不会有希望和奇迹存在了。那么真正决定考研的核心是什么呢?我用一个词概括是:效率。其实我这样一说好多人恍然大悟,哦~~~不就是学习效率高一点儿嘛,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你错了!试扪心自问,从小到大,你这一辈子有几次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做某一件事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寥寥无几!包括正在阅读这篇经验贴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在很认真地读呢,还是只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略过,想着我多浏览几篇经验贴就差不多可以开始准备了,是不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呢?跟以往的时代相比,这个时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媒体和信息技术发展发展得太快,人们只是一味地想着搜寻信息可以更快捷、更方便,殊不知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当我们搜集信息的成本足够低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在渐渐失去辨别信息的能力?请思考一下你在B站的收藏夹里面收藏了多少你想要学习却仍旧没开始看的视频?当你想要拿起手机去查找一个信息时,你是否能抗拒其他新闻、短视频、游戏的各种诱惑?我们逐渐已沉迷在这个社会的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巨大福利中,我们却忘记了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掌控它。
好了,扯得有点儿远,回归正题。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我更愿意把它称为一种“境界”,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状态,注意:高效率这种状态你是绝对感受不到的,有时候你其实正处于这种状态但你自己不知道,有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效率很高但其实你根本没有进入这种“境界”,只能说,你想要成功的心态越坚定,进入到这种状态的频率越高。这种例子不太好举,比如说,你有时候(尤其在上午)感觉自己处理事情的速度特别快,脑袋反应也很快,就连打游戏都是一直在赢;而有时候感觉自己反应很迟钝,想理解一件事要半天才反应过来,这就是状态的不同,它不是由你可以随便决定的,你只能不断摸索去进入这种状态,我将简单给你分享几种小方法帮你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状态。
首先当然是态度要足够坚定,这是你去做成任何事的基础。而有的同学问我:我觉得我的态度已经很端正了,其他方面也都兼顾到了,为什么还是找不到这种感觉?我只能说,你的态度究竟端不端正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可以骗得了任何人,你却永远也骗不了自己的心,所以如果没有抱着非常坚定的信念去准备考研的话,除非你非常聪明,一点就通,否则你只能靠运气上岸了。
其次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去准备一门课程之前先要对它的全盘有一个全局性的掌握,这样你可以随时知道你现在复习到什么地步了,这种全局性的掌握可以你尽量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就算是去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你也要在任何时候清楚地知道你已经进行到什么地步了,这就是全局思维。
第三是多注意培养自己的耐心。我想首先请你戒掉一目十行的习惯,我认为,一目十行就是一种习惯,当你养成这种习惯后不管是好书还是坏书你都会一目十行地去浏览,包括看视频开2倍速,你觉得节省了自己的时间,但其实反而放纵了你自己,助长你这种浮躁心理的培养。所以我建议你们无论是浏览新闻还是看视频(不管小视频还是长视频),只要一打开,就先耐着性子把它看完,你是否真的感兴趣不重要,重要的是磨练自己的性子,学会沉下去,真正用心去做一件事。
最后是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好多同学真的不曾注意过这个问题,我在考研的时候“有幸”目睹过太多这样的事,开始自习教室里满满的人,大家都卯着劲儿往上冲,结果到了11月底12月初,教室里面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好多同学到最后实在承受不了压力,心态已经崩溃了,干脆抱着放任的态度学习,结果看天意吧。这其实就是没有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前期用力太猛,后面干脆就崩溃了。这里我有两点小建议:一是如果原来你每天心里想的是“今天我要学习8个小时”,那么请你改成“今天我要把这一章的知识点学完,把题做完”。以时间为向导的学习心理很容易造成低效率,只有以任务量向导的学习心理才能真正帮助你更快进入状态。而是请你在备考期间尽量不要去想关于考研结果的事(当然快乐的事可以多想一想,比如考试结束后去一个城市旅游),人对一件事越是想得多,越容易助长对这件事的恐惧,结果往往不尽如意。你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比较具体的学习计划,然后心里想:我的目标就是考试前把计划里面的任务完成,这样就好,至于考试结果,那不是我所能决定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相信我,抱着这样的心态,你就敢于直面考试这件事,心态也就能很好地得到调节了。
写到这里,其实你已经发现我骗了你,阅读这篇经验贴的时间肯定已经超过5分钟啦,不过我相信这篇文章给你带来的思考远远大于这5分钟的时间,所以请原谅我,继续读下去吧!
其实我原本只是打算分享点儿专业课的备考经验的,结果没想都一下跑偏了这么远,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给学弟学妹们提供点儿干(shui)货(huo)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