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吧 关注:173,171贴子:3,956,890

回复:本人严重焦虑症多年通过森田疗法1年康复,无偿分享我的经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3
·顺其自然
对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要在意,要着眼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既来之则安之,对情绪要顺其自然。坚持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出现了不安就听凭这种不安去支配行动是很不可取的。世间万物应顺其自然,心情也是这样。不要烦恼,只要你平静下来,一切,总会过去的,症状会自然消失的。


22楼2020-04-16 00:36
回复
    34
    焦虑神经症的人,因担心疾病的发作,整天卧床不起。向家人述说不安的痛苦,到处求医,用尽手段。有的乘电车途中,一感不安就下车坐出租车回家,或者上医院看医生,我把这些现象统称为“扰乱了手脚”,自身阵脚一乱,永远也产生不了突破障碍的自信。
    这种场合,要忍耐住不安,不能在发作前就先把自己的“手脚”扰乱了。工作中发作的话,就要忍耐着坚持工作; 在电车上发作的话也不要下车,坚持乘到目的地。这样去对应的话肯定能行,先不扰乱自身阵脚,采取无论怎么样坚持下去的客观态度的话,发作就能很快被平息。
    向周围不断唠叨自己的症状,也属于“扰乱了手脚”。神经症的人中,有的人对自己症状以外的事不感兴趣,也不顾是否妨碍他人,一开口就唠叨自己的痛苦症状,这不但使听的人无精打采,对本人也起着自我暗示的作用,会越来越削弱自己。不发牢骚的人是比较少的,可以说也是相当了不起的。我们不是对神经症的人说“不要发牢骚”,但尽可能地控制住自己的话,这也是需要相当的锻炼的。


    23楼2020-04-16 08:51
    回复
      35
      所谓“精神交互作用”(即对焦虑不安的关注和症状间互动的恶性循环)
      我们人的感觉,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那里,感觉就会敏锐起来。对某件事沉湎其中时,其他多少痛苦也会感觉不到。这各挂钟嘀嘀嗒嗒的声音平时不被注意时犹如听不到是一样的道理。一旦留意到了这声音,就会感到很厌烦这清楚感受到的声音。失眠症的人中,常有认为声音是睡眠的障碍,企图尽量躲避它反而越注意声音而烦恼不堪的病例。因为企图躲避和不予关心是两回事,越躲避只会越注意,可谓恶性循环。关于头重感也是同样原因形成。无论是谁,都会突然感到头部有沉重感时候,健康的人会任其自然存在,而过一会儿也就不在意了。但神经症的人,会出现是不是得什么病了的不安,把注意力引向头部,因而更进一步感觉到了头部的沉重感,并把这种注意固着起来。胃肠神经症、颤抖、脸红等等其他所谓普通神经症的症状,都 是这样由于注意和感觉的相互作用发展并固定化,期间又加上了自我暗示的作用。就是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被这样的交互作用推波助澜的。
      所以过度关注是症结所在,自我暗示是强化,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唯有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24楼2020-04-16 09:42
      回复
        36
        “完美主义要求”,追求完美等于追求完蛋
        对认为天气应该要晴朗的人来说,看到天边某个角上有一片小云彩就会耿耿于怀吧。同样,对认为头脑应该清楚,心情应该要开朗的人来说,就觉得头脑有沉重感或倦怠感不是一般的小问题。
        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往往苦恼于“并非是这样”的违背自己心愿的事实。所谓“思想矛盾”,就是“这样的客观事实”和“应该如此”的主观武断或希望这样的主观愿望之间的分歧。称为完美欲望化身的完美主义者,因为这样的矛盾而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受尽折磨的困境。
        人生中的各种痛苦和不安不是可以按照我们喜好来决定的。我们身心的状态,有如前面所叙述的会因为各种内外条件而经常发生变化和动摇,一会儿好一会儿差。完美主义者希望不感到痛苦地学习;能感觉不到不安地参加入学考试;一点不紧张地能在大庭广众侃侃而谈,但这反而使自己强烈地感受到了必然产生的内心动摇。并且以记忆中最好的心理状态干某事的印象来要求自己,希望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这个状态进行。但是事实上最好的状态是极少的现象,而不是普遍情况。
        完美是一种观念,不是事实。我们不可能毫无杂念地去看书,也不可能把看过的内容全部记住;日常生活中,不管你怎样洗手也无法保持没有细菌;磨制玻璃板时,不管你如何用心,也划不出一点不弯曲的直线。同样地我们内心要完全地保持纯洁无瑕也是不可能的。只有知道了这个人类本身的事实,才能防止陷入思想矛盾的泥潭中。
        患神经症的人, 一般要求较高, 这也说明他们的完美欲强烈。期望常常大大超过了自己的能力,理所当然地会徒增苦恼。


        25楼2020-04-16 12:08
        回复
          37
          森田疗法要求患者以“顺其自然”的心态来面对症状,生活中能体现出“顺其自然”的话,也可以说已踏上了治疗的正道。那么,“顺其自然”意味着什么?具体又怎样来表述它呢?
          “顺其自然”的第一要点,要求患者老实地承认症状所带来的苦恼、不安,对其不作抵抗、否定,也不作蒙混掩饰或回避,而采取全面接受的态度。第二个要点是,患者一边全盘接受伴随的症状,一边以原本就具有的生的欲望去进行建设性的行动,这和单纯的“放弃”不同。 即使有症状,内心在纠葛,也要态度不变地去干该干的事,进行行动体验,获得只要去干就肯定能成功的体验。掌握了这样的体验的话,即使有症状也照样可以正常地进行日常生活,由此而使症状的威力明显地削弱。如果因为有症状而应该干的事也不干,症状的威力只会增加,而不减少。
          “和症状融为一体!”“这样去直面痛苦!


          26楼2020-04-16 15:14
          回复
            38
            沢庵和尚说:“面对一棵树,只看到其中的一片红叶,其他的叶子就会看不见。如果无所居心地面对一棵树时,众多的树叶就能看见。因为心被一片叶子所拘泥,其他的树叶就视而不见了。放弃对一片树叶的专注,千百片树叶就能看见。”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棵树,我们身体的每个感受,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个念头,就是我们的每一片树叶,而我们神经质性格的人往往会一叶障目,把自己的注意力过多的关注在那片症状的树叶上,然后不断的放大放大,最后眼里只剩下这一片“叶子”,从而形成了精神交互作用,往往忽略了其他树叶的美好,其实如果我们转换个心境,以同等心平常心去对待这一片看似特殊的叶子(症状感受),把它当成我们身体众多片叶子中最平常的一片,感受它和其它的树叶给我们带来的或是完美或是不完美,只是感受就好,只是看就好,然后继续像一棵树一样坚毅执著的去生长,去做好一棵树本来的样子(为所当为),就会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从而最后一定会有所收获,最终战胜自己,成为自己人生旅途上的一棵永远屹立不倒的参天大树!


            27楼2020-04-16 18:00
            回复
              39
              心随万境变,变化之处实幽玄 意思是:人的心境是随着境遇不同而千变万化,甚至可以说:这种现象实在是玄妙。在森田疗法中它赋予它的含义是:情绪就像天气一样容易变化;情绪恶劣时不要悲观,情况顺利时也不要高枕无忧,要着眼于行动努力去干。


              29楼2020-04-16 19:33
              回复
                40
                森田疗法的运用有很多的技巧,不能拘泥于任何形式,稍微用不好,病人就产生阻抗。例如:对一个强迫症的病人,你告诉他要“忍受痛苦,为所当为”,病人可能会误解你的意思,产生愤怒的情绪,说“医生,我实在是不能忍受了,我太痛苦了。”不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让病人领悟到:我的痛苦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因为自己的过分关注而愈来愈重,如果能主动地做些事,它就会自然地减轻,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先试一试。


                31楼2020-04-16 22:18
                回复
                  41
                  一些重症强迫症患者说,这病太痛苦了,不如死了好!!!可想而知,极度痛苦的情况下,只是一心消除症状,哪里听得进去
                  “症状不是病,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我也能看得岩松的恶狗理论,所以不要把森田与药物对抗。重症时,药物能减轻症状,当有理智时,才能用森田。任何心理疗法都一样,你什么都听不进去时语言还能有效吗?!森田理论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和加重的机制,很多患者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就恍然大悟!生在这个世界里,你不去适应环境,不去悟,只有痛苦一条;而去适应,去悟,你就会经常痛苦,而后快乐,再痛苦,再快乐,但你不会为痛苦而痛苦,可以因快乐而快乐。


                  32楼2020-04-17 00:02
                  回复
                    42
                    认清痛苦的根源
                    要明白烦恼和痛苦的产生根源是执着的心态和欲望的强烈(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钻牛角尖,也就是森田疗法里的精神交互作用),强烈掌控心和控制欲的人往往更加容易产生痛苦,想靠人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去掌控人生的无常是产生痛苦的根本原因。


                    34楼2020-04-17 09:39
                    回复
                      43
                      (1)认清痛苦的根源
                      要明白烦恼和痛苦的产生根源是执着的心态和欲望的强烈(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钻牛角尖,也就是森田疗法里的精神交互作用),强烈掌控心和控制欲的人往往更加容易产生痛苦,想靠人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去掌控人生的无常是产生痛苦的根本原因。
                      (2)调整认知
                      要调整自己的认知,要明白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会存在烦恼和痛苦的,这个是不可以避免的,正确的对待面对的苦难(每个人都有苦难,不要遇到了婚姻、情感、爱情的变故时,就认为自己最倒霉,别人都活得好,别人的家庭、爱情都幸福,只有自己不幸,别人的苦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3)接受苦难,放弃执着
                      人的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但人是可以通过破除执着心和强烈自我意识来摆脱烦恼和痛苦的。简单的说拿得起,放得下就可以破除执着心。(话虽简单但做到很难)


                      35楼2020-04-17 11:50
                      回复
                        44
                        “不安常在”表示不安总会在我们身边随时出现。人要活着,总会伴有不安,期望越大,不安就越甚,不安是必然存在的。你要摆脱不安,它却追随不舍,你不和安抗争,不安就一味的加剧。对于不安应该是来者不拒,顺其自然,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
                        “不安心即安心”即使感受到心神不安,如果能毫不惊慌失措地泰然处之,那么这种不安就会逐渐消失,即使有不安也如同没有一样。


                        36楼2020-04-17 14:12
                        回复
                          45
                          通过行动打破症状的恶性循环:
                          1、 分析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发挥性格中的优势,把注意力投向外界,尽量把自己每天的活动安排满,硬着头发参加各种该参加的活动。
                          3、 体验有烦恼时照样能工作,在家里尽力帮助家人做家务;
                          4、 体验忙忙碌碌时烦恼会自然减轻;
                          5、 症状出现时,不要紧张,不要坐在那里克服它,而是立即转移注意力。不要过深地研究理论,森田没有高深的理论。许多人以为森田疗法能使症状消失,那是不可能的。森田疗法是让你和症状做朋友,症状出现时不在乎,慢慢地适应它。
                          6、 最后分析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烦恼,使自己有心理准备迎接各种烦恼,逐渐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对挫折的耐力。
                          运用森田疗法就像学游泳,在岸上学理论不下水是永远学不会!!
                          大家加油!!


                          38楼2020-04-17 16:30
                          回复
                            46
                            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让未被觉察的思维控制着你的生活,痛苦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从思维的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思维通常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换句话说,你越是认同自己的思维,你就越感到痛苦。或者可以这样说:你越是接受当下,你受的苦就越少,也越能从小我思维中解脱出来。


                            39楼2020-04-17 19:38
                            回复
                              47
                              顺其自然,包括以下几点:
                              1、 对不安或症状态度的转换。不是努力消灭症状,而是养成和症状和平共处的态度;
                              2、 症状的深层是想更好地生存,向上发展。要通过建设性的行动更好地发挥生的欲望。
                              3、 治疗目标是打破束缚,打破交互作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
                              所以,森田疗法不拘泥于形式。只要让患者理解到症状不是病,带着症状坚持行动,就是森田疗法。


                              40楼2020-04-17 22: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