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总结“逻辑心学”理论体系时,重点提出三个关键点:1,止观双修;2,三法印;3,四念处。在这三点里面,提及四念处的频率,虽相比“止观双修”与“三法印”并不高,但却是贯穿“止观双修”与“三法印”的重中之重,所以,今日特用一篇文章总结说明。
四念处,是南传佛教修行法门的根本,但本人认为,更是北传佛教顿悟法门的核心,也是了悟“三法印”的关键所在。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其中核心要点。
1、安顿心念的处所
以前探讨“止观双修”时,明确提出:修止是为了让内心安定、清静,以便修观时,明觉到念头。修观,是从身、受、心、法等四个处所明觉念头,而只有了悟念头、心、本心的区别,才能彻悟法界万物的实相。这是一系列的步骤,在《修行的原理》与《本心的运行规律》等文章有过探讨,此处不做细节描述。
诚然,即心即佛、万法唯心等北传般若智慧的核心,就是从自己的心念开始领悟,然后再反观大自然,所以,从四念处契入念头,是北传佛教顿悟法门的第一步。
2、修行法门的关键
南传佛教修行法门,四念处为其根本,追其究竟,在于破除“四颠倒”引起的“我执”。首先,身体是最容易观察的,在我们观察的过程中,会发觉我们的身体是“不净”的,而普通人总执著身体是干净的;其次,在我们观察感受时,会发觉一切感受最终是“苦”,“乐”是产生苦的因,而普通人总执著世间有快乐;其次,在我们观察心的运行规律时,会发觉心是无常变化的,而普通人总执著世间有永恒存在;最后,在我们观察法界万物时,会发觉法界万物是“无我”的状态,而普通人总执著一个我,简称“我执”。
身、受、心、法等修观步骤,是要在内心足够宁静的前提下,以次弟修、证的过程。但是,如果内心不够宁静,“身”尚且不易观察,更不要说“受、心、法”。因此,禅定是渐悟的基本功,没有强大的止,就不能如实的观“身、受、心、法”。
3、法界万物的实相
南传佛教《四念处经》中写道:“行者须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意思是说,修行者不要站在事物之外观察它,必须与身、受、心、法等成为一体,没有能观和所观的分别。此种境界,即以前所讲的彻悟“本心”,到达涅磐之境,明了万物一体的真实含义。如我们的身体、感受、心念的运行,是因缘和合产生的,都有生住异灭的规律,而法界万物同样如此,“本心”是相同的,所以称之为“万物一体”。
万物一体,自古解注大多玄幻难懂,本人在“本心的运行规律”一文中,通过当下一念契入,以逻辑思辩的方式,剖析了法界万物的“本心”这一问题,使普通人不会陷入信仰或神通的误区。而在完全理解“本心的运行规律”后,不仅对“万物一体”有了清晰认识,更对“无常、无我”与“道法自然”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新的认知。
当然,修行者只有通过“三法印”,才能观察到法界万物的实相。如在观察身、受、心、法的过程,就能发现,“三法印”是完全融入“四念处”的。(参见《逻辑心学.实证的次弟》)
以上对“四念处”的总结,加杂了过往的几篇文章,而那几篇文章里面,对“四念处”有详细的解读,因此,为减少无意的言语重复,此处不再详解。
最后,只有搞懂“四念处”的三点特征,才能深入了解“止观双修”与“三法印”,使其彻悟大道核心,而非执迷在一些名词、名相上面,终其一生研究“佛学”,进行学术研究。当然,领悟生命实相的实修、实证法门,如有“佛学”基础的配合,对彻悟大道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是不容怀疑的。
执智 2018.07.22
四念处,是南传佛教修行法门的根本,但本人认为,更是北传佛教顿悟法门的核心,也是了悟“三法印”的关键所在。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其中核心要点。
1、安顿心念的处所
以前探讨“止观双修”时,明确提出:修止是为了让内心安定、清静,以便修观时,明觉到念头。修观,是从身、受、心、法等四个处所明觉念头,而只有了悟念头、心、本心的区别,才能彻悟法界万物的实相。这是一系列的步骤,在《修行的原理》与《本心的运行规律》等文章有过探讨,此处不做细节描述。
诚然,即心即佛、万法唯心等北传般若智慧的核心,就是从自己的心念开始领悟,然后再反观大自然,所以,从四念处契入念头,是北传佛教顿悟法门的第一步。
2、修行法门的关键
南传佛教修行法门,四念处为其根本,追其究竟,在于破除“四颠倒”引起的“我执”。首先,身体是最容易观察的,在我们观察的过程中,会发觉我们的身体是“不净”的,而普通人总执著身体是干净的;其次,在我们观察感受时,会发觉一切感受最终是“苦”,“乐”是产生苦的因,而普通人总执著世间有快乐;其次,在我们观察心的运行规律时,会发觉心是无常变化的,而普通人总执著世间有永恒存在;最后,在我们观察法界万物时,会发觉法界万物是“无我”的状态,而普通人总执著一个我,简称“我执”。
身、受、心、法等修观步骤,是要在内心足够宁静的前提下,以次弟修、证的过程。但是,如果内心不够宁静,“身”尚且不易观察,更不要说“受、心、法”。因此,禅定是渐悟的基本功,没有强大的止,就不能如实的观“身、受、心、法”。
3、法界万物的实相
南传佛教《四念处经》中写道:“行者须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意思是说,修行者不要站在事物之外观察它,必须与身、受、心、法等成为一体,没有能观和所观的分别。此种境界,即以前所讲的彻悟“本心”,到达涅磐之境,明了万物一体的真实含义。如我们的身体、感受、心念的运行,是因缘和合产生的,都有生住异灭的规律,而法界万物同样如此,“本心”是相同的,所以称之为“万物一体”。
万物一体,自古解注大多玄幻难懂,本人在“本心的运行规律”一文中,通过当下一念契入,以逻辑思辩的方式,剖析了法界万物的“本心”这一问题,使普通人不会陷入信仰或神通的误区。而在完全理解“本心的运行规律”后,不仅对“万物一体”有了清晰认识,更对“无常、无我”与“道法自然”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新的认知。
当然,修行者只有通过“三法印”,才能观察到法界万物的实相。如在观察身、受、心、法的过程,就能发现,“三法印”是完全融入“四念处”的。(参见《逻辑心学.实证的次弟》)
以上对“四念处”的总结,加杂了过往的几篇文章,而那几篇文章里面,对“四念处”有详细的解读,因此,为减少无意的言语重复,此处不再详解。
最后,只有搞懂“四念处”的三点特征,才能深入了解“止观双修”与“三法印”,使其彻悟大道核心,而非执迷在一些名词、名相上面,终其一生研究“佛学”,进行学术研究。当然,领悟生命实相的实修、实证法门,如有“佛学”基础的配合,对彻悟大道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是不容怀疑的。
执智 2018.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