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吧 关注:86,824贴子:276,673

回复:发些临作并谈点体会----记录我的瘦金体之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再补充一下楼上,给你看一个田老师写的行书“有”,你会发现瘦金体月牙勾就是这种笔法:

田老师这个还比较注意中锋运笔,而我当初写的时候侧锋就更明显,你看看效果:

所以有人说瘦金体有些点画侧锋特点比较显著,书法点画的基本原则还是“中锋取骨,恻锋取妍”,但这个度还是要自己把握好


IP属地:上海16楼2020-04-12 15:19
收起回复
    有用,有用,可以借鉴,好贴。建议加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4-15 07:56
    回复
      仔细读完了,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膜拜!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4-16 00:46
      回复
        膜拜,萌新来捧场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4-16 15:57
        回复
          ‘有’字,徽宗原笔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4-19 00:15
          收起回复
            顶英杰老师哈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4-19 04:52
            回复
              大牛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04-20 13:18
              收起回复
                自写完这个帖已经一个半月了,本来说要写蔡行敕的,但一上手篆刻时间就被挤了,楼上绛河兄已经写出过一幅了,效果还是挺养眼的,而我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篆刻第一阶段任务基本完成了,发些印花给大家看看吧:

                我学篆刻跟瘦金体一样,都是先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后再上手的(如篆书方面就下了不少功夫),所以进展还算顺利,给大家看看用印的效果吧,先是一张简单的行书“无极”:

                局部反色牌匾效果:

                这里毕竟是瘦金体吧,所以还是要发点相关的东西,就临几行“盛章敕”吧(第一行缺损跳过),这副作品是典型的宋朝“院体字”风格,也是最接近瘦金体行书的,记得几年前写过,但完全摸不到门道,这些年练了不少东西了,所以感觉能上手了:

                这一阶段字写得少手很生,另外我还是用那支出锋5cm的大兰竹写的,所以点画仍旧不太精到,看看用了全套印章装裱后的效果吧:

                我以前给自己定的一个小目标是,能在自己画的国画上,写上几行类似瘦金体行草书风格的诗句,最后敲上自己刻的章,目前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接下去一个阶段准备继续练练篆刻,之后可能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国画上去了,当然瘦金体肯定会抽空继续写的


                IP属地:上海23楼2020-05-28 22:35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05-30 03:05
                  回复
                    好久没来了,这一阵还是在鼓捣篆刻,临了点汉印并重刻了一些自用的印,比如一个姓氏章,采用了大篆:

                    一个姓名章:

                    终于慢慢把刀工提升到能驾驭2cm的四字印了,当然水平还是很菜的,给大家看看一步步实现从无到有的轨迹吧:

                    今年篆刻的战略任务基本算是完成了,之后只要抽空多临点汉印就能稳步提高了,所以现在基本没什么心理负担了,接下去可以把精力再次放回到书法画画上了。好久没碰瘦金体了,前两天还是用那支出锋5cm的大兰竹写了两个大字练练手感,截取“听琴图”的前两字,并稍作字形上的改变,把琴字下部拉长,使得整体视觉上看上去平衡感更佳,当作临摹性创作的练手吧,以后肯定会不断做这种尝试:

                    用软件P一下做成类似书签的效果看看,还是挺有美感的吧:

                    最近书法方面以各体千字文为主,所以赵佶的那个大草版这几天也会经常摸摸,等写出比较满意的临作了再发给大家看看吧


                    IP属地:上海25楼2020-08-16 02:18
                    收起回复
                      好厉害!


                      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20-08-23 09:42
                      收起回复
                        又一阵没来吧里了,按计划最近就一直在练各体千字文,尤其是草书版本的,以前一直没有练过小草千字文,所以在练瘦金体大草千字文时总有点吃力,主要就是很多字的草书写法不熟,所以这次找了个文征明的小草千字文临临,感觉效果非常不错,文的小草写得很规矩,也很精美,跟瘦金体大草能实现完美的无缝链接,强烈推荐:

                        尝试着又写了两张瘦金体大草的,点画比较粗糙,主要也是写得太少不熟练吧,另外手里的这支笔有点秃了,写在毛边纸上就比较燥:

                        赵佶的这个大草版本,里面漏字什么的小问题挺多的,比如上面这张补了个小字“主”,而下面这张把“漆书壁经”写成了“经壁”,还漏了“路侠槐卿”的"槐"字,恰恰证明其是在头脑里背着千字文一气呵成写下来的,瑕不掩瑜吧:

                        记得邱金生曾说,他学了20多年瘦金体后,才勉强临摹出一份瘦金体大草千字文,可见这份作品的难度之高。我现在也只是勉强能临出个三分样来吧,真要把这份千字文写熟写漂亮,还得下非常大的功夫。
                        这里稍微啰嗦几句有关学草书的问题,因为也有些朋友经常问能不能直接上手这种大草作品,看过我本帖上面内容的朋友肯定知道,我是不赞成此法的,像上面12楼的那位朋友学行草书用的就是这种办法,短期看只要肯下点功夫似乎能有不错的效果,能把一个帖临出比较像的效果来,但这只是从摹形的角度来说的,打个比方吧,这就像有些朋友凭着模仿发音来学外文歌一个道理,学几首问题不大,但数量一多肯定就难以招架了,而你每次学一首新歌,都要用这种非常累的方法,并且自己心里清楚,用此方法就算学会唱再多的外文歌,也是一点儿不懂那门外语的,那么从长远角度看,同样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精力,你还不如直接先把那门外语学好,之后要再学外文歌就易如反掌了(当然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能短期学会唱好几国的外文歌,作为在大众面前表演的节目,那就不在我的论述之列了)。所以说我们学书法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前期有些所谓的捷径,其实只能短暂满足一下你的好奇心或者说是虚荣心,但对书法水平的积累提高却没什么实质上的意义。回到学草书的问题上来,你就会明白了,如果真要学会大草,最好先从小草开始(而之前最好有楷书行书的扎实基础),必须把每个字的写法弄明白,在此基础上再学会草书运笔的规律,最后才是临摹出比较漂亮的作品,这样才能说是真正学会了草书,这也跟学篆刻一个道理,你光学会怎么刻字是没什么意义的,真正的难点在于学好篆书,这恐怕得花上几年的时间才能有成效哦


                        IP属地:上海27楼2020-09-06 23:18
                        收起回复
                          这几天抄了几次方丘敕,还是很不满意,分开练单字字或者两三行都没太大问题,但一合起来写整幅的话,总会有些地方写坏了。这个帖里高难度的字挺多的,像一些长竖、戈钩,重复出现几次,帖上写得太完美了,好笔一套体操动作里,把最高难度的几个动作重复好几次,都能完美呈现出来,可见赵佶的控笔能力有多恐怖!发几行吧,争取早日能完成整幅


                          IP属地:上海28楼2020-09-19 07:51
                          收起回复
                            欧阳询那是唐楷之冠临好了欧体,自然可以很好的写好瘦金体,高屋建瓴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1-04-10 10: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