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事吧 关注:21,190贴子:76,990
  • 0回复贴,共1

1.人为什么那么多烦恼?原因就是想法太多,杂念太多。古语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人为什么那么多烦恼?原因就是想法太多,杂念太多。
古语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很多事情,原本没有那么复杂,但人想得多了,猜疑得多了,反而无中生有,许多麻烦都找上门来了。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翻来覆去的讲,要让我们保持平和的状态,清静无为,人生自然就顺畅了。这一章老子就专门讲修身养性的实践方法。
如果你能够领悟其中的精髓,自然就能心胸开阔,包容万物,不会因为世俗的纷纷扰扰而烦心不已。

2.
先看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前面也讲过,老子一直在强调,要让我们回到虚空的状态,虚空就是无,是一切的开始,是生命的本源。
回到最初,我们才能够看清楚万事万物到底是如何生长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内心繁杂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比如你手头有一份工作,但是时间很紧迫,因此心里非常焦虑,但是越焦虑越发现做不好。这时候,只有让自己平静下来,事都理顺了,一件一件来才能够把它们都做好。越急躁就越容易出错。对于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

可是话虽这么说,但是心里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念头和想法呀。这怎么办呢?
那就顺其自然,随它而去。这就是“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想法既然来了,也就有散去的一刻。有很多事情,你根本就无法控制,即便你想了,也想不出结果。等到这些杂念全部散去,心里自然就静下来了。
所以我觉得所谓的正念冥想,静坐等各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让这些杂念尽快的散去,从而回到清静无为的状态,回到这个状态我们就能够比较客观和理性的处理各种问题。
当然老子还说到了一点,不是说静下来了,就啥都不干,而是要坚信和笃定,相信自己能把这件事做好。
比如说你是写文案的,你就想办法把文案写好。是写小说的,就想办法把小说琢磨透。你就朝着一个目标,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好。

曾国藩说,“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至于能不能成,我们自己是不知道的,老天爷会评判。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世间万物,最终都要回归到生命的原始状态。生命的原始状态,就称之为静。生命的回归,遵循的就是天道。生命的循环轮回,就是宇宙的永恒法则。了解了宇宙法则,就能让人开悟和明智。如如果人不了解天地的运行法则,轻举妄动。就有可能会招致凶害。
《三国演义》里面的关羽武功超凡,仪表堂堂,但是他因为骄傲自满,导致用人失误,决策失误,最后被孙权所擒,身死他乡。
关羽的结拜兄弟张飞也是一条好汉,可是这个人生性暴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听说自己的兄弟关羽被害以后,情绪失控,经常鞭笞下属,要他们日夜赶制兵器,好让他替兄报仇。最后,他的部下范疆忍无可忍,趁他醉酒时,将其杀死在军营中。
所以这里老子就说到了,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戒骄,戒躁,戒奢淫。平平淡淡才是真。
人活在世上,不管怎么蹦哒,最后都是要回去的。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认识了宇宙万物运行的法则能够包容一切。包容万物便能做到大公无私,大公无私便可以心怀天下。心怀天下便可以称为世间的君王,也必须符合天地法则的运行,敬畏自然,敬畏天地。便能够保持长久。符合道的规律,终身没有危险。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道,就能放下心中的执念,海纳百川,普渡众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无法左右别人别人也无法摆布于你。那些矛盾纠葛,其实回想起来,都不值一提,又何必翻来覆去的想呢?
假如你能明白这一点,心胸自然就阔达了。心大了就能容下一切。心情愉悦了,人生的路也就好走了,这世间也就没有再过不去的坎。所以,这一生都能平平安安,享受福报。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4-06 23: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