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心学吧 关注:4贴子:32
  • 0回复贴,共1

3.逻辑心学修证注解.智慧的开启(2019.3.15)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智慧,简单划分,可为“世间智与出世间智”。世间智,为世智辩聪,指世间的一切学问,如各行各业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而行业的顶尖人才,对各自理论的思辨能力,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出世间智,为世间普遍存在的智慧,适用于任何行业,如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了悟佛教的“三法印”,开启般若智慧。
在上述对“世间智”与“出世间智”的解释之中,可以看出,“世间智”偏重于我执,即在世间,对“我”的行业的认知程度,而“出世间智”的核心,是以修行方法清除我执,明了宇宙万物的实相。世间智,虽有“我执”,但也有“正与邪”的区别。倘若运用世智辩聪,满足自己的欲望,即为“邪智”,必有恶果;运用世智辩聪,为众生谋利,即为“正智”,必种善因。出世间智,有“渐与顿”的区别。如当年禅宗的南北之争,北宗以“渐悟”的方式,依“戒定慧”的次第获取般若智慧;南宗以“顿悟”的方式,直指“本心”,开启般若智慧。
在探讨“开启智慧”之前,先对“智慧”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更容易理解接下来讲述的开启方式。其实,以“顿悟”的方式开启智慧,并不复杂,在于“逻辑思辨”四个字。
逻辑思辨,通俗理解,即历缘对境时,在“是非黑白”之中的自我搏杀。以六根之中的“眼根”举例,如大街上偶遇一人,看到心生不满之念,倘若觉知能力强,当下就可以思辨,不满的原因何在?然后一直推演到不喜欢的来龙去脉,是对方以前伤害过自己?还是自己的善恶标准引起?接而思考自己对待对方,或喜或恶的方式,能产生的后果。从看到一个人,到预计后果,此种方式就是“逻辑思辨”的推演过程。
逻辑思辨的关键点,在“善”与“静”两个字,而善可以通过戒律获取,静可以通过禅定获得。只有拥有“善”念,才能使“心”在“是非黑白”的思辨过程之中,不陷入“恶”的循环,从而增长“贪嗔痴”,让“心”躁动不安,失去宁静。如大街上偶遇一人,总去思考对方“恶”的一面,不去思索“善”的一面,你的心很可能会在“嗔恨”之中,失去思辨的能力。只有拥有“静”态,才能使“心”在“是非黑白”的思辨过程之中,觉知更多的念头,从而挑选出适合的念头,再加以思辨,直至抵达需要的结果。如大街上偶遇一人,倘若心“静”,就能从对方的言谈举止,甚至外观、服饰,判断出对方的职业、家庭、生存环境等等信息。
逻辑思辨,不仅可以开启“世间智”,更能开启“出世间智”。世间智,要从各行各业理论体系的思辨里面获取,而方式就是在“是非黑白”之中的自我搏杀。出世间智,获取方式有两条路,一条是禅宗北派的渐悟,一条是禅宗南派的顿悟。渐悟,是不需要逻辑思辨的,但必须经历“四禅八定”,需要长时间的坐禅苦修。顿悟,不需要长期苦修,但对一个人的逻辑思辨能力要求很高。如本人以“心念”入手,推演出的“本心生出心,心生出念头”的公式,就是逻辑思辨的结果。
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单凭逻辑思辨,获取的世间智与出世间智,只是“纸上谈兵”,实际运用肯定错误百出。如偶遇一人,你一直沉迷在自己的思辨之中,不去评估外在的客观事实,必然随顺自己的“贪嗔痴”去思考。因此,逻辑思辨,必须借助实践,以印证过程的正确性。当初,本人以当下一念,推演顿悟法门,依靠的就是一系列的逻辑思辨,再加之在实践之中检验,才得出“本心——心——念头”的公式。
另外,只有搞懂自己的内心,才能真实的反观他人,所以《道德经》有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一个成年人,可以一眼看穿小孩子言行背后的动机,这是因为成年人,经历过小孩子的起心动念,所以智慧层级高于小孩子。同理,两个成年人,谁能够剖析透彻自己,了解“贪嗔痴”的运行规律,就能完整的看到对方内心,而佛教神通“他心通”的修持,即是此理。
再者,修止得定、修观发慧,修习止禅只能获得禅定,而开发智慧必须修习观禅,就是南传佛教经常提及的“觉知与明觉”。在修习观禅时,只有拥有禅定的功夫,才能称为“明觉”,而普通人的“心”杂乱无章,修习观禅时,只能称为“觉知”。
其次,此篇文章讲述的是,禅宗“顿悟”开启智慧的方法,并非“渐悟”的方式。渐悟的步骤如下:先清除内心“善与恶”的二元对立,使之到达“天人合一”的三果阿罗汉之境,随之顿悟“无常与无我”,进入四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开启了“出世间智”,入世行菩萨道的过程,方才开启“世间智”。四果阿罗汉,开启“世间智”的速度极快,因其掌握核心,直接从“无我”契入,研究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普通人的“二元对立”极其明显,难以从“本心——正心——正念”的“无我”之境契入,所以只能以“逻辑思辨”弥补。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即是对渐悟开启“世间智”的描述。
最后,合格的传法者,是教导修行者学会修行技巧与开启智慧,而禅宗的心法,是一切修法与智慧的核心,掌握了核心,就掌握了一切法门的源头。
执智 2019.03.15


1楼2020-04-06 20: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