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成为衡量科研人员成功与否的金标准,科学成为残酷的战场
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科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科研人员面临着谁能先发表、谁发表的论文最多、谁更能取得基金、甚至是谁的人脉关系更好等令人头疼的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已经变得比科研本身更重要了。
要想在这场竞赛中保持领先,最经常被牺牲的就是道德规范和公平与否,不公平的手段行为时有发生。
以大部分的情况来说,学术体系还是阶级制,有基金支持的学者地位崇高,相对的,资历较浅的科研人员很少能得到认可。
这种现状,从而导致的是年轻的科研人员轻易地成为资深科研人员的目标,资深学者利用权力和影响力对年轻的科研人员进行打压。
在科研界工作一段时间的人都一定多多少少听说过,或是经历过这样不公正的对待。
每发表一篇文章都被视为科研生涯网上走的接替,待发表的论文很自然地成了俘虏,用来进行私人或专业上的报复手段。
一些不择手段的科研人员会使出手段阻碍或延迟同行的论文发表,对他们施压,让自己获得好处,在我与科研作者互动和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遇到过其他人论文被扣住或发表遭受阻碍的情况。
类似的事件一直会在社交网络、科研论坛甚至 COPE 案例中曝光,典型的情境是:有人为了降低研究的相关性或影响力、要求作者署名、甚至导师或共同作者因为意见不合滥用自己的影响力,故意阻碍论文发表。
细数论文遭到不公正扣留最常见手法有以下三种
一.导师阻止投稿
很让人想不到的是,导师竟然是许多论文发表被延迟的主要原因。其原因是导师经常对博士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将自己的名字列入作者,但明明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学生自己做的。
有时候过分的是,他们甚至会要求把自己列为第一作者或是通讯作者,而学生通常无力反抗自己的导师,毕竟他们的未来握在导师手上。
在一些领域中,作者顺序是根据功劳而定,而实际上明明是主要作者的学生却常常会被排到 et al. 的位置。
也有许多案例是导师一直要求学生修改论文或补做实验,然后学生就不得不又花好几个月的时间检查,导致论文无法及时发表,有一个可怜的学生,导师就是利用这样的方式足足拖了两三年,更麻烦的有时候,有些导师貌似还会威胁组里的学生。
当学生最后好不容易发表了论文,可等到那个时候研究结果很可能已经失去了相关性,或是其他人已经做出了类似的结果。但学生面对此情况也毫无办法。
二.合作作者之间的竞争
随着跨领域论文数量的增加,合作也变成可科研发表的常态,但如果与合作或共同作者之间没搞好的话,这其中的代价也不小。
共同作者如果不同意其他作者的意见,可能会故意不点头,拖延或阻止论文进行投稿,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是因为有私人或专业上的竞争。
面对这样的状况,无论你说什么,共同作者可能会故意不回应,甚至因为重心改变,不再关心发表进度,不关心自己的不合作会对其他作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而对其他作者来说,发表论文还是很重要的事,但就是因为联系不到共同作者,就导致他们就没有办法投稿。
三.审稿人的刻意阻拦
审稿人扣住论文是让人头疼的一种情况。审稿人可能延迟或阻碍论文的发表,而这种阻拦往往是刻意的。他们可能会一直要求作者修改论文、增加数据或补实验等。
Dereck Sears 在他的一篇编辑部文章 Do we need editors? 里面也有讲到过这个问题,这样子不止影响发表进度,还会影响论文的质量:“我听说过一篇文章经历六七轮的审稿,审稿人最后不过在文字上纠结,修改也只是在拖延,最后论文已经失去新意,错失发表新发现的时机。这么多宝贵的时间跟努力都浪费了。”
有些情况可能是的确需要,比如来回多轮的修稿真的是改善论文质量。
但也有可能的是,审稿人也是同行,也是作者,同行竞争或嫉妒有可能是故意延迟审稿的原因。
这方面很难拿到统计数据,在学术圈待了比较长时间的人应该都面临或听过审稿人带有偏见,故意给负评、延迟审稿或拒稿的情况
学术发表也存在贪腐的现象
跟世界上的各个领域一样,学术发表也存在有贪腐的人。以上谈到的问题,都是希望能提醒或是给年轻的科研作者在发表论文时会遇到的问题的一些帮助,从而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心理准备。
也有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在课题刚开始的时候就让共同作者签署协议,将论文预印版上传到 arXiv 不失为对抗不配合的共同作者或有偏见的审稿人的办法。而老师阻拦投稿的这个情况也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这么做,这种情况是有但比较少。
不过,确实也说明了这个领域需要更好的机制,提供给科研生涯刚起步的研究人员更公正的环境,避免他们成为申诉无门的受害者。
意格编辑,您的学术服务专家
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科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科研人员面临着谁能先发表、谁发表的论文最多、谁更能取得基金、甚至是谁的人脉关系更好等令人头疼的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已经变得比科研本身更重要了。
要想在这场竞赛中保持领先,最经常被牺牲的就是道德规范和公平与否,不公平的手段行为时有发生。
以大部分的情况来说,学术体系还是阶级制,有基金支持的学者地位崇高,相对的,资历较浅的科研人员很少能得到认可。
这种现状,从而导致的是年轻的科研人员轻易地成为资深科研人员的目标,资深学者利用权力和影响力对年轻的科研人员进行打压。
在科研界工作一段时间的人都一定多多少少听说过,或是经历过这样不公正的对待。
每发表一篇文章都被视为科研生涯网上走的接替,待发表的论文很自然地成了俘虏,用来进行私人或专业上的报复手段。
一些不择手段的科研人员会使出手段阻碍或延迟同行的论文发表,对他们施压,让自己获得好处,在我与科研作者互动和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遇到过其他人论文被扣住或发表遭受阻碍的情况。
类似的事件一直会在社交网络、科研论坛甚至 COPE 案例中曝光,典型的情境是:有人为了降低研究的相关性或影响力、要求作者署名、甚至导师或共同作者因为意见不合滥用自己的影响力,故意阻碍论文发表。
细数论文遭到不公正扣留最常见手法有以下三种
一.导师阻止投稿
很让人想不到的是,导师竟然是许多论文发表被延迟的主要原因。其原因是导师经常对博士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将自己的名字列入作者,但明明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学生自己做的。
有时候过分的是,他们甚至会要求把自己列为第一作者或是通讯作者,而学生通常无力反抗自己的导师,毕竟他们的未来握在导师手上。
在一些领域中,作者顺序是根据功劳而定,而实际上明明是主要作者的学生却常常会被排到 et al. 的位置。
也有许多案例是导师一直要求学生修改论文或补做实验,然后学生就不得不又花好几个月的时间检查,导致论文无法及时发表,有一个可怜的学生,导师就是利用这样的方式足足拖了两三年,更麻烦的有时候,有些导师貌似还会威胁组里的学生。
当学生最后好不容易发表了论文,可等到那个时候研究结果很可能已经失去了相关性,或是其他人已经做出了类似的结果。但学生面对此情况也毫无办法。
二.合作作者之间的竞争
随着跨领域论文数量的增加,合作也变成可科研发表的常态,但如果与合作或共同作者之间没搞好的话,这其中的代价也不小。
共同作者如果不同意其他作者的意见,可能会故意不点头,拖延或阻止论文进行投稿,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是因为有私人或专业上的竞争。
面对这样的状况,无论你说什么,共同作者可能会故意不回应,甚至因为重心改变,不再关心发表进度,不关心自己的不合作会对其他作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而对其他作者来说,发表论文还是很重要的事,但就是因为联系不到共同作者,就导致他们就没有办法投稿。
三.审稿人的刻意阻拦
审稿人扣住论文是让人头疼的一种情况。审稿人可能延迟或阻碍论文的发表,而这种阻拦往往是刻意的。他们可能会一直要求作者修改论文、增加数据或补实验等。
Dereck Sears 在他的一篇编辑部文章 Do we need editors? 里面也有讲到过这个问题,这样子不止影响发表进度,还会影响论文的质量:“我听说过一篇文章经历六七轮的审稿,审稿人最后不过在文字上纠结,修改也只是在拖延,最后论文已经失去新意,错失发表新发现的时机。这么多宝贵的时间跟努力都浪费了。”
有些情况可能是的确需要,比如来回多轮的修稿真的是改善论文质量。
但也有可能的是,审稿人也是同行,也是作者,同行竞争或嫉妒有可能是故意延迟审稿的原因。
这方面很难拿到统计数据,在学术圈待了比较长时间的人应该都面临或听过审稿人带有偏见,故意给负评、延迟审稿或拒稿的情况
学术发表也存在贪腐的现象
跟世界上的各个领域一样,学术发表也存在有贪腐的人。以上谈到的问题,都是希望能提醒或是给年轻的科研作者在发表论文时会遇到的问题的一些帮助,从而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心理准备。
也有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在课题刚开始的时候就让共同作者签署协议,将论文预印版上传到 arXiv 不失为对抗不配合的共同作者或有偏见的审稿人的办法。而老师阻拦投稿的这个情况也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这么做,这种情况是有但比较少。
不过,确实也说明了这个领域需要更好的机制,提供给科研生涯刚起步的研究人员更公正的环境,避免他们成为申诉无门的受害者。
意格编辑,您的学术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