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没有开学的消息,估计要到四月底了。目前是法医病理方向的硕士,明年毕业,看最近情况也该想想就业出路了,希望各位前辈和同学们指点交流一下。算了下大概出路有以下几个:
1、公考或者特招进公安。这也是最普遍的一条出路,不过不同地区闲忙、收入差距挺大,收入是大家最关心的,每年都有毕业生问。长珠三角平均最高是公认的吧,大概算一下广、深、莞这些地区一年20w以上是有了,最低的就是经济不好的省市中的区县了,一年应该也有7w了吧,具体又要看实际到手多少、算不算公积金、补贴津贴年终怎么算等等。其实基本工资都差不多,差距就在补贴津贴年终等,这些要看地区经济情况发多少了,毕竟有些地区年终奖是年收入大头(所谓的二次分配?)。不过网上一说工资问题公务员都哭穷,有的还晒工资条,但愿只是哭穷吧,不过一些发展不好的基层确实只有账面上那些工资。听说公检法的公务员待遇比一般公务员好一些(多了警衔津贴,加班补贴?政法津贴?),有没有、怎么发也看地方吧。
2、检察院。招人也越来越少了,工作内容主要是案卷审查吧,待遇不清楚应该跟公安差不多?
3、读博/进高校。要读博肯定都奔着留高校去的,硕士最多可以去XX学院,不过今年好多学院也最低要求也是博士了,就算硕士能进去,最后还是要读博做科研。做科研不管是推动学科进步,还是单纯当做生意,我哪块料都不是,憋文章确实痛苦,这条路走不了。这次疫情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出国学习不知道有没有影响。
4、社会鉴定所。好处就是收入比当地公务员工资高一些吧,不过确实不太想去,因为院校案子做的细一些,再看当地社会鉴定所做的确实比较粗,接过不少当地社会机构做过的重新鉴定,条款把握松紧的问题就不说了,是非问题就说不过去了吧,还是利益导向的问题,除了收入多一些,能学到的东西不多,当然只是我们这的情况,其他地区社会鉴定所情况不了解。
5、选调生。考选调的人应该很少,自己条件差不多了解了一下,中央选调不说了肯定没资格,普通选调不划算,能努力的就是各省的定向选调(各地名称可能不一样)。选调好处是竞争相对小、通过率高一些,坏处是意味着放弃学了八年的专业,而且有放基层不调回的风险,所以选调也要从招收门槛,调回承诺,组织关系等几方面仔细选择一下。
6、保险公司,没仔细了解过,但总感觉不是个长久之计。
不管是当公务员还是去社会机构公司,地区影响还是很大的,反正个人能力以外资本为零,不如去发展好一些的地方,当然如果老家有特别合适的公考机遇还是想回去。所以今年年底先考选调(看了下家乡的选调政策还要求成绩排名,不符合,只能考虑异地选调)。然后是国考,其实国考也没抱希望,报铁路航运学历吃亏,报公安部二所考不考的上不说,就算上了在北京生存压力太大感觉,(二所的政策待遇什么的不太清楚,还请吧友指点一下)。然后就是明年的省考了四处出击了。
这次疫情后参加公考的肯定越来越多。等开了学要实验、业务、准备就业三线程一起跑了,现在想想当初选择考研真是感慨,如果本科毕业直接去公考就没这些事了,考研就是想以后能专心做技术,现在折腾半天现在不上不下,听说有的单位宁愿要本科生也不要研究生(道听途说,不知道为嘛),这两年也确实学了些知识,但是仔细一想又没什么。
害,这事想来想去整个人都忧郁了
1、公考或者特招进公安。这也是最普遍的一条出路,不过不同地区闲忙、收入差距挺大,收入是大家最关心的,每年都有毕业生问。长珠三角平均最高是公认的吧,大概算一下广、深、莞这些地区一年20w以上是有了,最低的就是经济不好的省市中的区县了,一年应该也有7w了吧,具体又要看实际到手多少、算不算公积金、补贴津贴年终怎么算等等。其实基本工资都差不多,差距就在补贴津贴年终等,这些要看地区经济情况发多少了,毕竟有些地区年终奖是年收入大头(所谓的二次分配?)。不过网上一说工资问题公务员都哭穷,有的还晒工资条,但愿只是哭穷吧,不过一些发展不好的基层确实只有账面上那些工资。听说公检法的公务员待遇比一般公务员好一些(多了警衔津贴,加班补贴?政法津贴?),有没有、怎么发也看地方吧。
2、检察院。招人也越来越少了,工作内容主要是案卷审查吧,待遇不清楚应该跟公安差不多?
3、读博/进高校。要读博肯定都奔着留高校去的,硕士最多可以去XX学院,不过今年好多学院也最低要求也是博士了,就算硕士能进去,最后还是要读博做科研。做科研不管是推动学科进步,还是单纯当做生意,我哪块料都不是,憋文章确实痛苦,这条路走不了。这次疫情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出国学习不知道有没有影响。
4、社会鉴定所。好处就是收入比当地公务员工资高一些吧,不过确实不太想去,因为院校案子做的细一些,再看当地社会鉴定所做的确实比较粗,接过不少当地社会机构做过的重新鉴定,条款把握松紧的问题就不说了,是非问题就说不过去了吧,还是利益导向的问题,除了收入多一些,能学到的东西不多,当然只是我们这的情况,其他地区社会鉴定所情况不了解。
5、选调生。考选调的人应该很少,自己条件差不多了解了一下,中央选调不说了肯定没资格,普通选调不划算,能努力的就是各省的定向选调(各地名称可能不一样)。选调好处是竞争相对小、通过率高一些,坏处是意味着放弃学了八年的专业,而且有放基层不调回的风险,所以选调也要从招收门槛,调回承诺,组织关系等几方面仔细选择一下。
6、保险公司,没仔细了解过,但总感觉不是个长久之计。
不管是当公务员还是去社会机构公司,地区影响还是很大的,反正个人能力以外资本为零,不如去发展好一些的地方,当然如果老家有特别合适的公考机遇还是想回去。所以今年年底先考选调(看了下家乡的选调政策还要求成绩排名,不符合,只能考虑异地选调)。然后是国考,其实国考也没抱希望,报铁路航运学历吃亏,报公安部二所考不考的上不说,就算上了在北京生存压力太大感觉,(二所的政策待遇什么的不太清楚,还请吧友指点一下)。然后就是明年的省考了四处出击了。
这次疫情后参加公考的肯定越来越多。等开了学要实验、业务、准备就业三线程一起跑了,现在想想当初选择考研真是感慨,如果本科毕业直接去公考就没这些事了,考研就是想以后能专心做技术,现在折腾半天现在不上不下,听说有的单位宁愿要本科生也不要研究生(道听途说,不知道为嘛),这两年也确实学了些知识,但是仔细一想又没什么。
害,这事想来想去整个人都忧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