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吧 关注:26,393贴子:986,163

回复:看的大学的翻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8.4】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1。生财○2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3”,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4;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5曰:畜马乘○6,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7,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9,必自小人矣。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因此之故,成为君子有根本的原则,一定是由忠诚信实而成就君子之德,由骄傲放纵而失去君子之德。累积钱财有根本的原则,生产的人多而吃饭的人少,工作的人勤快而花费的人迟缓,那么钱财总是够用的。行仁的人用钱财来发扬自身的价值,不行仁的人用自身的力量来赚取钱财。上位者喜欢行仁而属下不喜欢行义,那是不曾有过的事;喜欢行义而不把事情办妥善,也是不曾有过的事;然后,仓库里的钱财不是正当的钱财,同样是不曾有过的事。孟献子说:“初任大夫的人不会计较有多少鸡与小猪。卿大夫不会畜养牛羊来赚钱。有采地的公卿不会畜养搜括(刮)百姓财产的家臣。与其有搜括(刮)百姓财产的家臣,宁可有窃取公卿财物的家臣。”这就称为;国家不以利润为利益,而是以行义为利益。治理国家而致力于聚敛财货的,一定是从小人开始。小人擅长做这种事。让小人治理国家的事务,灾难祸害将会一起来到,这时即使有好人也无可奈何了。这就是说:国家不以利润为利益,而是以行义为利益。
【注解】
①大道:原指宽敞的路,犹言“康庄大道”,在此是指根本的法则。于是,君子与生财皆可说是“有大道”。“忠信”: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治长》)至于“骄泰”连用,则指骄傲放纵。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二字分用,则有好坏之别。
②生财:对百姓而言,所谓“民以食为天”,因此考虑的是生财。孔子在国都城见到人口众多之后,认为还须“富之”与“教之”。所谓“富之”即是肯定生财有其必要。事见《论语·子路》。其原则不外乎“开源节流”。
③仁者以财发身:孟子引述阳虎(阳货)之言:“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若要行仁,则须广施钱财,以求利人。若要求富,则必与人争利,又怎能行仁?
④上下之际: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上好仁,更甚于依礼行事;下好义,忠更不待多言,必可成其事。上下合作无间,府库自然充实。
⑤孟献子:鲁国大夫仲孙蔑,卒于鲁襄公十九年,“献”为谥号。
⑥畜马乘:具备“四马一车”(乘),为士初任大夫的财务规格。这样的人不会斤斤计较(察)于鸡与小猪的多少。
⑦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才可使用冰。这样的人不会靠畜养牛羊来
○8百乘之家:拥有兵车百乘的公卿之家。这样的人有采邑,可任用家臣,但不会准许家臣为自己聚敛财货。与其有为自己搜括百姓钱财的家臣,不如有窃取自己财物的家臣。意即公卿应该自己损失财物,而不可让百姓蒙受损失。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以百姓的利益为优先考虑。
⑨长国家而务财用:长为治理,务为致力。总是考虑为国家聚集财货的,“必自小人矣”。小人见识短浅,谁能奈何他?国家要“以义为利”,这符合孟梁惠王时所说的“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4-14 08:28
回复
    屁股歪了,说什么都是错的。儒家学说,从来都不是自己是民的角度出发的。全部都是以我高于民的角度出发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4-14 10: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