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一别吧 关注:31贴子:1,647
  • 20回复贴,共1

一叶舟随雁过长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6048357972 资善堂
@赵英绰-


1楼2020-04-02 11:45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4-02 11:55
    收起回复
      2025-05-09 19:11:30
      广告
      檀案兰香暖,白日生烟,将方寸室内也熏染得如置身世外。
      我恰悬腕凝神,纵列数个“令”字,隶行楷草,墨痕涸在笺纸上,飞白如鹤振翅。要写了半幅之时,瞧邻桌武陵主歇了笔,方侧眸去瞧,念道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殿下的楷字写得愈发端和了。”
      将她案上的尚书顺了过来,撂到一旁,许它歇息晒太阳。奚女奉茶,便作了个闲话架势
      “晋世秘府所藏古本《尚书》,于今已无传,现时所学,多为古人抄录本——殿下觉得,这其中,当真尽是先秦所载吗?”


      3楼2020-04-11 15:10
      收起回复
        寻思了一下填房不如回戏,我来试试。


        4楼2020-05-05 01:27
        收起回复
          折膝方跪,裙裾在周下规整的铺开,透窗穿烟来的仅一缕金光镶在直挺的脊。卷册在前,臂腕悬移,九德簪于宣薄,续誊后文。待一卷终尾,卸半分肩劲,承赞展颜。
          “先生过誉”
          暂搁笔山,案书与人皆落武陵。原本换地远处,得了偷闲的意。
          “相传未必无差,而其中所载,月以为,多也是当世秉念”
          两个月后,也可以吧


          5楼2020-06-05 03:09
          回复
            “祗今而言,我朝所奉多为梅赜所传《尚书》古本,得五十八篇,其中多有前后难应或循环往复之语。”
            为之点茶,提壶时水雾攀附上瓷柄,温润纤细。古代耆旧宿儒,多雅好茶道,得副茶具视若珍宝,也概因烹茶用具实则影响煮茶心境。
            “且多暗合施政所用,于哲理格致之道,早失本真。”
            镇国公主无意朝局,因此我肯与她讲这些,权当消遣,可随着茶水一道抛诸脑后,蒸腾进这个不著名于青史的午后。
            “因此读时,更应重明辨。”


            6楼2020-07-13 17:51
            回复
              晚上一定回。


              7楼2020-07-17 03:15
              回复
                继了雍王的赵滄有临水轩榭,是谓檀斋,雨前新茶,独为一品。先生烹茶的手艺不逊,顿挫皆是熟稔,只是此间无琴,略减一分意趣。而资善总归是学识所出,雅意虽顾,毋需苛尽。
                “如论先生所言,月有胡猜,倒也中的”
                谦言在前。令主少睿资善,未此一时。母妃尝称帝妹为楷模,月以为,并非万人行事皆可效一人,他人之功难复刻,况朝政并非世女皆往,上有宥主,月自懂而不用。是故,若能融汇商道,未尝不可。
                “先生以为,我等读《尚书》,该只拣哲理格致来纳么”


                8楼2020-07-20 02:53
                回复
                  2025-05-09 19:05:30
                  广告
                  “殿下灵慧。”
                  我将指背靠近壶盖,有氲蒸的热度。砂壶较之瓷壶更添朴拙,只是瓷壶更精巧,却也滑手。
                  “我说是一回事,殿下怎么看,又是另一回事。”
                  立足世间所可以凭借的,并非经史坟典,而是自己的判断。身为赵宋族裔,他们所经历的自不必说,要塑造新知,早已不是易事。
                  “殿下如果觉得尚书不好看,换别的也是可以的。”


                  9楼2020-07-23 14:42
                  回复
                    谁人得屡赞,都要复省己身,可堪配得。
                    “千人所见有千般不同,而纳百言,取精弃粕,才算大成?”
                    疑问的尾音,却非是对言断的质疑,而是我如何看,要承广纳一说,纸上谈兵容易,临要行至,才知是重山万岭。沈尚书将其人稳重与文人风雅,烧在茗露小沸的瓷壶里,一点茶润过,回置时磕出短一声脆,为伴的,却是武陵主忍俊之状。
                    “先生此话,可是要养月有始无终的坏癖”


                    10楼2020-07-29 03:17
                    回复
                      毫尖舔墨,渴饮三分饱,枯说无益,便权宜写几个字来消遣。
                      “有什么坏癖可言?”
                      文人雅好众多,金石印鉴,古玩书画,皆可玩物丧志,未至过犹不及,又何谈“坏”之一字。她在政事上没有什么兴趣,也就不必多言。生活么,总是需要一些消磨时间的事来做。
                      “只是消遣罢了。殿下业已及笄,立身于世,但凭本心罢了。”


                      11楼2020-07-30 22:57
                      回复
                        嗜酒,躲懒,贪滥,世人难逃欲念造就的偏癖,不敢称圣,自然是有的。至于好坏有辨,全凭个人臆断,无至害人,不见伤己,就也无伤大雅。
                        “月戏言尔”
                        静心之后,见其有书,支颐看去。学识的考教,非是拘泥于书册,品性、意观,皆在其中。至于万事万物,立世、为政、行商,尽有通窍所在。
                        “固守本心,何易”


                        12楼2020-08-04 21:16
                        回复
                          “难有难的过法,简单有简单的过法,要想避难趋易,那就什么都不多想,不多问,不多看。”
                          但这也是一种境界,内向而生的动力,往往是最为稳定而强大的,要能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大概也与佛祖超然物外无异了。
                          稠云蔽日,将至黄昏。余晖晚照之际,将洒金笺纸铺上薄雾。拾掇已罢,起身
                          “这些事,臣自问尚未明心,不足以教导殿下。”


                          13楼2020-08-05 18:14
                          回复
                            “先生说笑了,月今问资善,学受匪浅”
                            将眼蒙上,将耳堵住,固然活得逍遥自在,要反问之,却又失了许多生而为人的意义。自然,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能表里如一的遵循此道,从一而终,也未尝不叫人侧目。
                            只是我与先生,虽知此法,却不会为之。长毫掷入笔池,染得浅墨浑浑,销金碎在肩发,随而起身。
                            “无以为报,月请先生往小宴用晚膳”


                            14楼2020-08-06 15: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