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李贽有童心说。在他看来,所谓“童心”,就是“私心”,当然,李贽的“私心”并不是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派所说的自私自利之心,而是鲜明的个性自我,是不加掩饰的、喜怒哀乐形之于色的自我意识。
但是在我看来,仅此还是不够的。我认为,所谓“童心”并不是私心,并不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不加掩饰,而是对大自然的永远好奇,非功利的观物态度,以及与人为善和公正无偏私,是不以势力的眼光对待和评价人和事务。公正而无偏见,这是童心的一个重要特征。
保持对大自然和整个世界的好奇,并不容易。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锐气和棱角会逐渐被生活磨光,不少人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多少有些麻木。即使没有麻木,也多是以自己的利益出发作为参考系的。自我利益,也就是那个自私自利的生物自我。一般人的所谓理性,都是由自我出发向外推求的。为什么小孩嘴里吐真言?为什么只有小孩子看出了“皇帝没穿衣服”?成年人事故老成,玲珑圆滑,懂得明哲保身。而小孩子则不知道,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利害关系为何物。这就是童心。
但是,利害关系并不是事物真相,利害关系妨碍认识事物真相。只有超越利害关系,你才能认识真实世界。而这正是童心的特征。童心,没有偏私之心;童心,一颗敏感的心;童心,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之心。童心看世界,无往而非趣。无往而非趣,就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美的世界。人们说,美是不涉及利害的,也就是非功利的。超越功利和利害关系的考虑,你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而这,也正是儿童眼中的世界。是以一颗童心看世界。
评价一个人的雅俗,只看他对金钱和世俗权力的态度就够。如果过于热衷,那么这必定是凡夫俗子;如果能超然于金钱和世俗权力之上,那么这就是雅士,也是智者。但是,小孩子不会对世俗权利和金钱过分热衷,所以小孩子比成年人更有智慧。
但是在我看来,仅此还是不够的。我认为,所谓“童心”并不是私心,并不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不加掩饰,而是对大自然的永远好奇,非功利的观物态度,以及与人为善和公正无偏私,是不以势力的眼光对待和评价人和事务。公正而无偏见,这是童心的一个重要特征。
保持对大自然和整个世界的好奇,并不容易。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锐气和棱角会逐渐被生活磨光,不少人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多少有些麻木。即使没有麻木,也多是以自己的利益出发作为参考系的。自我利益,也就是那个自私自利的生物自我。一般人的所谓理性,都是由自我出发向外推求的。为什么小孩嘴里吐真言?为什么只有小孩子看出了“皇帝没穿衣服”?成年人事故老成,玲珑圆滑,懂得明哲保身。而小孩子则不知道,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利害关系为何物。这就是童心。
但是,利害关系并不是事物真相,利害关系妨碍认识事物真相。只有超越利害关系,你才能认识真实世界。而这正是童心的特征。童心,没有偏私之心;童心,一颗敏感的心;童心,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之心。童心看世界,无往而非趣。无往而非趣,就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美的世界。人们说,美是不涉及利害的,也就是非功利的。超越功利和利害关系的考虑,你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而这,也正是儿童眼中的世界。是以一颗童心看世界。
评价一个人的雅俗,只看他对金钱和世俗权力的态度就够。如果过于热衷,那么这必定是凡夫俗子;如果能超然于金钱和世俗权力之上,那么这就是雅士,也是智者。但是,小孩子不会对世俗权利和金钱过分热衷,所以小孩子比成年人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