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病由心生,信哉此言。
祸从口出,不必解释。病由心生,却似乎需要诠释一番。
是的,表面看来,疾病似乎是生理现象,与人心无关,至少西医如是说。但是,人的生命系统不同于其它简单生物体,其健康与否决定于硬件系统;人的生命系统是双重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没有灵魂,那是躯壳,是植物人;灵魂不健康,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人有生理和心理两大系统。西方有精神分析,有心理医生,现代中国社会,尤其是在大城市,心理医生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但是,似乎还没有把心理健康与生理疾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尤其是没有注意到“病由心生”的可怕。
人,无论是谁,恐怕都不愿意自己生病。但是我要说,人之生病是因为你想生病,因为“病由心生”,是你的心决定你要生病。你的心静不下来,无片刻休息,久之,不病而何?对于这种人,是你的心灵,也就是你的软件系统影响了你的健康。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弱不禁风。是她生就身体不好吗?先天因素当然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林黛玉之死,应该说是心病促成的。没有心病死不了人,而心病还须心药医,在封建时代,在大观园,决没有对症的心药,现实是残酷的。
“可怜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作为才女,黛玉真是聪明绝顶,其作诗,几乎是略加思索,片刻成章。这样的才华,怎不令多情公子倾心?可是,天才是脆弱的,天才也是易碎品。正因为用心太过,心灵过于敏感,许多无心之人可以承受者,多心而敏感的人却不能承受,超过了阀限,整个生命系统就会崩溃。真是悲剧。
人世间,悲剧何其多??命运的悲剧,更带有悲壮色彩!
人太复杂了。对于动物,只要吃饱喝足安逸,就可以健康长命;而人则不然,人有精神追求,心高者多气傲,不服从命运的安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心气高傲者,最要注意防止身心不谐带来的健康损害。
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可惜自己办不到。他(她)们没有才情,没有精神追求,也就没有了烦恼。从这一角度说,孔夫子要人们接受“天命”,承认命运安排,未必就是啊Q式的精神胜利法。在其中,包含着多少修养啊。儒家也讲“治心”,那应该是保持人体生命系统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到后来,宋儒已经很注意人的心理系统。那时称“心学”,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吧。宋儒张横渠的《西铭》尽人皆知;然而其姊妹篇《东铭》可能就不大引人注意。内云:“戏言,出于思,戏动,作于谋”,一切看似无心、无意识之言行,都是自觉的,都是心灵这个软件系统驱动的结果。“心”并不仅仅是理性思维,其中包括无意识,而无意识能量是巨大的。人的“情结”之形成,很难改变,即使明知要损害健康,也还是无法放弃。
投入大自然吧。只有把个人有限的私心杂念和欲望之心,融合进整个大自然的宇宙之心,那个“情结”或许才能消弭。这,也算“大其心”吧?
祸从口出,不必解释。病由心生,却似乎需要诠释一番。
是的,表面看来,疾病似乎是生理现象,与人心无关,至少西医如是说。但是,人的生命系统不同于其它简单生物体,其健康与否决定于硬件系统;人的生命系统是双重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没有灵魂,那是躯壳,是植物人;灵魂不健康,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人有生理和心理两大系统。西方有精神分析,有心理医生,现代中国社会,尤其是在大城市,心理医生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但是,似乎还没有把心理健康与生理疾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尤其是没有注意到“病由心生”的可怕。
人,无论是谁,恐怕都不愿意自己生病。但是我要说,人之生病是因为你想生病,因为“病由心生”,是你的心决定你要生病。你的心静不下来,无片刻休息,久之,不病而何?对于这种人,是你的心灵,也就是你的软件系统影响了你的健康。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弱不禁风。是她生就身体不好吗?先天因素当然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林黛玉之死,应该说是心病促成的。没有心病死不了人,而心病还须心药医,在封建时代,在大观园,决没有对症的心药,现实是残酷的。
“可怜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作为才女,黛玉真是聪明绝顶,其作诗,几乎是略加思索,片刻成章。这样的才华,怎不令多情公子倾心?可是,天才是脆弱的,天才也是易碎品。正因为用心太过,心灵过于敏感,许多无心之人可以承受者,多心而敏感的人却不能承受,超过了阀限,整个生命系统就会崩溃。真是悲剧。
人世间,悲剧何其多??命运的悲剧,更带有悲壮色彩!
人太复杂了。对于动物,只要吃饱喝足安逸,就可以健康长命;而人则不然,人有精神追求,心高者多气傲,不服从命运的安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心气高傲者,最要注意防止身心不谐带来的健康损害。
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可惜自己办不到。他(她)们没有才情,没有精神追求,也就没有了烦恼。从这一角度说,孔夫子要人们接受“天命”,承认命运安排,未必就是啊Q式的精神胜利法。在其中,包含着多少修养啊。儒家也讲“治心”,那应该是保持人体生命系统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到后来,宋儒已经很注意人的心理系统。那时称“心学”,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吧。宋儒张横渠的《西铭》尽人皆知;然而其姊妹篇《东铭》可能就不大引人注意。内云:“戏言,出于思,戏动,作于谋”,一切看似无心、无意识之言行,都是自觉的,都是心灵这个软件系统驱动的结果。“心”并不仅仅是理性思维,其中包括无意识,而无意识能量是巨大的。人的“情结”之形成,很难改变,即使明知要损害健康,也还是无法放弃。
投入大自然吧。只有把个人有限的私心杂念和欲望之心,融合进整个大自然的宇宙之心,那个“情结”或许才能消弭。这,也算“大其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