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小菊吧 关注:117贴子:2,229

回复:珐琅器简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吴帖〉是米芾送给即将前往江西地区任官友人的诗作。米芾称赞他为三吴(古代苏州、湖州、吴江一带的通称,今江苏南方)的大丈夫,具有恢宏的气度和胸襟。米芾那时刚步入仕途,与这位友人的际遇和抱负相类似,因此藉由诗文相互嘉勉。米芾在长沙任官留下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在〈戏成呈司谏台座〉中,他不但提到长沙观瀑、泡泉的欢乐,即使到了晚年,也和当时任职长沙的地方官关杞之子关漼维系著深厚的友谊。 
另外,米芾在长沙任官期间,也开始对书画艺术展开深入的认识,寻访搜求唐代的书画名迹,例如1080年米芾有机会在长沙题跋阎立本〈步辇图〉。此外还观览了颜真卿、欧阳询的法帖,及收藏於道林寺欧阳询及沈传师的诗牌。因此,长沙时期的米芾已展开了他的书画志业。


IP属地:江苏16楼2009-10-22 17:39
回复
    宋米芾致景文隰公尺牍


    IP属地:江苏17楼2009-10-23 21:25
    回复
      米芾刚任雍丘县令,立即写信给居住在汴京(河南开封)的友人黎錞,报告升迁的喜讯。书信的开头提到:「非才当剧」(我不是人才却担当大任)这句话,透露出米芾第一次出任地方行政首长,戒慎恐惧的心情。然而,在诗中米芾也回忆起数年前与朋友相聚,共游山川、玩赏文物,或是雅集盛筵的欢乐情景。这种闲适自得的心情,与即将接踵而至的繁忙政事,形成强烈的对比。 
      米芾初任雍丘县令,也曾有一段短暂悠闲的日子。苏轼由扬州(江苏扬州)返京,途经雍丘,受到米芾盛情的款待,席间米芾不仅以佳肴美酒宴客,也备有文房四宝,他与苏轼两人较量书艺高下,用纸三百幅,这是两位艺术家认识以来,超水准的一次即席演出。


      IP属地:江苏18楼2009-10-23 21:32
      回复
        元佑七年(1092年)初夏,米芾在到处奔波、拜访达官贵人之后,终於获得正式独当一面的官位:担任雍丘县(河南雍丘)的县令。在米芾〈致希声尺牍并诗〉、〈烝徒帖〉、〈岁丰帖〉中,可以看到他初上任时的志得意满、喜好高谈阔论县政;不过为了强徵粮税一事,他也遭遇到仕途中前所未见的困顿窘况。


        IP属地:江苏19楼2009-10-23 21:50
        回复
          米芾虽然是文人艺术家,但是他对於县政庶务并非完全外行。〈烝徒帖〉中,米芾便提到如何整军、备战的实务,他毫不忌讳地夸耀自己训练出来的军队,素质有如京师的禁卫军,并提到县内的战斗建筑工事,如壕沟、营寨、军需仓库等,都是各地之中的佼佼者。 
             〈张都大帖〉与〈烝徒帖〉一样,是另一封自我推荐信。米芾在信中向长官说明他足以担任治理运河的工作,希望能做到「都大」位阶的官职。米芾清楚地剖析运河的河道弯曲、河水深浅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希望获得长官赏识。深知物理的米芾,与我们认知的艺术家形象,似乎有著天壤之别。


          IP属地:江苏20楼2009-10-23 22:12
          回复
            米芾在元佑八年(1093年),曾经写信给宰相范纯仁,向他呈报雍丘县(河南雍丘)秋天「丰收」的事。信中米芾也以基层父母官的身份,向宰相陈述为政亲民之道。从这里不难看出,米芾虽然个性狂傲,但是一样具备了北宋士大夫忧国忧民的胸怀与使命感。 
               不过,这封信后来也成为米芾丢官的导火线。起因是米芾上任之初,全国各县皆发生蝗灾,雍丘当然也损失惨重,然而米芾却向上级谎报岁丰,让朝廷误判,决定对雍丘课以重税,所以米芾为了催租课税一事,与朝廷钦差发生冲突,最终以罢官收场,这或许是他当初所始料未及!在另一件〈逃暑帖〉中,也透露出米芾郁闷寡欢的心情,他一方面要躲避酷热的暑气,又要逃避行政上的疏失,这是他从政治生涯以来,遭受到最严重的挫折


            IP属地:江苏21楼2009-10-24 09:25
            回复
              拜中岳命作〉两首,是讽喻意味十分浓厚的诗。内容描写米芾虽然内心向往与云水为伴、悠游自得的生活,但是自身却处於龙蛇混杂的官场,身不由已。米芾在诗里用了一些典故,像「钓鳌客」引自唐朝诗人李白与当时宰相的对话。李白曾经自封为「海上钓鳖客」,宰相问他:「钓巨鳖,以何物为钓线?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透过这样的用典,米芾不仅得以声明自己具有远大的抱负,同时也巧妙地讥讽那些谗言陷害他的人。 
              由於米芾监中岳庙的职位属於闲差,因此在三年任内(1094-1097),他多住在润州,并且在江南一带游历,生活颇为惬意。当然,这段时期他最热衷的事,莫过於到处寻访法帖名迹,藉此将罢官的不愉快暂时抛诸脑后。


              IP属地:江苏22楼2009-10-25 21:16
              回复
                拜中岳命作。 
                芾二。 
                云水心常结,风尘面久卢。重寻钓鳌客,初入选仙图。鼠雀真官耗,龙蛇与众俱。却怀闲禄厚,不敢著潜夫。常贫须漫仕,闲禄是身荣。不托先生第,终成俗吏名。重缄议法口,静洗看山睛。夷惠中何有,图书老此生。


                IP属地:江苏23楼2009-10-25 21:18
                回复
                  米芾担任雍丘县令任内,因为催租事件,与上级监司发生冲突,最后米芾愤而辞官,自我流放到嵩山中岳庙(河南登封)担任庙监。米芾有一首〈催租诗〉中,详细记载了整个事件的始末,在〈拜中岳命作〉中,米芾也透过诗文用典,来宣泄他心中积压的怨愤,充份反映他狂傲不驯的个性。


                  IP属地:江苏24楼2009-10-25 21:21
                  回复
                    〈紫金研帖〉为米芾与苏轼交游的珍贵纪录。1101年苏轼从海南岛返回江南,专程到真州(江苏仪徵)拜访米芾。这是两人久别之后的重逢,米芾拿出心爱的谢安〈八月五日帖〉希望苏轼题跋,离开时苏轼还借走了米芾珍爱的文房紫金砚。一个多月后,苏轼卒於常州,后人准备以此砚石一起陪葬,米芾闻讯希望能够追回这方名砚。 
                            米芾与苏轼相差十四岁,两人交往的时间长达二十年。两人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元丰年间(1078-1085),当时苏轼就对米芾的书法诗文称誉有加;之后苏轼虽在仕途上屡遭贬谪,不过两人仍时常以诗文往还,而他还曾亲自拜访米芾位於润州(江苏镇江)的居所。1101年夏天,苏轼特别在真州避暑游历,却因贪图凉爽不幸受到风寒,米芾亲自赠送药材。然而,不幸的是苏轼於当年病逝,结束了两人近二十年的情谊。


                    IP属地:江苏25楼2009-10-25 22:08
                    回复
                      宋人品鉴砚的著述繁杂,如苏易简《砚谱》、米芾《砚史》、高似孙《砚笺》、不著撰者《砚谱》等。多数集中於端、歙砚的品评,尤以端石为上。故米芾视紫金砚为人间第一,乃标榜其与众不同的眼光与品味。
                      紫金石产於青州(今山东),米芾晚年得之,与其家藏右军砚相同,并认为尤胜端、歙砚,评为人间第一品。
                      苏轼卒於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廿八日,故此帖书於之后。


                      IP属地:江苏26楼2009-10-25 22:10
                      回复
                        《弊居帖》主要是米芾向人陈述在润州(江苏镇江)的居所「宝晋斋」的地理位置与建筑布局,他提到居所附近不但有运河经过,还有多座富有诗意的建筑亭阁环绕,庭园中也种满了各色植物数百株,当时米芾的「宝晋斋」已经落成十年,植物生长到都可盖住一亩的区域,因此恰好可以称为「一亩之居」,这使得我们对闻名遐迩的「宝晋斋」有更具体的印象。 另外,他除了布置园居外,更开始在庭园布置奇石,他雇用了百名壮丁运来一座奇异的巨石,其中不但有变化万千的奇特洞穴,在奇石上还出现了布满了洁白露珠的祥瑞现象,让米芾相当欢喜,在信中提到珍爱而不愿割舍的心情。


                        IP属地:江苏27楼2009-10-26 10:46
                        回复
                          米芾的斋室名。米芾在晚年,收得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以及顾恺之〈净名(维摩)天女〉、戴逵〈观音〉几件极珍贵晋人宝物,因而命名。


                          IP属地:江苏28楼2009-10-26 10:48
                          回复
                            《面谕帖》〉应是崇宁元年(1102)年底,米芾写给友人陈师锡的信,内容主要是商议购藏书画的事情。信札中具体地提到两件作品:第一件是翟院深的山水画;第二件则是帖尾处签有「来戏」二字的草书小品,是宋真宗朝宰相丁谓的旧藏品,经过米芾与后代子孙丁景来回议价,但最后仍功败垂成。此札记录了米芾收藏的过程及心态转变,对於北宋书画鉴藏活动,提供具体而生动的例证。
                            与〈面谕帖〉同时还有〈伯修帖〉,也是米芾寄给陈师锡的信件,米芾在信中请托陈氏购买「来戏」草书小品,并告知所要留意的细节,包括纸质、模榻痕迹等等。〈面谕帖〉和〈伯修帖〉均为米芾购藏书画的具体例证,也让我们了解他收藏界的朋友们。稍晚的1103年中,米芾更在京师获得他认为天下第一的无上至宝:王羲之所书的〈王略帖〉,当可视为此时期书画收藏的最高峰。


                            IP属地:江苏29楼2009-10-26 22:26
                            回复
                              1102年底开始,米芾先后担任蔡河拨发、太常博士的职位,由於正是繁华的京师与附近地区,他特别有机会收藏到重要的书画作品,也认识书画鉴赏与交易的同好,成为他鉴赏、收藏书画的精华时代。然而,米芾却同时遭逢人生的苦痛,因为他最疼爱的幼子不幸过世,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打击。 
                              米芾在三十余岁所书的〈叔晦帖〉,曾提过他钟爱的三个儿子:「鳌儿、洞阳、三雄」,而「鳌儿」是指长子米友仁,「三雄」则为幼子米友知。米芾在年过五十岁后,遭逢到前所未有的家庭变故,先是小女儿於1100年过世,接著更沈重的打击则是幼子米友知於1103年的早卒,〈晋纸帖〉就提到这段遭遇。对於幼子的过世,米芾受到很大的打击与伤痛,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他并提到大儿子米友仁还好正值年少,尚能维持家业。在三个孩子当中,米芾对於幼子米友知特别疼爱,据说他能帮父亲米芾代笔,年少才高,然而却不幸早逝,由此更能想见米芾何以会哀痛逾恒了。
                              米芾:「余尝硾越竹,光滑如金版。」知其曾经亲自加工越竹纸,以获得品质精良的书写用纸。米芾亦撰有〈评纸帖〉一卷,批评当时造纸者为求洁白而多用灰粉,致使纸质粗涩、受墨不凝、运笔碍滞等状况,意在推行古代造纸法。


                              IP属地:江苏30楼2009-10-27 0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