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 9月29日,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诞生在沃伦省(现在的罗夫诺州)奥斯特罗日县维里亚村的一个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酿酒工人家庭里。父亲阿列克塞·伊凡诺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母亲奥丽加·奥西波芙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
1910~1913年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维里亚村的教会小学读书。小学毕业时,因成绩优秀而荣获奖状。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随父母亲逃难到谢别托夫卡。
1915~1916年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谢别托夫卡两级制小学读书。因触犯瓦西里神父,被学校开除。在谢别托夫卡火车站的食堂里当锅炉工。
1917年 8月间,又进入谢别托夫卡两级制人民学校的一年级学习。
1918年春天 上完了该校一年级。后来在发电站做司炉工的助手;还做过电工的助手。秋天,又进了重新组建的高级小学二年级学习。多次执行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张贴传单,侦察德国军队的活动情况等。
1919年 (因截救费舍尔被捕,后被一名查狱军官释放),在发电站继续工作和学习。7月20日,加入了共青团组织。8月9日,正式参加了红军志愿军部队,并随同部队开赴前线。
1920年 6月,随同红军部队返回谢别托夫卡,在乡革命委员会工作;参加了镇压反革命与向资产阶级征集粮食、布匹等物资的工作。8月间,因波兰白军进攻谢别托夫卡(被波兰方面通缉),再次奔赴前线。8月19日,在里沃夫郊区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进了基辅军队医院。10月间,因伤残被迫退伍,回到谢别托夫卡母亲处休养。后又继续在高级小学上学(从1921年起,改为七年制统一劳动学校)。
1921年 奥斯特洛夫斯基去基辅,在铁路总工厂里做过电工助手。被选为共青团支部书记。同时在南方铁路工厂电气技术学校夜校学习。秋天,参加了通往波雅尔卡的铁路支线的建筑工程。劳动中得了重伤寒病。被送回家医治。
1922年 返回基辅,在铁路总工厂工作。身患风湿关节炎。在别尔江斯克市立疗养院治疗,结识别列富斯。回到谢别托夫卡;不久又返回基辅;又回到谢别托夫卡。医生证明他已经完全残废,(离开技工学校)。
1923年 奥斯特洛夫斯基去别列兹多夫的姐姐家。在当地的区公用事业处当技工。夏天,在别列兹多夫,谢别托夫卡区委会成立了共青团支部;他被选举为支部书记。10月27日,别列兹多夫区党委接收他为乌克兰共产党(布)预备党员。
1924年 奥斯特洛夫斯基被调任为伊兹雅斯拉夫市的区共青团组织者。在谢别托夫卡区第二次共青团会议上,他被选为该区共青团委委员、乌克兰沃伦省第八次共青团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次代表大会于6月25~28日在日托米尔举行);在代表大会上,他还当选为共青团省委的候补委员。8月9日,伊兹雅斯拉夫市区党委接收他为正式党员。9月,在哈尔科夫的乌克兰国立第一医疗器械研究院治病。
1925年 继续在哈尔科夫治疗。后来转到斯拉维扬斯克、耶夫帕托里亚去治疗。
1926年 5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去克里米亚,住在“玛依纳基”疗养院(耶夫帕托里亚)。7月,迁居诺沃罗西斯克的马久克家里。8月,他去哈尔科夫市的诺维克夫处;后来又到莫斯科的女友普琳家里;想根据自己的情况找个合适的工作。9月底,返回诺沃罗西斯克;11月和拉伊莎·鲍尔菲里叶芙娜·马久克结婚。
1927~1928年 疾病使他卧床不起。进行自我教育。广泛阅读多种书籍。写了关于科托夫骑兵旅的中篇小说。在斯维尔德洛夫函授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将关于科托夫骑兵旅的书稿寄给敖德萨的朋友们;书稿在寄回的途中被丢失。诺沃罗西斯克区党委把奥斯特洛夫斯基送往索契第五疗养院治疗(在老玛切斯特)。尼·奥斯特洛夫斯夫和妻子留在索契居住。
1929年 10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去莫斯科,在莫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
1930年 3月,做了切除副甲状腺的手术。4月,迁居妙特威胡同12号(现在改名为奥斯特洛夫斯基胡同)。开始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5~10月,在索契疗养。10月间,又返回莫斯科,继续写作小说。
1931年 11月16日,写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将书稿寄给了列宁格勒的朋友亚·阿·日吉列娃和哈尔科夫的彼·尼·诺维克夫。在莫斯科,由英·帕·费定涅夫把一份书稿交给了《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1932年 4月号《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开始连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最后几章发表在该杂志的第8~9期上。6月,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又去索契的“红色莫斯科疗养院”治疗。他留居索契。开始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11月,莫斯科的《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的单行本。
1933年 继续小说的创作工作。5月间写完了第二部;6月,将书稿寄往莫斯科《青年近卫军》出版社。6月22日,将另一份书稿寄往哈尔科夫的《青年布尔什维克》出版社。在庆祝全苏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诞生十五周年之际,索契共青团市委授给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荣誉共青团员的团证(证号是8144911 )。
1910~1913年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维里亚村的教会小学读书。小学毕业时,因成绩优秀而荣获奖状。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随父母亲逃难到谢别托夫卡。
1915~1916年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谢别托夫卡两级制小学读书。因触犯瓦西里神父,被学校开除。在谢别托夫卡火车站的食堂里当锅炉工。
1917年 8月间,又进入谢别托夫卡两级制人民学校的一年级学习。
1918年春天 上完了该校一年级。后来在发电站做司炉工的助手;还做过电工的助手。秋天,又进了重新组建的高级小学二年级学习。多次执行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张贴传单,侦察德国军队的活动情况等。
1919年 (因截救费舍尔被捕,后被一名查狱军官释放),在发电站继续工作和学习。7月20日,加入了共青团组织。8月9日,正式参加了红军志愿军部队,并随同部队开赴前线。
1920年 6月,随同红军部队返回谢别托夫卡,在乡革命委员会工作;参加了镇压反革命与向资产阶级征集粮食、布匹等物资的工作。8月间,因波兰白军进攻谢别托夫卡(被波兰方面通缉),再次奔赴前线。8月19日,在里沃夫郊区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进了基辅军队医院。10月间,因伤残被迫退伍,回到谢别托夫卡母亲处休养。后又继续在高级小学上学(从1921年起,改为七年制统一劳动学校)。
1921年 奥斯特洛夫斯基去基辅,在铁路总工厂里做过电工助手。被选为共青团支部书记。同时在南方铁路工厂电气技术学校夜校学习。秋天,参加了通往波雅尔卡的铁路支线的建筑工程。劳动中得了重伤寒病。被送回家医治。
1922年 返回基辅,在铁路总工厂工作。身患风湿关节炎。在别尔江斯克市立疗养院治疗,结识别列富斯。回到谢别托夫卡;不久又返回基辅;又回到谢别托夫卡。医生证明他已经完全残废,(离开技工学校)。
1923年 奥斯特洛夫斯基去别列兹多夫的姐姐家。在当地的区公用事业处当技工。夏天,在别列兹多夫,谢别托夫卡区委会成立了共青团支部;他被选举为支部书记。10月27日,别列兹多夫区党委接收他为乌克兰共产党(布)预备党员。
1924年 奥斯特洛夫斯基被调任为伊兹雅斯拉夫市的区共青团组织者。在谢别托夫卡区第二次共青团会议上,他被选为该区共青团委委员、乌克兰沃伦省第八次共青团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次代表大会于6月25~28日在日托米尔举行);在代表大会上,他还当选为共青团省委的候补委员。8月9日,伊兹雅斯拉夫市区党委接收他为正式党员。9月,在哈尔科夫的乌克兰国立第一医疗器械研究院治病。
1925年 继续在哈尔科夫治疗。后来转到斯拉维扬斯克、耶夫帕托里亚去治疗。
1926年 5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去克里米亚,住在“玛依纳基”疗养院(耶夫帕托里亚)。7月,迁居诺沃罗西斯克的马久克家里。8月,他去哈尔科夫市的诺维克夫处;后来又到莫斯科的女友普琳家里;想根据自己的情况找个合适的工作。9月底,返回诺沃罗西斯克;11月和拉伊莎·鲍尔菲里叶芙娜·马久克结婚。
1927~1928年 疾病使他卧床不起。进行自我教育。广泛阅读多种书籍。写了关于科托夫骑兵旅的中篇小说。在斯维尔德洛夫函授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将关于科托夫骑兵旅的书稿寄给敖德萨的朋友们;书稿在寄回的途中被丢失。诺沃罗西斯克区党委把奥斯特洛夫斯基送往索契第五疗养院治疗(在老玛切斯特)。尼·奥斯特洛夫斯夫和妻子留在索契居住。
1929年 10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去莫斯科,在莫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
1930年 3月,做了切除副甲状腺的手术。4月,迁居妙特威胡同12号(现在改名为奥斯特洛夫斯基胡同)。开始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5~10月,在索契疗养。10月间,又返回莫斯科,继续写作小说。
1931年 11月16日,写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将书稿寄给了列宁格勒的朋友亚·阿·日吉列娃和哈尔科夫的彼·尼·诺维克夫。在莫斯科,由英·帕·费定涅夫把一份书稿交给了《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1932年 4月号《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开始连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最后几章发表在该杂志的第8~9期上。6月,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又去索契的“红色莫斯科疗养院”治疗。他留居索契。开始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11月,莫斯科的《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的单行本。
1933年 继续小说的创作工作。5月间写完了第二部;6月,将书稿寄往莫斯科《青年近卫军》出版社。6月22日,将另一份书稿寄往哈尔科夫的《青年布尔什维克》出版社。在庆祝全苏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诞生十五周年之际,索契共青团市委授给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荣誉共青团员的团证(证号是8144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