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已经是个佛系半入土玩家了,号已经扔给了搬砖朋友托管,这篇碎碎念文学曾经投稿给过官方,不过并没有收到回应。在文件夹的底端找到了这篇文档,再看一遍仍然意难平,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
我是挑灯看剑的一个白嫖九灵,我是个和二哥一样的穷书生,虽然是个女玩家,不过没有钞能力,也不会嘤嘤嘤,穿的破破烂烂还玩着男号看起来活像一个小gaygay,只能在帮会里报报科举答案甚至去帮人做文曲星维持生活这样子。

不过一顾惜朝误终身的话,我实在是听过了很久,最开始来玩这款游戏,也是因为顾惜朝的人物魅力。不过游戏中的改动不小,更是加入了“我”这个原创主角,因此很多人对顾惜朝这一角色多有诟病,竟没有当年的盛景,甚至很多人也不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写这篇东西并不为洗白,只是解读这两个人物的魅力与纠葛,也诉说一下我个人对顾惜朝的爱意。
正式完工这篇东西的时候是2019年11月26号,进入江湖的第492天。也许我正是大家口中的那个“正常玩家”,基本每天日常押镖,但也有不上的时候,偶尔去试剑天下来两局,不过更多时候扔给代练。只玩一个角色,藏宝阁里偶尔买点金,也偶尔卖点金。什么玩法都多少参与一点,虽然没有哪个玩法做得特别好。如果硬要说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非常有对“我”的代入感,以及喜欢多琢磨下剧情吧。
这篇文章诉说的所有细节与感情都建立在做出与我个人相同选择的“我”身上。 其他玩家也许因为做出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感受,仅供参考。
18年七月同时进入了逆水寒的电视剧与游戏,也开始阅读说英雄系列。我生得晚,未曾赶上当年逆水寒热播的时候,却也曾在其他的圈子里听闻过“一顾惜朝误终身,不顾惜朝终身误”这样梦幻的话语。

由于电视剧的开头已经是当时69版本游戏主线的结尾,再加上之前就已经听闻过顾惜朝是一个反派,所以从主角与顾惜朝相识直到顾惜朝跳反追杀戚少商开始这一段一开始看起来也的确觉得有些冗长而含有洗白意味,但是当代入进游戏中的“我”时,忽然也就明白了这段剧情真正的作用:
搭建“我”与顾惜朝的关系,搭建“我”与顾惜朝貌合神离的相处状态。我没有戚少商的豪情和本事,不能跟他一拍即合,不能跟他成为知音,因此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来培养感情。
我们的相遇,始于恩情。青衫明月,一叶扁舟,他的出场是如此梦幻,而且居然一开始就是救命的恩情。而后来真正的初遇时“我”就急吼吼地冲上去一叠声叫顾大哥,解他的围,帮他付房租,收拾屋子,拉场子卖艺,吃面,开导困局。他的恩情大而出于无意,“我”的则零碎而温暖又刻意,很难说谁更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的确付出了更多的心思。但其实“我”的初衷也不过是无意,毕竟顾惜朝前期的困顿来源于他的贱籍,也是因贱籍身份而被世俗所看不起,而在三清山江湖门派待了十几年几乎从未下山的“我”只分善恶不懂贵贱,根本就不明白贱籍意味着什么,自然和轻视他的世俗不同。而顾惜朝最开头对“我”的出手相救,其实也只不过是刚好赶上他那天心情好。

这在一开始已经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即“我”与顾惜朝本不是一类人,而且我们彼此相互不理解。这样的成长环境奠定了他们的想法必然是截然不同,“我”其实游离于世俗之外,既因为“我”是江湖人,更因为“我”身中蛊毒已经朝不保夕,行事自然不看名利,甚至有一点不问后果,因为“我”本身就带着末日狂欢的色彩。而顾惜朝不仅在世俗体系之中,而且在世俗体系的底层,他有出将入相的本事,却被世俗偏见与规定牢牢束缚,可以说是龙囚浅滩。
就是这样两个在本质上其实截然不同的人,被这样造化弄人的命运凑在一起。在百合姑娘一事之后,我想“我”其实已经对顾惜朝产生情感,而与他同游汴河,听他如数家珍地细数汴京风光与江湖豪杰的故事时,算是一个感情升温的情节。因为顾惜朝既是一个美人,又于“我”有救命之恩,又显得学识渊博,又命运多舛引起“我”得同情,又因为心情转好显得“我”的劝导有了作用——对他命运与出身的同情,对他本领与见识的仰慕,对世俗欺凌他的愤慨,能够参与他人生的满足感,自己可能只有不到一年寿命的末日危局,当然还有他生的很美,这些因素的混合构成了我对他有点舔狗意味的爱。

也许也就是因为“我”已经朝不保夕的状态,即使“我”对他有意,“我”也并未宣之于口,甚至去撮合他与傅晚晴。但是这种喜欢与从而产出的酸意,此后几乎一直伴随着我们相处的过程。
在我们离京之前有一段小插曲,即奇遇“春山笑”的剧情,雀儿的母亲恰好也是歌妓,为了自己与雀儿的生活委身他人。也许这就是这种相似让即将离开汴京、本也并算不上很有侠义心肠的顾惜朝驻足停留,甚至温柔地对小女孩雀儿说了一番悄悄话。
在这之后也许“我”看着顾惜朝离去的背影时,心里回想似乎顾大哥的确很少笑呢。

汴京分别后“我”的经历虽然快乐,但开始离顾惜朝越来越远。“我”在连云寨那里习得了真正的江湖草莽习气,再回杭州后又和“孤山老人”苏轼交游,这让本就带着末日狂欢色彩的“我”更不将名利放在眼中,也更是“清支线”的我放到剧情中的表现:“我”并没有十足十地执着于追求解除蛊毒之法与追查十三元凶,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拿去游历江湖,经历各种各样的故事,而很多故事又与情有关,“我”总是习惯了去关心别人,去听别人的故事。
来到杭州与顾惜朝重逢之后,“我”第一想到的也是利用自己熙春楼临时工的身份带三仙莲花酥好让他与傅晚晴相见。“我”并不是不喜欢,不想要,而是的确已经习惯为他人好,毕竟傅晚晴不管怎么看也是一位比“我”还要更完美的女主角,虽然也与顾惜朝并不适合,这是后话了。
陈三刀与蔡云事件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升华点,大家也喜欢把这一刻称作“黑化”,但其实他并没有变,或者说他的内核从未改变,只是在这时候终于忍无可忍:他是封建等级制度的献祭之一,但也是充满恨意的活人,因此他终于在这一刻展露了他的杀性。
杀性背后,是显得如此可贵的对“我”的善良余光,杭州府衙本是村民自发跟他而去,顾惜朝原无义务去挽救他们,他也的确没有因为村民的性命而屈膝,而是在蔡云开始拿“我”要挟顾惜朝的时候,他才跪了下来。顾惜朝知道江湖各路英雄,不会不知他绝非元十三限的对手,但是因为“我”受制,他居然还是选择了出手攻击元十三限——这对于他而言其实是相当犯忌的,他对付比他并不强太多的戚少商都会先下毒,再偷袭,而面对远强于他的元十三限却选择了硬碰硬对掌,这种程度说一句是关心则乱,已经不为过了。


虽然说游戏的官方说法认为顾惜朝的质变在瀛洲一局棋,不过倘若这道阅读题真的给我来做,我倒以为顾惜朝的质变还是在于杭州府一跪。首先要明确的,他并非良善之辈,蔡云则为他打开了一个开关,他在顾惜朝面前演示了如何以无辜之人的性命为挟来达到目的,这一准则从此以后贯穿了顾惜朝此后所有的行为:杀戚少商身边朋友以逼其就范。其离间连云寨、屠小雷门、破毁诺城,都是此用意。当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其实可以显出他对“我”有多不忍,多同样看重——其实戚少商身边最亲近而他最容易得手伤害到的人,不正是“我”吗?休说“我”武功较弱,光凭“我”与戚顾二人的关系,其实顾惜朝想要将“我”单独约出来并制住以为要挟,实在是最简单不过的方法,但是他并未这么做。
那实在也在只有一个解释,他不忍伤害“我”,也知道戚少商知道他不忍伤害“我”。
说回杭州的剧情,有那么一出“归庐夜话”,苏轼以豁达态度淡泊名利以相劝,“我”也附和苏轼称功名利禄不过过眼烟云,顾惜朝则不以为然,愤然离开。不少其他玩家也认为顾惜朝这样过于偏激,心比天高,其实,局外说放下总是简单,可身置其中,谁能真的摆脱名利?
咱们不用说现实如何,便是在逆水寒的江湖里,谁不想战力强上一分,谁不想有些锦衣华服给自己和他人看看,谁不想展露自己一技之长,谁不想玩法提高一些收益押镖多拿几万交子?
苏轼看淡,是因为他已经在宦海浮沉数十年,他是词章才子科第名家,他早已名扬天下;而“我”能看淡,实在没什么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也许一年之内就要丧命,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看重什么名利。而要求顾惜朝这样一个不过二十出头,文武双全的年轻俊才淡泊名利流落江湖,实在是有些太过分了。
磁州绝义,说句暧昧点的,其实更像是情侣吵架闹分手似的,此后虽然未相见,可是在绝义当时,在回忆过往欢愉的居然是顾惜朝而不是“我”,而绝义之后,“我”在江湖手记中仍然记录他为“二哥” ,在“路有拾遗”、“扇外佳人”的奇遇中“我”心里还是想“这是当时二哥在这里丢的银子”“倘若那时有人这样帮帮二哥就好了”——顾惜朝父亲所留的锦盒,仍然被“我”妥善收藏,已经被击碎的护心镜,还是收在“我”的行囊里。即使孔庙一别后我与“我”都已经很久很久不曾见过他了,可看到些鸡毛蒜皮的江湖小事,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他。



何物最相思,这份看到什么都会想到他的反应,就是最不可言说的相思。
江湖路远,我们彼此剩下的时间甚至都也许不多。从玩家的角度来讲,也许心里对“我”能解除蛊毒有一个底,可同时也知道顾惜朝败亡的结局;从“我”的角度来说,则是自己朝不保夕,却觉他顾惜朝也许还可以回头。我们彼此也并不相互理解,咱们不是戚顾那样的知音难觅,也许“我”纵有满腔爱意与从汴京到杭州的陪伴,顾惜朝心中仍然最多只会当自己是“我”的兄长,可能得到蛇蝎美人的愧疚与不忍,本身就是多么可贵的事情?这份愧疚与不忍顾惜朝唯独给“我”一人,连傅晚晴,连戚少商,他也未必会给。当然,其实咱想要的当然不会仅仅是这么多,可是有时候单恋似乎有单恋的酸甜。
咱们本不是一路人,走到一块再暂时分开都是巧合天定的缘分,再下去,也只能是尽分求缘了。
---------------------------------------------------------------------------
我是挑灯看剑的一个白嫖九灵,我是个和二哥一样的穷书生,虽然是个女玩家,不过没有钞能力,也不会嘤嘤嘤,穿的破破烂烂还玩着男号看起来活像一个小gaygay,只能在帮会里报报科举答案甚至去帮人做文曲星维持生活这样子。

不过一顾惜朝误终身的话,我实在是听过了很久,最开始来玩这款游戏,也是因为顾惜朝的人物魅力。不过游戏中的改动不小,更是加入了“我”这个原创主角,因此很多人对顾惜朝这一角色多有诟病,竟没有当年的盛景,甚至很多人也不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写这篇东西并不为洗白,只是解读这两个人物的魅力与纠葛,也诉说一下我个人对顾惜朝的爱意。
正式完工这篇东西的时候是2019年11月26号,进入江湖的第492天。也许我正是大家口中的那个“正常玩家”,基本每天日常押镖,但也有不上的时候,偶尔去试剑天下来两局,不过更多时候扔给代练。只玩一个角色,藏宝阁里偶尔买点金,也偶尔卖点金。什么玩法都多少参与一点,虽然没有哪个玩法做得特别好。如果硬要说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非常有对“我”的代入感,以及喜欢多琢磨下剧情吧。
这篇文章诉说的所有细节与感情都建立在做出与我个人相同选择的“我”身上。 其他玩家也许因为做出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感受,仅供参考。
18年七月同时进入了逆水寒的电视剧与游戏,也开始阅读说英雄系列。我生得晚,未曾赶上当年逆水寒热播的时候,却也曾在其他的圈子里听闻过“一顾惜朝误终身,不顾惜朝终身误”这样梦幻的话语。

由于电视剧的开头已经是当时69版本游戏主线的结尾,再加上之前就已经听闻过顾惜朝是一个反派,所以从主角与顾惜朝相识直到顾惜朝跳反追杀戚少商开始这一段一开始看起来也的确觉得有些冗长而含有洗白意味,但是当代入进游戏中的“我”时,忽然也就明白了这段剧情真正的作用:
搭建“我”与顾惜朝的关系,搭建“我”与顾惜朝貌合神离的相处状态。我没有戚少商的豪情和本事,不能跟他一拍即合,不能跟他成为知音,因此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来培养感情。
我们的相遇,始于恩情。青衫明月,一叶扁舟,他的出场是如此梦幻,而且居然一开始就是救命的恩情。而后来真正的初遇时“我”就急吼吼地冲上去一叠声叫顾大哥,解他的围,帮他付房租,收拾屋子,拉场子卖艺,吃面,开导困局。他的恩情大而出于无意,“我”的则零碎而温暖又刻意,很难说谁更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的确付出了更多的心思。但其实“我”的初衷也不过是无意,毕竟顾惜朝前期的困顿来源于他的贱籍,也是因贱籍身份而被世俗所看不起,而在三清山江湖门派待了十几年几乎从未下山的“我”只分善恶不懂贵贱,根本就不明白贱籍意味着什么,自然和轻视他的世俗不同。而顾惜朝最开头对“我”的出手相救,其实也只不过是刚好赶上他那天心情好。

这在一开始已经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即“我”与顾惜朝本不是一类人,而且我们彼此相互不理解。这样的成长环境奠定了他们的想法必然是截然不同,“我”其实游离于世俗之外,既因为“我”是江湖人,更因为“我”身中蛊毒已经朝不保夕,行事自然不看名利,甚至有一点不问后果,因为“我”本身就带着末日狂欢的色彩。而顾惜朝不仅在世俗体系之中,而且在世俗体系的底层,他有出将入相的本事,却被世俗偏见与规定牢牢束缚,可以说是龙囚浅滩。
就是这样两个在本质上其实截然不同的人,被这样造化弄人的命运凑在一起。在百合姑娘一事之后,我想“我”其实已经对顾惜朝产生情感,而与他同游汴河,听他如数家珍地细数汴京风光与江湖豪杰的故事时,算是一个感情升温的情节。因为顾惜朝既是一个美人,又于“我”有救命之恩,又显得学识渊博,又命运多舛引起“我”得同情,又因为心情转好显得“我”的劝导有了作用——对他命运与出身的同情,对他本领与见识的仰慕,对世俗欺凌他的愤慨,能够参与他人生的满足感,自己可能只有不到一年寿命的末日危局,当然还有他生的很美,这些因素的混合构成了我对他有点舔狗意味的爱。

也许也就是因为“我”已经朝不保夕的状态,即使“我”对他有意,“我”也并未宣之于口,甚至去撮合他与傅晚晴。但是这种喜欢与从而产出的酸意,此后几乎一直伴随着我们相处的过程。
在我们离京之前有一段小插曲,即奇遇“春山笑”的剧情,雀儿的母亲恰好也是歌妓,为了自己与雀儿的生活委身他人。也许这就是这种相似让即将离开汴京、本也并算不上很有侠义心肠的顾惜朝驻足停留,甚至温柔地对小女孩雀儿说了一番悄悄话。
在这之后也许“我”看着顾惜朝离去的背影时,心里回想似乎顾大哥的确很少笑呢。

汴京分别后“我”的经历虽然快乐,但开始离顾惜朝越来越远。“我”在连云寨那里习得了真正的江湖草莽习气,再回杭州后又和“孤山老人”苏轼交游,这让本就带着末日狂欢色彩的“我”更不将名利放在眼中,也更是“清支线”的我放到剧情中的表现:“我”并没有十足十地执着于追求解除蛊毒之法与追查十三元凶,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拿去游历江湖,经历各种各样的故事,而很多故事又与情有关,“我”总是习惯了去关心别人,去听别人的故事。
来到杭州与顾惜朝重逢之后,“我”第一想到的也是利用自己熙春楼临时工的身份带三仙莲花酥好让他与傅晚晴相见。“我”并不是不喜欢,不想要,而是的确已经习惯为他人好,毕竟傅晚晴不管怎么看也是一位比“我”还要更完美的女主角,虽然也与顾惜朝并不适合,这是后话了。
陈三刀与蔡云事件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升华点,大家也喜欢把这一刻称作“黑化”,但其实他并没有变,或者说他的内核从未改变,只是在这时候终于忍无可忍:他是封建等级制度的献祭之一,但也是充满恨意的活人,因此他终于在这一刻展露了他的杀性。
杀性背后,是显得如此可贵的对“我”的善良余光,杭州府衙本是村民自发跟他而去,顾惜朝原无义务去挽救他们,他也的确没有因为村民的性命而屈膝,而是在蔡云开始拿“我”要挟顾惜朝的时候,他才跪了下来。顾惜朝知道江湖各路英雄,不会不知他绝非元十三限的对手,但是因为“我”受制,他居然还是选择了出手攻击元十三限——这对于他而言其实是相当犯忌的,他对付比他并不强太多的戚少商都会先下毒,再偷袭,而面对远强于他的元十三限却选择了硬碰硬对掌,这种程度说一句是关心则乱,已经不为过了。


虽然说游戏的官方说法认为顾惜朝的质变在瀛洲一局棋,不过倘若这道阅读题真的给我来做,我倒以为顾惜朝的质变还是在于杭州府一跪。首先要明确的,他并非良善之辈,蔡云则为他打开了一个开关,他在顾惜朝面前演示了如何以无辜之人的性命为挟来达到目的,这一准则从此以后贯穿了顾惜朝此后所有的行为:杀戚少商身边朋友以逼其就范。其离间连云寨、屠小雷门、破毁诺城,都是此用意。当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其实可以显出他对“我”有多不忍,多同样看重——其实戚少商身边最亲近而他最容易得手伤害到的人,不正是“我”吗?休说“我”武功较弱,光凭“我”与戚顾二人的关系,其实顾惜朝想要将“我”单独约出来并制住以为要挟,实在是最简单不过的方法,但是他并未这么做。
那实在也在只有一个解释,他不忍伤害“我”,也知道戚少商知道他不忍伤害“我”。
说回杭州的剧情,有那么一出“归庐夜话”,苏轼以豁达态度淡泊名利以相劝,“我”也附和苏轼称功名利禄不过过眼烟云,顾惜朝则不以为然,愤然离开。不少其他玩家也认为顾惜朝这样过于偏激,心比天高,其实,局外说放下总是简单,可身置其中,谁能真的摆脱名利?
咱们不用说现实如何,便是在逆水寒的江湖里,谁不想战力强上一分,谁不想有些锦衣华服给自己和他人看看,谁不想展露自己一技之长,谁不想玩法提高一些收益押镖多拿几万交子?
苏轼看淡,是因为他已经在宦海浮沉数十年,他是词章才子科第名家,他早已名扬天下;而“我”能看淡,实在没什么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也许一年之内就要丧命,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看重什么名利。而要求顾惜朝这样一个不过二十出头,文武双全的年轻俊才淡泊名利流落江湖,实在是有些太过分了。
磁州绝义,说句暧昧点的,其实更像是情侣吵架闹分手似的,此后虽然未相见,可是在绝义当时,在回忆过往欢愉的居然是顾惜朝而不是“我”,而绝义之后,“我”在江湖手记中仍然记录他为“二哥” ,在“路有拾遗”、“扇外佳人”的奇遇中“我”心里还是想“这是当时二哥在这里丢的银子”“倘若那时有人这样帮帮二哥就好了”——顾惜朝父亲所留的锦盒,仍然被“我”妥善收藏,已经被击碎的护心镜,还是收在“我”的行囊里。即使孔庙一别后我与“我”都已经很久很久不曾见过他了,可看到些鸡毛蒜皮的江湖小事,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他。



何物最相思,这份看到什么都会想到他的反应,就是最不可言说的相思。
江湖路远,我们彼此剩下的时间甚至都也许不多。从玩家的角度来讲,也许心里对“我”能解除蛊毒有一个底,可同时也知道顾惜朝败亡的结局;从“我”的角度来说,则是自己朝不保夕,却觉他顾惜朝也许还可以回头。我们彼此也并不相互理解,咱们不是戚顾那样的知音难觅,也许“我”纵有满腔爱意与从汴京到杭州的陪伴,顾惜朝心中仍然最多只会当自己是“我”的兄长,可能得到蛇蝎美人的愧疚与不忍,本身就是多么可贵的事情?这份愧疚与不忍顾惜朝唯独给“我”一人,连傅晚晴,连戚少商,他也未必会给。当然,其实咱想要的当然不会仅仅是这么多,可是有时候单恋似乎有单恋的酸甜。
咱们本不是一路人,走到一块再暂时分开都是巧合天定的缘分,再下去,也只能是尽分求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