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女士在网上应聘遭拒,对方给出的原因是“她是河南人”。后来,该女子将该公司告上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庭认为:
招聘方侵害了闫女士的平等就业权,判其赔偿闫女士精神损失费9000元,合理维权费用1000元。
该事件一出,在网上引发了极大的热议,网友们纷纷问:河南人怎么了,为什么总要被黑?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以前的河南可不黑,顶多就是穷。
军阀混战时期,地处中原的河南遭了殃,养兵三十万,人祸不止,天灾不断,在民国有灾害记载的三十五年中,河南遭受水灾的县数,累计有681个,旱灾县数累计858个,蝗灾县数累计226个,平均每年都有将近一半的河南生活在灾害的水深火热当中。
家里吃不饱,那就往外跑,上世界40年代大饥荒时期,河南流民约有300万,光是1942年旱灾期间,迁往陕甘宁边区的灾民就有一万多人。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河南尽管穷,但却不招黑,五十年前有个美国社会学家来中国做调查研究,发现中国是这样互黑的:
江苏人狡猾,江西人贪利,四川人嘴碎,福建人抠门,云南人野蛮,湖北人心眼多,而对湖南人的调查结果是,虽然性格暴躁,但诚实直率守规矩。
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毛钱一张电影票的时候,《少林寺》还卖了一亿多票房,惹得全国少年都想去河南习武,见到河南人就以为是武学大师,恨不得马上拜师学艺。

那河南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被黑的呢?
90年代河南的假药案激起了民愤,时间刚好是全国开始普及电视机的时候,之后几年连续爆出洛阳火灾,原阳毒米,尉氏黑心棉,驻马店艾滋村,而这几年电脑互联网也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这些坏事迅速的传遍了中国大地。
有学者发现国内报纸登的有关河南的新闻一大半都是坏事,民间还出现了许多黑河南的段子,根据调查,28.7%的人对河南人的印象来自于道听途说,12.1%来自媒体报道,12.1%来自于段子。

真相到底是什么,河南人真的坏事做尽吗?
事实并不是这样,河南人无论是在河南本地还是在省外各地,刑事犯罪率在全国排名都并不高,要怪就只能怪河南人多。
十年间,河南就出人口高达803万人,仅次于安徽,排在全国第二,但安徽人口流动人口大多都选择在长三角谋生,而位于中原的河南人则分布更广,这就意味着,在你身边的人是河南人的概率比其他省的概率要高出许多。

河南可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我们的老祖宗,中国的始祖黄帝,来自轩辕之丘,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新郑。
周朝的开国元勋姜子牙也是河南许昌的还有老子,墨子,庄子,列子,韩非子,李斯等等历史名人,也都是河南人。
现代以来,河南因为天灾人祸不断,大量和河南人流离失所,遍布天南地北,这样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河南人的占比就比较大了,而“河南人坏”的几率就提升了,这是一种数量和概率上的问题,并不是说河南人本身就很坏。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更何况是河南人多了的地方呢?
我们“黑”河南人,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河南人的苦难史,没有看到河南人的流离失所,没有看到河南人为生活、生存而奋斗不息的精神。我们只是看到河南人多,只是在“众多”中看到不好的一面,然后就以偏概全。这在心理学方面被称为“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招聘方侵害了闫女士的平等就业权,判其赔偿闫女士精神损失费9000元,合理维权费用1000元。
该事件一出,在网上引发了极大的热议,网友们纷纷问:河南人怎么了,为什么总要被黑?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以前的河南可不黑,顶多就是穷。
军阀混战时期,地处中原的河南遭了殃,养兵三十万,人祸不止,天灾不断,在民国有灾害记载的三十五年中,河南遭受水灾的县数,累计有681个,旱灾县数累计858个,蝗灾县数累计226个,平均每年都有将近一半的河南生活在灾害的水深火热当中。
家里吃不饱,那就往外跑,上世界40年代大饥荒时期,河南流民约有300万,光是1942年旱灾期间,迁往陕甘宁边区的灾民就有一万多人。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河南尽管穷,但却不招黑,五十年前有个美国社会学家来中国做调查研究,发现中国是这样互黑的:
江苏人狡猾,江西人贪利,四川人嘴碎,福建人抠门,云南人野蛮,湖北人心眼多,而对湖南人的调查结果是,虽然性格暴躁,但诚实直率守规矩。
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毛钱一张电影票的时候,《少林寺》还卖了一亿多票房,惹得全国少年都想去河南习武,见到河南人就以为是武学大师,恨不得马上拜师学艺。

那河南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被黑的呢?
90年代河南的假药案激起了民愤,时间刚好是全国开始普及电视机的时候,之后几年连续爆出洛阳火灾,原阳毒米,尉氏黑心棉,驻马店艾滋村,而这几年电脑互联网也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这些坏事迅速的传遍了中国大地。
有学者发现国内报纸登的有关河南的新闻一大半都是坏事,民间还出现了许多黑河南的段子,根据调查,28.7%的人对河南人的印象来自于道听途说,12.1%来自媒体报道,12.1%来自于段子。

真相到底是什么,河南人真的坏事做尽吗?
事实并不是这样,河南人无论是在河南本地还是在省外各地,刑事犯罪率在全国排名都并不高,要怪就只能怪河南人多。
十年间,河南就出人口高达803万人,仅次于安徽,排在全国第二,但安徽人口流动人口大多都选择在长三角谋生,而位于中原的河南人则分布更广,这就意味着,在你身边的人是河南人的概率比其他省的概率要高出许多。

河南可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我们的老祖宗,中国的始祖黄帝,来自轩辕之丘,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新郑。
周朝的开国元勋姜子牙也是河南许昌的还有老子,墨子,庄子,列子,韩非子,李斯等等历史名人,也都是河南人。
现代以来,河南因为天灾人祸不断,大量和河南人流离失所,遍布天南地北,这样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河南人的占比就比较大了,而“河南人坏”的几率就提升了,这是一种数量和概率上的问题,并不是说河南人本身就很坏。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更何况是河南人多了的地方呢?
我们“黑”河南人,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河南人的苦难史,没有看到河南人的流离失所,没有看到河南人为生活、生存而奋斗不息的精神。我们只是看到河南人多,只是在“众多”中看到不好的一面,然后就以偏概全。这在心理学方面被称为“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