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验贴主旨:
【备战考研,如果按大多数人都知道的经验去努力,那么凭什么还会有大多数人努力了也考不上?】
本经验贴目的: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经验,从人人都知道,改进为最适合自己的独享经验】
本人二战党,两次都报考北京某985理学类学硕,按往年分数预估这次初试成绩不会掉出前三名,而第一次甚至没过国家线。同时也经历了9月才知道没有保研资格匆忙准备考研的过线就行策略,与第二年全年认真复习的争取初试第一的策略。对于这两种策略怎么选取大神的经验,也有自己的一些血泪教训。
附老师回复的邮件:


接下来总结一下本人考研的一些经验:为什么341万人考研,往低了说,就算只有200万人是正经准备考研并查阅过不少考研经验,其中有150万是努力的孩子,但是最后只有73万人能考上(包括调剂,一志愿更少)。特别是985类院校或者金融等热门专业,报录比更低。我梳理了下我在关于制定计划、怎么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自己的方法等方面的血泪教训。希望大家少走弯路,一站就能行而上学~
【备战考研,如果按大多数人都知道的经验去努力,那么凭什么还会有大多数人努力了也考不上?】
本经验贴目的: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经验,从人人都知道,改进为最适合自己的独享经验】
本人二战党,两次都报考北京某985理学类学硕,按往年分数预估这次初试成绩不会掉出前三名,而第一次甚至没过国家线。同时也经历了9月才知道没有保研资格匆忙准备考研的过线就行策略,与第二年全年认真复习的争取初试第一的策略。对于这两种策略怎么选取大神的经验,也有自己的一些血泪教训。
附老师回复的邮件:


接下来总结一下本人考研的一些经验:为什么341万人考研,往低了说,就算只有200万人是正经准备考研并查阅过不少考研经验,其中有150万是努力的孩子,但是最后只有73万人能考上(包括调剂,一志愿更少)。特别是985类院校或者金融等热门专业,报录比更低。我梳理了下我在关于制定计划、怎么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自己的方法等方面的血泪教训。希望大家少走弯路,一站就能行而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