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者父母心,难医不了情。
《医情》是亦舒早期一个中篇,十分青涩,似是大学生口角。师太并非一开始就洞悉世情兼尖酸刻薄,不不不不不,她也年轻过。
1、若师太是男人——女人用男人口吻说故事,同女人扮男人唱戏唱歌一样,新鲜有趣且吸晴,反之男人也一样,这种路数叫作反串,例如孟小冬和梅兰芳。扮男人的女人往往比男人更男人,扮女人的男人往往比女人更女人,天晓得,大抵是只要功夫深,男女可幻真。师太在书中反串的功力颇深,而且我很少见别的女作家这样做过。师太惯出奇招,而且维妙维肖,这本身就是一种天分,需要很高的智商和情商才能做到。
2、小老婆的时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老婆一说在内地当然绝迹,但在其余大中华区却甚流行,男女之不平等可见一斑,男人有外室至多是风流,反过来女人有外室会怎样?反正我是很少听说,社会一向对女子苛刻。很遗憾的是这种情况现在仍然很流行,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不过不再明目张胆,似乎也算是社会进步。小老婆的日子一向寂寞,古今皆同,因此最容易养小白脸……反而大太太倒没有养小白脸的理由,算是社会风气对如夫人的一点补偿?
3、他仍然叫家明——我发现一个规律,大抵亦舒书中的男主若是医生,泰半叫家明。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这是师太一段美好的回忆,但这是个好名字,不俗不雅,同玫瑰一样,放在张王李赵后面都合适,百搭。但不管师太怎样扮演家明,书里的主角毕竟还得是女人,这个女人叫“君情”。多好的名字,她叫君情,她有情要医,而他是医生,他叫家明……是只他医不了她的情,还自己掉进这温柔的泥沼里,故事就是这么简单,却也荡气回肠。亦舒早期的小说都有点荡气回肠的味道,后来文笔老辣,却越发平和。一个年纪是一个年纪,都要落下痕迹。
4、大抵还是悲剧——亦舒的小说终究是悲剧得多,其实她的爱情之路也是一样,这可能是她还不够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少年人大抵喜欢大团圆结局,我少年时也是一样,所以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无论如何看不下去。实则人生终要由绚烂转为悲凉,这是必由之路,只不过特别积极乐观的人,可能会看法不一样,但人生终如一件衣服,再好的质地再好的维护,终有褪色与破败的那一天,爱情也复如此。岂有亘古不变,天长地久的东西?人生不过匆匆数十年,就算有,我们也等不到。坦然接受方是上策。
喜欢怀旧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医情》,象是说两百年前的旧事,却也别有一番味道,如同吃到小时候的那种简单粗糙的糖果一样,但更多时候,我们面对时下包装精致的巧克力,却提不起食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