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脱坑摄影器材摄影论坛多少年,终于找回密码把账号又找回来了。看看之前发的帖子真的很怀念当年每天刷无忌的日子。
说是10年其实算一头一尾吧。我是X100第一批用户,当年手里拿着D7000,套头和一支定焦看到那个浪摄流地下版的广告,看到那个混合取景器,以及手动操作的直观和复古,才理解到什么叫中毒。直接灭门了尼康,在当时泰国发大水X100货量紧缺的情况下高价入了X100的第一批。带着那台X100第一次出国在Mississppi和纽约待了一个暑假。第一批尝鲜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取景器进灰(现在好像也没法杜绝)送修过一次,EVF卡住也送修过一次。最终还是半价出掉了。始终是惦记着leica,终于也能在读研阶段圆梦leica,买了一台黑色M9+summicron35。在手上2年,在新加坡工作期间还换过脱膜的CCD(效率很高,3周就帮我换好了,当时在国内的M9还都是要寄到德国换CCD的),也终于是放在家里吃灰,最终平价出了(现在看居然诸多问题的M9二手还是没有跌价多少)。从17年毕业,过了两年多没有相机拍照只用手机的日子,也逐渐觉得相机的乐趣渐渐远离我,越来越数码化,曾经的信仰徕卡也越来越趋平庸,又迷上了手表,仿佛代替了相机在我心中的位置。前阵子工作烦闷,重新开始看相机,从徕卡数码看到胶片,终于看到这台当年第一次让我心动的X100系列新款,X100V,又跑去淮海中路的富士影像中心去看了新机器,做工也比当年那只略显塑料感的镁铝合金机身更具金属感,这已经足够了,其他的提升我也不在意。立即下单,隔天就到货,才发现我算是第一批入手黑色版的国内用户。感觉自己和10年前仿佛没变,除了棱角和冲劲越来越少。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再出发吧,也希望能看到富士出全画幅大光圈X100系列的那天。
另外咨询下各位X100系列用户设置的问题,之前用X100第一代的时候个人的习惯是只用OVF/EVF取景,不用LCD取景(太费电太数码),只用LCD进行菜单设置。
在X100V上却找不到这样设置的办法,如果关闭LCD取景,那么设置也只能在EVF里面凑到取景器里面看,真的很不方便。
请教下各位怎么设置才能达到我想要的这样的模式吗?
非常感谢各位!
说是10年其实算一头一尾吧。我是X100第一批用户,当年手里拿着D7000,套头和一支定焦看到那个浪摄流地下版的广告,看到那个混合取景器,以及手动操作的直观和复古,才理解到什么叫中毒。直接灭门了尼康,在当时泰国发大水X100货量紧缺的情况下高价入了X100的第一批。带着那台X100第一次出国在Mississppi和纽约待了一个暑假。第一批尝鲜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取景器进灰(现在好像也没法杜绝)送修过一次,EVF卡住也送修过一次。最终还是半价出掉了。始终是惦记着leica,终于也能在读研阶段圆梦leica,买了一台黑色M9+summicron35。在手上2年,在新加坡工作期间还换过脱膜的CCD(效率很高,3周就帮我换好了,当时在国内的M9还都是要寄到德国换CCD的),也终于是放在家里吃灰,最终平价出了(现在看居然诸多问题的M9二手还是没有跌价多少)。从17年毕业,过了两年多没有相机拍照只用手机的日子,也逐渐觉得相机的乐趣渐渐远离我,越来越数码化,曾经的信仰徕卡也越来越趋平庸,又迷上了手表,仿佛代替了相机在我心中的位置。前阵子工作烦闷,重新开始看相机,从徕卡数码看到胶片,终于看到这台当年第一次让我心动的X100系列新款,X100V,又跑去淮海中路的富士影像中心去看了新机器,做工也比当年那只略显塑料感的镁铝合金机身更具金属感,这已经足够了,其他的提升我也不在意。立即下单,隔天就到货,才发现我算是第一批入手黑色版的国内用户。感觉自己和10年前仿佛没变,除了棱角和冲劲越来越少。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再出发吧,也希望能看到富士出全画幅大光圈X100系列的那天。
另外咨询下各位X100系列用户设置的问题,之前用X100第一代的时候个人的习惯是只用OVF/EVF取景,不用LCD取景(太费电太数码),只用LCD进行菜单设置。
在X100V上却找不到这样设置的办法,如果关闭LCD取景,那么设置也只能在EVF里面凑到取景器里面看,真的很不方便。
请教下各位怎么设置才能达到我想要的这样的模式吗?
非常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