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西游记》里,如来为师徒五人布了一个局,那么最先领会到如来意图的是谁呢?是孙悟空。当猴子开始了解游戏规则后,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师徒几个后来有一次含冤入狱,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急着揍人,因为他知道,“师父必遭此劫”。所以他在保护唐僧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安然地躺在牢房里睡大觉,顺便暗中戏弄一下倒霉的县官,暗示他事情有诈,于是县官重新判案,捉住真凶。最终,师徒几个体体面面地离开,踏上新的旅程。大师兄的这番操作,叫“顺势而为”。相比一开始的狂妄自大,孙悟空真正成长了,最终悟道成佛。
但是师傅可不是石头里蹦哒出来的灵猴,只是个既坚强又脆弱,既严厉又温柔,有着各种细微的优缺点的普通人(呃,小熊猫)。他传统的思想、固执的性格拒绝承认“神龙大侠不在五侠之中”这样一个事实,也由此,第一个阶段,即“叛逆阶段”开始了。
就像当初孙猴子与如来之间的斗法,师傅开始跟乌龟较劲了。就像乌龟借由阿宝磨练师傅一样,师傅也想通过赶走阿宝向证明乌龟:这次是你选错啦,大师!
这里印证了之前说的师傅矛盾的性格:他敬重乌龟,但是对于自己无法接受的事情,又非常抵触,想要去改变它,也就是乌龟说的“控制”。但乌龟的原话是“有些事情不可控制”,对此师傅只表示:对不起,我不信。
于是就拿可怜的阿宝开刀了。
(最近看《死亡笔记》,结果感觉这张图越看越像夜神月……)
接下来的师徒斗法(好吧其实是单方面碾压)每次看都忍俊不禁,真是集腹黑、帅气与可爱于一身的宝蔵小熊猫啊!不过现在回顾起来,师傅才是那个幼稚的孩子。
这让我想起来自己十几岁的时候,整天瞧不上这个,看不起那个,殊不知天下最大的傻瓜就是我自己。当然我并不是一个人,因为有好几次,我都看见班里的男生在走廊里,甚至讲台上,激动地为一个三角形或者化学公式跟老师犟嘴,最后往往被说得心服口服。那几个男生都是很讨人喜欢、成绩不错的学生,只不过他们对自己智商的估计值远远超过实际值罢了,也就是说,太自以为是了。
扯远了,我的意思是,这里师傅也是一样,有些自负,他这时的想法就像一个不那么外向但同样叛逆的学生:他绝不可能公然反对乌龟,但是又想证明阿宝不可能是神龙大侠,那么让这个“冒牌神龙大侠”自己知难而退显然是最好的方法。
另外,我觉得师傅这么做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想保护阿宝,是那种强者对弱者的保护。很明显,最开始的时候,他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阿宝的,那种心态类似于:愚蠢的庶民啊,你为什么要趟这浑水呢?算了,我把你轰出去,总比你最后被落得死无全尸要强吧。这其实也是他自负的表现。
这种自以为是的保护体现出师傅的固执和控制欲,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表现出他比较温柔的一面,只不过藏得很深,而且这一点点温柔很快就被急躁的本性打败了:在语言恐吓、物理攻击(先是练功房,后是五侠)都无法起到效果后,他自己出手了。
可是师傅太自信了,就像那些男生认为自己一定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一样,他认定阿宝承受不住自己给的的“考验”,说白了,他还是想证明乌龟这一次错了,神龙大侠不可能是五侠之外的谁。
自此第一阶段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