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酒店坍塌为何“在意料之中”?
泉州一间疫情隔离酒店意外坍塌,70余同胞被埋,到目前为止,除受伤以外,27人死亡,2人失踪,令人痛惜。现场却有人直言“酒店坍塌在意料之中”。
显然,出此言者,对酒店的状况一定十分熟悉。
那么,为什么说酒店的坍塌在“意料之中”?
其一,建筑结构和质量问题非常明显。该酒店属于钢架结构的七层高建筑,但实际只有三层,即一层、六层、七层,原设计为加工或商用,后来被分层改造为七层酒店,结构为钢架、水泥结构。这样改造后,作为钢架结构的主体承受的重量成倍增加,从施工设计的角度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由此,我们可以做以下四个推论:
第一,这样的钢结构建筑属于承重能力较低、投人成本相对较少的轻型结构建筑,这种作为临时或特殊用途的建筑在设计理论上能否修改为多层水泥填充式建筑?
第二,改造后的建筑安全性能如何,是否做过严格的评估?安全性能否满足酒店的需要?
第三,这个建筑改造是否经过有关方面的审批和验收?是谁承办的?如果说是没有经过审批和验收的大规模“违建”工程,那后续的监管是否跟得上?
第四,酒店开业一般有严格的审查批准和报备制度,涉及工商、消防、安全、卫生多部门,是否有人提出异议?
从坍塌的直接后果看,这其中必有严重的遗漏。
其二,此言显然有更加深刻的内涵。说白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选择这样的酒店、这样选择酒店一定要出事?
隔离,本身是寻求高度安全、谨慎对待疫情、保证隔离者和隔离者以外的生命不受疫情伤害的安全措施,在选择隔离点上,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严肃对待,无论如何都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而姐弟两相拥而去,小的2岁,大的四岁,20余同胞的生命没被疫情夺走,却惨死在坍塌的隔离酒店,他们之中,有不少是侥幸逃离武汉等重灾区的人,躲过了初一却没有躲过十五,逃过了天灾却没有逃出人祸,这是任谁都无法接受的现实。
面对这样的代价,我们不得不追问:
选址是否考虑到安全?
酒店是否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对安全隐患是否存在侥幸心理?
是否有群众或知情者提出过类似的警示?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选址是否有其他利益纠葛?
这样的事故,是否可以避免?
诚然,在最不该出事的时候出事,代价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由此暴露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好好反思。这是怎么了?
也毋庸讳言,任何“意外”,也必在“意料之中”;任何天灾,也必离不开“人祸”。
我们有个别同志一贯慵懒散漫,作风漂浮,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工作事业什么时候都不较真,什么事都不上心,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身在其位,不谋其政,肩负责任,却敷衍塞则,对人不冷不热,对事漫不经心,出工不出力,出力就要钱,但办起自己的事,却横草不过、竖草不拿,没利不起早,好事就伸手,平时也就算了,就是疫情这样人命关天的事,都唤不醒他们沉睡的良心,甚至还浇不灭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欲望。
好在,有关方面已经介入全面的调查,相信,事故原因很快会水落石出,也必有一干人等会在“意料之中”付出相应的代价,给逝者一个交代。
而我们要思考的则是,如何不再重蹈覆辙,重复悲剧,亘久在不断地汲取教训中企望明天不再有灾难?(2020、3、11)
泉州一间疫情隔离酒店意外坍塌,70余同胞被埋,到目前为止,除受伤以外,27人死亡,2人失踪,令人痛惜。现场却有人直言“酒店坍塌在意料之中”。
显然,出此言者,对酒店的状况一定十分熟悉。
那么,为什么说酒店的坍塌在“意料之中”?
其一,建筑结构和质量问题非常明显。该酒店属于钢架结构的七层高建筑,但实际只有三层,即一层、六层、七层,原设计为加工或商用,后来被分层改造为七层酒店,结构为钢架、水泥结构。这样改造后,作为钢架结构的主体承受的重量成倍增加,从施工设计的角度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由此,我们可以做以下四个推论:
第一,这样的钢结构建筑属于承重能力较低、投人成本相对较少的轻型结构建筑,这种作为临时或特殊用途的建筑在设计理论上能否修改为多层水泥填充式建筑?
第二,改造后的建筑安全性能如何,是否做过严格的评估?安全性能否满足酒店的需要?
第三,这个建筑改造是否经过有关方面的审批和验收?是谁承办的?如果说是没有经过审批和验收的大规模“违建”工程,那后续的监管是否跟得上?
第四,酒店开业一般有严格的审查批准和报备制度,涉及工商、消防、安全、卫生多部门,是否有人提出异议?
从坍塌的直接后果看,这其中必有严重的遗漏。
其二,此言显然有更加深刻的内涵。说白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选择这样的酒店、这样选择酒店一定要出事?
隔离,本身是寻求高度安全、谨慎对待疫情、保证隔离者和隔离者以外的生命不受疫情伤害的安全措施,在选择隔离点上,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严肃对待,无论如何都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而姐弟两相拥而去,小的2岁,大的四岁,20余同胞的生命没被疫情夺走,却惨死在坍塌的隔离酒店,他们之中,有不少是侥幸逃离武汉等重灾区的人,躲过了初一却没有躲过十五,逃过了天灾却没有逃出人祸,这是任谁都无法接受的现实。
面对这样的代价,我们不得不追问:
选址是否考虑到安全?
酒店是否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对安全隐患是否存在侥幸心理?
是否有群众或知情者提出过类似的警示?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选址是否有其他利益纠葛?
这样的事故,是否可以避免?
诚然,在最不该出事的时候出事,代价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由此暴露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好好反思。这是怎么了?
也毋庸讳言,任何“意外”,也必在“意料之中”;任何天灾,也必离不开“人祸”。
我们有个别同志一贯慵懒散漫,作风漂浮,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工作事业什么时候都不较真,什么事都不上心,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身在其位,不谋其政,肩负责任,却敷衍塞则,对人不冷不热,对事漫不经心,出工不出力,出力就要钱,但办起自己的事,却横草不过、竖草不拿,没利不起早,好事就伸手,平时也就算了,就是疫情这样人命关天的事,都唤不醒他们沉睡的良心,甚至还浇不灭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欲望。
好在,有关方面已经介入全面的调查,相信,事故原因很快会水落石出,也必有一干人等会在“意料之中”付出相应的代价,给逝者一个交代。
而我们要思考的则是,如何不再重蹈覆辙,重复悲剧,亘久在不断地汲取教训中企望明天不再有灾难?(20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