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碰宝宝是一个老谣,先从重点的熊类分析,因为养过熊类的都知道,熊类非常容易食子,同时,养过一定数量熊类的饲主,会遇到的相关现象如下:
1. 摸过熊崽后,把熊崽放回去,熊崽被母熊吃掉
2. 摸过熊崽后,把熊崽放回去,熊崽没有被母熊吃掉
3. 没摸过熊崽,但是熊崽还是被母熊吃掉了
统计来说这三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并没有明显的倾向,也就是说没有哪种情况是大概率事件,哪种情况是小概率事件,这样可以说明,摸熊崽与否并不会导致一个必然结果或大概率时间,起码对比情况1和情况2,可以知道母熊是否吃熊崽与熊崽是否被摸没有必要联系,而对比情况1和情况3,也可以知道摸熊崽并不是母熊是否吃
熊崽的主要原因摸熊崽与否并不是母熊是否吃熊崽的主要原因,加了“主要”两个字而不是全盘否定,是因为摸了熊崽后熊崽被吃的情况确实存在
接下来我们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被摸过的熊崽会被吃:
1. 手沾染了食物的气味——这是显而易见的结果,养过熊的都知道,如果手上沾了食物的味道很容易被熊咬,原因是熊把你的手当食物了,当你用沾了食物味道的手摸了熊崽后,食物的味道可能会转移到熊崽身上,导致母熊把熊崽认为是食物,进而食之,这种情况要求食物的味道覆盖熊崽的味道,实现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出现得并不频繁
2. 取出熊崽的时间过长导致熊崽虚弱——母熊会把虚弱的熊崽吃掉,因为虚弱的熊崽与其任其死亡,不如吃掉回收营养,一周以内的熊崽生理发育不够成熟,很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把这个阶段的熊崽拿出来把玩,时间过长的话就可能出现熊崽体温流失过多,导致熊崽虚弱,如果把这只虚弱的熊崽放回去,极有可能被母性不强的母熊吃掉
需要注意的是,第1点着重强调是食物的味道导致的,如果是其它味道,不一定会造成熊崽被吃掉,实际上取熊崽上手后不被回收的情况也不少,这点足以反驳“被摸过的熊崽因为沾染人的味道而被吃掉“的观点
说完熊的部分,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侏儒的
实际上侏儒食子的情况是比较罕见的,相比之下,不少人都有直接拿侏儒崽的经历,如此多的摸鼠崽的前提,却只有非常少的食子案例,基本上可以得出“侏儒食子与鼠崽是否被摸无关”的结论了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摸鼠崽不一定会导致母鼠食子,为了防止母鼠食子,建议不要长时间把一周以内的鼠崽取出鼠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