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件并不复杂,但因性质敏感,并在各方力量的炒作推动下不断升级,最终使得一起城市治理舆情演化成为政法舆情。如果说,舆情前期,公众质疑声主要针对保安人员和西安地铁公司一方,那么自西安警方介入调查后,舆论压力就自然转移到了公安机关身上。面对舆情,当地警方在依法调查后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向相关部门给出处置建议,满足了舆论关切。同时,警方的调查结论与纪委监委部门的处分结果在舆情处置层面基本形成闭环,从舆论反馈看,尽管该结果与部分公众心理预期有所出入,但却更贴合事件实际,而舆情在通报发布后逐步消退,也侧面反映出西安警方和纪委监委的工作起到了定分止争效果。
此次网络舆情处置工作还具有更广泛的经验价值。近年来,地铁已成为我国不少城市公共交通的标配,随之而来的是地铁运营过程中发生的舆情事件也在快速增多,乘客间的口角纠纷、安检纠纷、偷拍、“咸猪手”等事件时常见诸社交媒体,引发全民关注热议。此类事件关乎公众出行安全,多具有突发性高、代入感强、传播快速、讨论度广等特点,一旦波及政法机关,往往会出现舆论倒逼处置的情况。政法机关需具有全局意识,一旦接触此类舆情,需要将个体舆情放在整个城市治理框架下,秉持依法办理、依事实办理原则,兼顾处置的及时性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以“有理、有据、有节”的处置技巧化解舆情纷争,维护地铁安全运营和城市良好法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