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吧 关注:1,666贴子:5,834
  • 14回复贴,共1

雷诺兹皇家美院告别演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放插图,雷诺兹自画像,画家本人站在米开朗琪罗的胸像前。


1楼2009-10-11 12:31回复
    汗,审核似乎很麻烦


    3楼2009-10-11 12:34
    回复
      2025-05-15 10:58:07
      广告
      对学院各系作一个回顾,我想我们完全可以恭喜自己。我们很幸运,迄今为止,担任教授职务的都是各有所长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部门,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他们当中没有一人是尸位素餐,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忽略合格的人才就是忽略资格。
           我无意将自己归于这些可敬的教授之列。我有幸在此发表演讲,一方面因为我是志愿者,另一方面也是迫于无奈。如果要颁发某种奖项,那么,院长的颁奖致辞似乎是理所应当、必不可少的。作为院长,我当然希望自己说的不仅仅是一些赞美的话,因为恭维之辞被不断地重复之后,很快就会变得平淡乏味,说得太多,最终对每个人而言都没什么区别了。因此,我想,如果要我为这种颂扬加上前言,谈谈关于艺术的体会,那么,当我们给予艺术家荣耀之时,我或许应该做些什么,以激励和引导他们将来努力的方向。
      


      4楼2009-10-11 12:35
      回复
        我一直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真的觉得这样很不公平。为了使绘画中潜藏的优点显现出来,并概要说明其内在原则,需要的写作技巧与功夫,可能超出了一个以运用画笔和颜料为终身职业的人具备的能力。或许正因如此,姐妹艺术更占有批评上的优势。诗人自然能成为散文作家,当他们解释、详述诗歌中最精确的原则时,只不过是在从事自己艺术门类中的一个内部分支。但既然艺术家可以充分传达自己的想法,将他们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公众,那么,他们也不应被这样的困难阻止。艺术家对题材相关知识的了解,可以弥补其表达手法在优雅方面,甚至是清晰方面(这是更基本的要求)的不足。


        5楼2009-10-11 12:38
        回复

          在以往的演讲中,我一再强调,今天我还要最后一次强调,在最初的正确构图与朴素、大胆的着色中,最首要的是先前获得恰当艺术手段的智慧。但我并不想由此束缚头脑,或者打击那些跟随个人嗜好的人(我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阶段)。这种嗜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强烈冲动,如果普遍的方式严重阻碍了各个学生的特殊倾向,也许不必要求他们墨守成规。我必须承认,有许多结果不是绝对的。为了达到他追求的完美风格,是否按照通常的方式,首先获得技术上的精确性,再尝试理想化的光线。或者像帕尔梅贾诺那样,在掌握准确的素描技法之前就致力于庄严、宏伟的样式,如果像他那样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就要像那位大师那样辛勤劳动,以弥补缺陷,不论他从东方或西方开始,只要他最终能从容地达到同一目的。帕尔梅贾诺第一件公开展示的作品,是博罗尼亚圣佩特罗尼乌斯教堂中的《圣欧斯塔基乌斯》,这是他少年时的作品。他最后的作品之一是在帕尔马创作的《摩西摔十诫板》。前一幅画中,轮廓线或是在人物的构思方面,体现了某种宏伟气质,这预示了他今后的伟大成就。在如此年轻的头脑中已经孕育着米开朗基罗式的崇高,尽管他还不能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形象,但已经试图模仿米开朗基罗的风格。同样是这位帕尔梅贾诺,在成熟时期创作的摩西,完全弥补了他最初的缺陷,精确的素描或恢宏的构思,都令我们难以取舍,无法决定哪一样是最值得敬仰的。我可以举出一个例子,证明这种创作的卓越,以及它在高贵观众的头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我们伟大的抒情诗人,当他构思那位愤怒的威尔士吟游诗人的崇高观念时,他承认,尽管时隔多年,记忆中帕尔梅贾诺笔下的庄严形象仍在激发着他的想像力。
          


          6楼2009-10-11 12:41
          回复
            我们认为,帕尔梅贾诺作品中的宏伟是以米开朗基罗为原型的,他的同代人或后继者获得的崇高与庄严也都来源于此。米开朗基罗如同明亮的太阳,令绘画艺术焕发出新的光芒,在他手中呈现出新的面貌,成为另一种更高级的艺术。请允许我利用这个机会(我一直在利用一切机会),将你们的注意力转向这位伟大的现代艺术奠基人和创始人。他不只是一位创造者,他还用自己的超凡能量,将艺术迅速提升至完美的巅峰。
                 米开朗基罗令我们的艺术突飞猛进,如果有时间研究,或许可以谅解他的追随者和模仿者相比之下的无力。我发现,目前绘画艺术中的次级部分正在缓慢地扩充范围,可能在其他艺术中也存在这种状况,但那些取决于想像力天赋的艺术,通常还是从充实之美中迸发出来的,例如《荷马史诗》,当然还有莎士比亚的作品。米开朗基罗达到了我们艺术中最为理想的境界,他以无畏的精神,率先探索了想像力中不为人知的领域。他乐于创造,新的发现不断激励他开拓前进,令后人难以企及,无法超越。
            


            7楼2009-10-11 12:42
            回复
              为了区分什么是精确的素描,什么是想像力的表现,我们可以这样说:前者是一种技术手段(许多人以此自命为天才),而后者通向理想境界。为了鼓励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不妨这样建议:技术上的自信可以造就追求理想境界的勇气。只有船只坚固、钓具精良的人才能从海滨无所畏惧的出发。当你相信自己能将想像的任何东西形之于手,表现这些虚构的形象时,就会感到更加自由。我并不是说,米开朗基罗的崇高只是因为他的卓越技法,但我相信,技法上的出色鼓舞了他将绘画带入理想之地,令这门艺术呈现出大胆的飞跃。米开朗基罗兼具两方面的资质。技巧的优势在古代雕塑中,尤其是那些被称为“米开朗基罗的躯干”的雕塑残片中可以找到许多范例。然而,什么样的容貌、风度和姿势,才具备他追求的宏伟风格,并与庄严的轮廓相得益彰?这样的例子不存在。因此,它只能是源于最理想化、最崇高的想像。
                   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有点奇怪,米开朗基罗之前的画家,才华横溢,他们在观看、仰慕古代雕塑作品之时,竟然没想到将其轮廓的雄伟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们看待这些雕塑,似乎就像后来的艺术家看待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一样——值得推崇,却与己无关。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甚至连拉斐尔本人,好像非常满足于皮耶特罗·佩鲁基诺那种单调的手法,如果没有出现米开朗基罗,或许我们的艺术还在继续同样的风格。
              


              8楼2009-10-11 12:42
              回复
                我都不知道系统审核了多少次又会不会突然冒出来,如果冒出来了请吧主删帖,另外因为贴起来实在太麻烦,从6楼开始我略去了演说中与米氏无关的章节。


                10楼2009-10-11 12:46
                回复
                  2025-05-15 10:52:07
                  广告
                  抓狂,审核实在太多,连五十个字都贴不上了,改天再来


                  11楼2009-10-11 12:49
                  回复
                    对学院各系作一个回顾,我想我们完全可以恭喜自己。我们很幸运,迄今为止,担任教授职务的都是各有所长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部门,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他们当中没有一人是尸位素餐,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忽略合格的人才就是忽略资格。
                         我无意将自己归于这些可敬的教授之列。我有幸在此发表演讲,一方面因为我是志愿者,另一方面也是迫于无奈。如果要颁发某种奖项,那么,院长的颁奖致辞似乎是理所应当、必不可少的。作为院长,我当然希望自己说的不仅仅是一些赞美的话,因为恭维之辞被不断地重复之后,很快就会变得平淡乏味,说得太多,最终对每个人而言都没什么区别了。因此,我想,如果要我为这种颂扬加上前言,谈谈关于艺术的体会,那么,当我们给予艺术家荣耀之时,我或许应该做些什么,以激励和引导他们将来努力的方向。
                         我一直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真的觉得这样很不公平。为了使绘画中潜藏的优点显现出来,并概要说明其内在原则,需要的写作技巧与功夫,可能超出了一个以运用画笔和颜料为终身职业的人具备的能力。或许正因如此,姐妹艺术更占有批评上的优势。诗人自然能成为散文作家,当他们解释、详述诗歌中最精确的原则时,只不过是在从事自己艺术门类中的一个内部分支。但既然艺术家可以充分传达自己的想法,将他们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公众,那么,他们也不应被这样的困难阻止。艺术家对题材相关知识的了解,可以弥补其表达手法在优雅方面,甚至是清晰方面(这是更基本的要求)的不足。我相信,画家写的一篇短文,比我们有时看到的长篇大论更能促进绘画艺术理论的发展——那些长篇大论似乎只是为了显示作者对艺术实践的主观臆想,而不是为了传达某种有用的知识或指导。一位艺术家知道自己艺术领域内的是与非。永远不要用混杂着各种激情的美来嘲弄贫乏的学生,也不要将互不相容的优点虚拟地组合起来,这只会令他更迷惑不解。
                        


                    12楼2009-10-11 12:54
                    回复
                      太囧了,请吧主删掉我重新贴。


                      16楼2009-10-11 13:05
                      回复
                        米开朗基罗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超越了大众的品味,这使我想到了一位博学的批评家[1]约翰逊博士。[1]的言论。人们偶然提到,我们的《荷马史诗》,无论翻译得多么出色,都不能如实地传达出原作的面貌和宏伟气势。他反驳说,如果蒲柏没有让赤裸的荷马穿上优雅的现代服饰(尽管荷马真正的高贵被这样的服饰贬低了),他的翻译就不会被如此广泛接受,那么再少一些读者他也应该知足了。
                             在绘画艺术的伟大时代,许多佛兰德斯画家在罗马求学,比如弗兰西斯·弗洛里斯(Francis Floris)、黑姆斯各克(Hemskerk)、米夏埃尔·科克西斯(Michael Coxis)、热罗姆·科克(Jerom Cock)等等,当他们回国时,尽可能地将这种宏伟风格也带走。但是,就像种子落在了不适宜它生长的土壤中一样,米开朗基罗的样式在那里并没有茁壮成长。然而,他们为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轮廓线开辟了道路,后来,鲁本斯经威尼斯人引入了这一成果。
                             这种宏伟风格在不同程度上,散布于整个欧洲。有些人生在那个年代,可以直接接触到原来的画家,而另一些人则间接地接受它。因为这种风格流传太广,以致完全改变了整体的品味和构图样式——如果在他之前可以说存在什么风格的话。结果,我们的艺术中出现了一种崇高的等级,假如米开朗基罗没有揭示出这个世界隐藏的力量,绘画尚不敢高攀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他,我们不会相信绘画艺术能够充分再现《伊利亚特》中英雄的容貌与行动。
                        


                        19楼2009-10-11 13:12
                        回复
                          我相信,画家写的一篇短文,比我们有时看到的长篇大论更能促进绘画艺术理论的发展——那些长篇大论似乎只是为了显示作者对艺术实践的主观臆想,而不是为了传达某种有用的知识或指导。一位艺术家知道自己艺术领域内的是与非。永远不要用混杂着各种激情的美来嘲弄贫乏的学生,也不要将互不相容的优点虚拟地组合起来,这只会令他更迷惑不解。


                          21楼2009-10-11 13:13
                          回复
                            桂二辛苦了
                            国外研究米开朗基罗的真多啊


                            IP属地:安徽26楼2009-10-15 11:16
                            回复
                              2025-05-15 10:46:07
                              广告
                              楼主辛苦了~


                              来自手机贴吧28楼2011-05-12 0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