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有多少英雄豪杰,多少令人荡气回肠或低头沉思的故事被我们遗忘在历史里。我想用现代的文字把曾经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有血有肉的还原呈现给大家,而不是历史教科书上的寥寥数语而已。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鬼谷子的两个同门师兄弟庞涓和孙膑的故事,望大家喜欢!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
书童背对着先生一板一眼的背诵着昨天授过的课业。
“你可知何者为道?”先生突然打断了书童。
“恩……学生不知”书童挠挠头,显得有些慌乱。
先生笑了笑:“罢了,这怎是你能明白的。把书收起来,晚上再来习字,去后山劈些柴回来,天气转凉了。”说罢起身而去。
书童将书简收好,换上一身破旧的短衫,取下头上的方巾,走出门去。“快日落了,要快些才行。”说着拾起院里的斧头,前些日子刚入秋,太阳已不那么烈了,秋风吹来还略略有些凉意。
这黄发书童名叫孙膑,名将孙武的后人,自幼师从鬼谷先生,学习兵法,同鬼谷一起隐居山林,虽是有些平淡但这青山秀水、蝉鸣蛙叫也算是人间绝境。
孙膑背着柴火往山下走去,心里想着临走前老师问他的话,嘴里嘀咕着:“道?何为道?阴阳交替而行为天道……应天而行为人道……真是奇怪,先生为何不明说呢。”孙膑有点想不明白,用脚踢着路上的小石子。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前面的前面的!等一等我!”。孙膑转过身,一个和他年纪一般大的男童站在他面前,一身干净的淡青色长衣,相貌端正皮肤白净,虽还未到束发的年纪但两个总角也梳得甚是齐整,定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小公子。孙膑恭敬地一拱手,问道:“不知公子有何要事如此匆忙?”那男童气喘吁吁的回:“小兄弟,我是上山来拜师的,不知你知不知道这山中有个鬼谷先生?”孙膑听后一惊,师从先生已有多年,虽不算久但从未见老师再收弟子,不知这个小公子从哪里冒出来的,有这么大能耐。男童看着孙膑若有所思的样子有些着急,说道:“小兄弟,你要是知道就爽快些告诉我,我还得赶路呢。”孙膑回过神来,再次拱手:“公子要寻的正是我的先生,我可以带你去。”这男童一听忽然慌张起来,强装严肃行了个不三不四的礼,道:“小弟名叫庞涓,不知是师兄,我我我……”庞涓僵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脸憋得通红。孙膑见状忍不住笑了起来:“走吧,天快黑了赶紧下山,我带你去见师父。”“好哎!”
“师兄师兄,你叫什么啊?”
“孙膑。”
……
“师兄师兄,先生住在哪里啊?”
“就在半山腰,马上到了。”
“师兄师兄……”
“别叫了!老师还没答应收你呢怎么就说我是你师兄啊。”
“这个……反正就是会的,师兄你也得替我说好话啊。”
“啧。我看你像是出身名门啊,怎么这么不懂礼节。”
“我是家里的小少爷,才没有人管我呢,我每天就游街遛鸟可是逍遥自在,师兄你要不要去我家玩,我带你去吃最好吃的包子……师兄你等等我啊……”
穿过层层竹林,一块不大的空地上孤立着几间简陋的茅庐,非常隐蔽若不是有人带路绝对找不到这里。庞涓探着脑袋东看西看悄悄对孙膑说:“怎么,就住这里啊,能行吗。”孙膑并没有搭理他,径直走到一间茅庐前,整整衣襟跪地行礼,说道:“先生,弟子刚才在山中砍柴,遇到这位公子说是来找您的,弟子就将他带来了。”只听庐内有些许声响,草帘便被掀开了,出来的男子一身奇怪的装束,头发凌乱的披散着,上下打量着庞涓。庞涓被吓得双腿直打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孙膑一把将他拉下来,庞涓“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立马叩首:“先生!请您收下小辈为徒吧。”鬼谷打量他许久,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回先生,弟子名庞涓,半月前方满九岁。”“恩。”鬼谷并未再看他,转身走向后院:“和你师兄住一起吧,待不下去就赶紧回家,省得人多在这儿烦心。”庞涓先是一愣转而又满眼惊喜,低声喊道:“太好了,多谢先生。”
“别叫先生了叫师父吧,孙膑,你也是。”
“是,先生……师父。”
“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
“师兄你说你怎么这么没意思啊,整天捧着书,也不陪我玩,读书有什么用嘛。”
孙膑跪坐在地上,听罢不语。庞涓坐在房梁上,手中拿着一壶酒。孙膑摇摇头:“又偷师父的酒了,真是不知悔改。”庞涓翻身跳下一屁股坐在孙膑的旁边,“师兄替我扛着啊,”说着还朝他眨眨眼睛:“走吧师兄,趁师父还没回来,咱们喝酒去。”孙膑指指桌上的卷轴,道:“你若能接我刚才所读背下去,我便同你去。”庞涓眼睛一撇,接到:“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寻。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哎呀,师兄你不知道你跟师父天天念,我耳朵都起茧子啦。”孙膑微微一笑:“那你可知说的是何意?”庞涓昂起头双手抱胸:“不就是说春秋四季嘛,这谁不知道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林子里的竹鼠还知道秋天积藏食物呢。”“呵,若真有你说得那么容易就好了,”孙膑站起身来,顺手摸了下庞涓的头顶,道:“走吧,师父的陈酿,不喝可惜了。”“嘿嘿……”
前日夜里打了秋霜,山上一下冷了起来,油灯灯芯扑朔地晃着。孙膑放下书简,捧起手呵了口气,轻声叹到:“入冬了呢。”挑起灯芯,屋内顿时黑了下来,仅剩下屋外透进的月光和无边的寂静。孙膑轻轻走到床前,看着睡熟的庞涓,嘴角挂起一丝微笑。“师兄……”庞涓轻轻嘀咕。孙膑一愣,心想:怎么这么晚了还醒着?“走,咱们喝酒去……”说罢翻了个身轻轻打起鼾来。“呵,这呆子梦里还不忘喝酒。”孙膑轻轻将被子往上扯了扯。
夜已深,孙膑望着透进来的一点月光,思索了一会儿也沉沉睡去。
铜镜里映着一张干净的脸,手里拿着一把檀木梳,一下一下缓慢地梳理着及腰的长发,用玄色头绳高高系起,盘起一个发髻。这是孙膑头一次如此束发。一个时辰后便是他的加冠礼,现在的他已然是一个英俊的成年男子,眉宇间稚气全无,盘起的发髻稍显严肃。
庙堂正中,孙膑面西而立,有司拿出一顶素黑布冠戴在孙膑头上,高祝:“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皮冠:“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爵冠:“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孙膑规矩地完成每一个动作,这套玄黑正服更让他显得极为庄严,在座宾客无一不悄悄称赞孙家这公子器宇不凡将来必有作为,庞涓在旁一咂舌便转身走了。
仪式结束后,孙膑换下厚重礼服,取下发冠,走到后山去寻庞涓。
“你来找我干什么?”庞涓坐在树上斜视着孙膑。孙膑轻轻一跃,夺走庞涓手中的酒壶,将剩下的酒一饮而尽,轻身坐在庞涓身边,庞涓已喝得微醉,赌气一般扭过头去。孙膑微笑,问道:“怎么,就这么不给我面子?非要选这天喝酒?”
“哼”
两人沉默。
孙膑从袖子里掏出笛子,悠悠的吹了起来,正值仲秋,梧桐飘落,笛声悠扬,风吹起孙膑的裙摆。庞涓看着师兄盘起的发髻,心里叹了一声:真好看啊。
风暂歇,笛声渐弱,孙膑将笛子放回衣袖,望向远方。
“师兄,你会走么?”
……
“师弟,你可知何为加冠礼? 一加布冠,身怀技艺,可自食其力,以勉不忘先辈创业之艰辛;二加皮冠,身怀武艺,可驰骋疆场抗拒外敌;三加爵冠,诗书满腹进退有方,可决策国家大事。”
庞涓嘟起嘴,像是根本没有在听他说话。
“不是说我定要出山,加冠只是个仪式罢了。男子二十束发,不仅仅代表可以自成家室而已。”孙膑昂立在风中眼神突然露出一丝冷峻:“吾等,是纵横天下之人。”
庞涓摇摇晃晃地从站起来,眼眶有些发红,恨恨到:“你要纵横天下,我便助你纵横天下。挡在你身前的蝼蚁,我帮你除。我庞涓,要护你一世!”说罢一个趔趄向后仰去,可他并没有直接落地,而是被一条有力的臂膀拦腰一抱,稳稳地站在地上。
孙膑宠溺的摸了摸庞涓的头:“师弟,喝得不少啊,敢对师兄说戏言。”庞涓一晃倒在了孙膑身上:“不是戏言,我从未说过戏言……不是,不是戏言……”孙膑看着烂醉的庞涓,没有说话,背起庞涓往回走去。
……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马陵之战(如果不清楚那就去问问度娘吧),为何如此要好的师兄弟会有那样惨烈的结局?我会尽量快点更,喜欢的小伙伴们请支持一下哦!还有如果大家有什么喜欢的历史人物也可以评论,我也可以写写关于他们的故事哦!谢谢大家支持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
书童背对着先生一板一眼的背诵着昨天授过的课业。
“你可知何者为道?”先生突然打断了书童。
“恩……学生不知”书童挠挠头,显得有些慌乱。
先生笑了笑:“罢了,这怎是你能明白的。把书收起来,晚上再来习字,去后山劈些柴回来,天气转凉了。”说罢起身而去。
书童将书简收好,换上一身破旧的短衫,取下头上的方巾,走出门去。“快日落了,要快些才行。”说着拾起院里的斧头,前些日子刚入秋,太阳已不那么烈了,秋风吹来还略略有些凉意。
这黄发书童名叫孙膑,名将孙武的后人,自幼师从鬼谷先生,学习兵法,同鬼谷一起隐居山林,虽是有些平淡但这青山秀水、蝉鸣蛙叫也算是人间绝境。
孙膑背着柴火往山下走去,心里想着临走前老师问他的话,嘴里嘀咕着:“道?何为道?阴阳交替而行为天道……应天而行为人道……真是奇怪,先生为何不明说呢。”孙膑有点想不明白,用脚踢着路上的小石子。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前面的前面的!等一等我!”。孙膑转过身,一个和他年纪一般大的男童站在他面前,一身干净的淡青色长衣,相貌端正皮肤白净,虽还未到束发的年纪但两个总角也梳得甚是齐整,定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小公子。孙膑恭敬地一拱手,问道:“不知公子有何要事如此匆忙?”那男童气喘吁吁的回:“小兄弟,我是上山来拜师的,不知你知不知道这山中有个鬼谷先生?”孙膑听后一惊,师从先生已有多年,虽不算久但从未见老师再收弟子,不知这个小公子从哪里冒出来的,有这么大能耐。男童看着孙膑若有所思的样子有些着急,说道:“小兄弟,你要是知道就爽快些告诉我,我还得赶路呢。”孙膑回过神来,再次拱手:“公子要寻的正是我的先生,我可以带你去。”这男童一听忽然慌张起来,强装严肃行了个不三不四的礼,道:“小弟名叫庞涓,不知是师兄,我我我……”庞涓僵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脸憋得通红。孙膑见状忍不住笑了起来:“走吧,天快黑了赶紧下山,我带你去见师父。”“好哎!”
“师兄师兄,你叫什么啊?”
“孙膑。”
……
“师兄师兄,先生住在哪里啊?”
“就在半山腰,马上到了。”
“师兄师兄……”
“别叫了!老师还没答应收你呢怎么就说我是你师兄啊。”
“这个……反正就是会的,师兄你也得替我说好话啊。”
“啧。我看你像是出身名门啊,怎么这么不懂礼节。”
“我是家里的小少爷,才没有人管我呢,我每天就游街遛鸟可是逍遥自在,师兄你要不要去我家玩,我带你去吃最好吃的包子……师兄你等等我啊……”
穿过层层竹林,一块不大的空地上孤立着几间简陋的茅庐,非常隐蔽若不是有人带路绝对找不到这里。庞涓探着脑袋东看西看悄悄对孙膑说:“怎么,就住这里啊,能行吗。”孙膑并没有搭理他,径直走到一间茅庐前,整整衣襟跪地行礼,说道:“先生,弟子刚才在山中砍柴,遇到这位公子说是来找您的,弟子就将他带来了。”只听庐内有些许声响,草帘便被掀开了,出来的男子一身奇怪的装束,头发凌乱的披散着,上下打量着庞涓。庞涓被吓得双腿直打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孙膑一把将他拉下来,庞涓“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立马叩首:“先生!请您收下小辈为徒吧。”鬼谷打量他许久,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回先生,弟子名庞涓,半月前方满九岁。”“恩。”鬼谷并未再看他,转身走向后院:“和你师兄住一起吧,待不下去就赶紧回家,省得人多在这儿烦心。”庞涓先是一愣转而又满眼惊喜,低声喊道:“太好了,多谢先生。”
“别叫先生了叫师父吧,孙膑,你也是。”
“是,先生……师父。”
“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
“师兄你说你怎么这么没意思啊,整天捧着书,也不陪我玩,读书有什么用嘛。”
孙膑跪坐在地上,听罢不语。庞涓坐在房梁上,手中拿着一壶酒。孙膑摇摇头:“又偷师父的酒了,真是不知悔改。”庞涓翻身跳下一屁股坐在孙膑的旁边,“师兄替我扛着啊,”说着还朝他眨眨眼睛:“走吧师兄,趁师父还没回来,咱们喝酒去。”孙膑指指桌上的卷轴,道:“你若能接我刚才所读背下去,我便同你去。”庞涓眼睛一撇,接到:“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寻。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哎呀,师兄你不知道你跟师父天天念,我耳朵都起茧子啦。”孙膑微微一笑:“那你可知说的是何意?”庞涓昂起头双手抱胸:“不就是说春秋四季嘛,这谁不知道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林子里的竹鼠还知道秋天积藏食物呢。”“呵,若真有你说得那么容易就好了,”孙膑站起身来,顺手摸了下庞涓的头顶,道:“走吧,师父的陈酿,不喝可惜了。”“嘿嘿……”
前日夜里打了秋霜,山上一下冷了起来,油灯灯芯扑朔地晃着。孙膑放下书简,捧起手呵了口气,轻声叹到:“入冬了呢。”挑起灯芯,屋内顿时黑了下来,仅剩下屋外透进的月光和无边的寂静。孙膑轻轻走到床前,看着睡熟的庞涓,嘴角挂起一丝微笑。“师兄……”庞涓轻轻嘀咕。孙膑一愣,心想:怎么这么晚了还醒着?“走,咱们喝酒去……”说罢翻了个身轻轻打起鼾来。“呵,这呆子梦里还不忘喝酒。”孙膑轻轻将被子往上扯了扯。
夜已深,孙膑望着透进来的一点月光,思索了一会儿也沉沉睡去。
铜镜里映着一张干净的脸,手里拿着一把檀木梳,一下一下缓慢地梳理着及腰的长发,用玄色头绳高高系起,盘起一个发髻。这是孙膑头一次如此束发。一个时辰后便是他的加冠礼,现在的他已然是一个英俊的成年男子,眉宇间稚气全无,盘起的发髻稍显严肃。
庙堂正中,孙膑面西而立,有司拿出一顶素黑布冠戴在孙膑头上,高祝:“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皮冠:“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爵冠:“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孙膑规矩地完成每一个动作,这套玄黑正服更让他显得极为庄严,在座宾客无一不悄悄称赞孙家这公子器宇不凡将来必有作为,庞涓在旁一咂舌便转身走了。
仪式结束后,孙膑换下厚重礼服,取下发冠,走到后山去寻庞涓。
“你来找我干什么?”庞涓坐在树上斜视着孙膑。孙膑轻轻一跃,夺走庞涓手中的酒壶,将剩下的酒一饮而尽,轻身坐在庞涓身边,庞涓已喝得微醉,赌气一般扭过头去。孙膑微笑,问道:“怎么,就这么不给我面子?非要选这天喝酒?”
“哼”
两人沉默。
孙膑从袖子里掏出笛子,悠悠的吹了起来,正值仲秋,梧桐飘落,笛声悠扬,风吹起孙膑的裙摆。庞涓看着师兄盘起的发髻,心里叹了一声:真好看啊。
风暂歇,笛声渐弱,孙膑将笛子放回衣袖,望向远方。
“师兄,你会走么?”
……
“师弟,你可知何为加冠礼? 一加布冠,身怀技艺,可自食其力,以勉不忘先辈创业之艰辛;二加皮冠,身怀武艺,可驰骋疆场抗拒外敌;三加爵冠,诗书满腹进退有方,可决策国家大事。”
庞涓嘟起嘴,像是根本没有在听他说话。
“不是说我定要出山,加冠只是个仪式罢了。男子二十束发,不仅仅代表可以自成家室而已。”孙膑昂立在风中眼神突然露出一丝冷峻:“吾等,是纵横天下之人。”
庞涓摇摇晃晃地从站起来,眼眶有些发红,恨恨到:“你要纵横天下,我便助你纵横天下。挡在你身前的蝼蚁,我帮你除。我庞涓,要护你一世!”说罢一个趔趄向后仰去,可他并没有直接落地,而是被一条有力的臂膀拦腰一抱,稳稳地站在地上。
孙膑宠溺的摸了摸庞涓的头:“师弟,喝得不少啊,敢对师兄说戏言。”庞涓一晃倒在了孙膑身上:“不是戏言,我从未说过戏言……不是,不是戏言……”孙膑看着烂醉的庞涓,没有说话,背起庞涓往回走去。
……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马陵之战(如果不清楚那就去问问度娘吧),为何如此要好的师兄弟会有那样惨烈的结局?我会尽量快点更,喜欢的小伙伴们请支持一下哦!还有如果大家有什么喜欢的历史人物也可以评论,我也可以写写关于他们的故事哦!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