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建校60年来,培养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在内的数万名中医药人才。
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1956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保定市兴建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
1958年,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并入,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
1962年,河北中医学院建制天津中医学院,史称河北天津中医学院。
1970年,河北天津中医学院迁至石家庄与河北医学院合并,改称河北新医大学,设医学、中医两个专业。
1972年,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创建。
1979年8月,河北省委决定河北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
1993年,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更名为石家庄卫生学校。同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1995年5月,根据河北省政府决定,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
2004年,石家庄卫生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9年11月10日,河北省政府、省教育厅决定石家庄卫校并入河北医科大学,是为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
2013年4月18日,原河北医科大学西校区(中医学院原址)改称河北中医学院橘泉校区,原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石家庄卫校原址)改称北中医学院杏苑校区。
2014年10月15日,河北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建河北中医学院协议。
2014年11月,被确定为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
2015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确认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6年,被确定为河北省“双一流”高校建设单位。[1][2]
2017年9月,河北省安国药材种植试验场并入河北中医学院
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1956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保定市兴建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
1958年,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并入,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
1962年,河北中医学院建制天津中医学院,史称河北天津中医学院。
1970年,河北天津中医学院迁至石家庄与河北医学院合并,改称河北新医大学,设医学、中医两个专业。
1972年,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创建。
1979年8月,河北省委决定河北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
1993年,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更名为石家庄卫生学校。同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1995年5月,根据河北省政府决定,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
2004年,石家庄卫生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9年11月10日,河北省政府、省教育厅决定石家庄卫校并入河北医科大学,是为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
2013年4月18日,原河北医科大学西校区(中医学院原址)改称河北中医学院橘泉校区,原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石家庄卫校原址)改称北中医学院杏苑校区。
2014年10月15日,河北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建河北中医学院协议。
2014年11月,被确定为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
2015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确认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6年,被确定为河北省“双一流”高校建设单位。[1][2]
2017年9月,河北省安国药材种植试验场并入河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