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本人再单独谈谈郭嘉那句“吾往南方,则不生还”
根据《傅子》收录的《曹操与荀彧书》记载的全部背景是“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
关于这句话很多人表示能推断出郭嘉身体弱,本人是深表怀疑的。
当时记载的背景是“人多畏病,南方有疫”,虽然曾经
@悠悠星影 推断有可能【人多畏病】中的【人】是代称郭嘉,而且确实提供了相应证据,本人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本人仍然以为就算这句话翻译成“人们多惧怕疾病,南方多生瘟疫”也是成立的,至少说明人人都害怕生病、害怕瘟疫(简直废话),所以其实很多人都对荆州以南地区心存敬畏,郭嘉也曾坦言“我去南方很可能会得病死掉”,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嘉还是提出要先安定荆州,曹操对郭嘉这种舍身为主的精神十分感动。
其实个人以为这句话的前因后果是完全可以理解为:曹操重点想说明当时手下很多人都是因为害怕瘟疫、死亡而不敢提议打荆州,其实就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安全而失去了尽忠的职责,唯有郭嘉明知道很可能会得瘟疫而死,但是也要主张打荆州。换句话说,得不得瘟疫这个恐怕和身体强弱没有直接关系,更关键的是在于你敢不敢去冒险走一遭,或生或死都是未知数。何况曹操曾经提到过“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何意卒尔失之”,郭嘉跟着曹操东征西讨十一年,曹操“突然间”失去了郭嘉,证明了曹操眼里郭嘉恐怕身体绝非纸糊,先不说是否体态健壮,但是也绝非一个先天不足的病秧子。
特别是郭嘉跟随征讨乌桓前未必是生病状态,“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这里介绍的很清楚是郭嘉从柳城回来后开始病重,也就是说这是“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后发生的事情,而曹操开始出征的时间大约是“夏五月,至无终”的时候。中间间隔了四个月,《田畴传》记载五月在无终的时候“时方夏水雨”,而《曹瞒传》则记载“时寒且旱”(大约推测可能是进入到八月份左右,因为考虑到当时曹军少水断粮,应该是快接近柳城),这么一路长途跋涉下来,就算是一个健康的人也很可能被折腾出病来,总之在我看来郭嘉因旅途劳顿、水土不服而生了重病是极有可能的,但是逆推起因是郭嘉身体本身不好则难以苟同。
而且,本人以为还有一个证据可以作证,那就是假如曹操一直认为郭嘉身体有问题,不能劳师远征的话,那么他绝对不会单独将郭嘉说去南方必不生还的话单独提起作为其忠的证据,相反曹操应该会举郭嘉在明知身体不好的情况下还跟随我去平乌桓的实例才对。
至少我不认为郭嘉的身体“弱”仅仅是怕南方的瘟疫,难道北方边塞从五月到九月这么一个大雨暑热、干旱冰冷的两极气候变化就会比南方舒适吗?至少曹操北伐乌桓遇到的阻力远比后来数次南征更大,这也能说明当时的出征情形恐怕更加危急一些。
所以,曹操从来没有说郭嘉身体弱,单从《与荀彧书》这么一段对话也看不出任何其中端倪,至于“不治行检”本人和其他人已经谈论过很多次了,依旧毫无关联。这就说明郭嘉“体弱”其实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当然嘉迷可以继续按照这个人设去创作或去幻想你心中的那个“病”郭嘉,但是这也绝非是一种ZZ正确,大可不必为了符合所谓臆想中错误的史料记载去为了形容郭嘉身体不好而去创作相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