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代的亦舒,宛如黄金时代的罗丹,渡江后的李清照。不不不,我没有夸张,一个人状态最好的时候,正是那种感觉。
1、不真实的美依然是美——《香雪海》的迷离感觉很不真实,但如果世间真有爱情,似乎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男性的笔触,简约的笔法,含蓄的表述,独特的品味……香港的黄金时代,亦舒的黄金时代,注定要诞生值得传颂的作品。我想所谓好的作品,就是四十年后读来,读了十遍之后,仍然令人动容。
是的,亦舒总是令人动容的。
2、一切皆是饮食男女否——本书的技巧在于一波三折,看得出来是想追求点跌宕起伏的感觉,虽然总体说来,尤其是叮当赵三假订婚骗大雄的这一折,还是有点烂俗。所谓流行小说,还是要有流行的味道,观众喜欢为爱痴狂,喜欢这种义无反顾,作者就写得恰到好处,不然亦舒凭什么红?单靠发牢骚自嘲》还是需要饮食男女。
的确,亦舒深谙流行之道也。
3、一种优雅地性感煽情——所谓有些可以触及灵魂,有些只能触及肉体。亦舒尽量写得平淡,目的却是要一发入魂,这是写作者的野心。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地处起波澜,这是亦舒的习惯。夺目的东西并不是果女的特写,而是吊袜带那部分的肌肤,收放自如。
诚然,亦舒的故事淡而深沉。
也许是一早就已经知道得不到诺贝尔奖,所以写得素来不着边际,随心所欲。一个短短的小故事里,有中国式的传统、有西方流行的狂放、有英国文学的晦涩,有红楼梦的细腻入微,还有香港人独特的磊落大方。
我觉得这里面有卖弄的成分,却也有不肯从俗、自重格调的清高。
如果你已届入中年,才有资格读《香雪海》作为消遣。
而年轻的时候,你只得滴两滴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