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业企业有自主定价权利—这还合理?
转自飞去的博客:http://blog.163.com/markin_24/
今天看完了一篇关于“烟酒税上调仍存在空间 低价烟酒时代或将终结”的报道,非常疑惑,到底国家调高烟酒税是处于什么目的呢?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在仔细计算后,认为此次消费税的调整对一方面是弥补财政缺口,更重要的是细化税收,堵住税收漏洞的一个重要标志。”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新出台的白酒消费税政策,本意在于压缩部分白酒生产企业偷逃税款空间,并非想把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白酒厂家有自主定价的权力,但消费者却有权选择是否购买,白酒厂家需要领会这个新规定的实质。”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杨志清:“是在国外的话,它价外税,也就是说你这个香烟是卖30块钱一包,同时你再交30块钱税,假如是这样的话,那很显然消费者他要权衡一下,这个香烟,这个酒怎么这么多钱,另外怎交这么多的税,相当大的税,相当于说正品价格50%以上了,那肯定他要选择一下,我是消费还是不消费,是消费多还是消费少。”
结合三位相对比较权威专家的观点来看,此次国家对于烟草税收政策的调整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堵偷漏税的现象,限制烟酒消费。然而新的政策是否能够起到这三个作用呢?我持有怀疑的态度。新政策落实后表现出的现状是,酒价飙升、酒供不应求,高档烟酒脱销。
国家此次要堵的是企业税收的漏洞,但是结果企业呢把这个负担全部转嫁给了消费者,换言之就是烟酒消费者弥补财政缺口。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的观点证明了,国家也已经看到了这一现象,但认为这是市场行为和作用的结果,企业有自主定价权,消费者有购买权,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合理。但问题是中国的烟酒行业的经营是垄断,可以说是寡头垄断啊,中国建国60年来,培养了多少烟民、酒民,而且烟酒都是有瘾的东西,对于烟酒消费约等于刚性需求,在寡头垄断的经营市场中,面对刚性需求的物品,消费者怎么选择?去超市买酒,虽然牌子好几个,但是都一个爹妈生的,价格大家一起涨,你买那个不都一样?所以我驳贾所长这一观点,按照中国的传统,无论大到国家,小到小家,办点事谁不用酒?烟酒是垄断行业,白酒厂家有自主定价权,那是垄断赋予的,买不买是消费者的问题,但是经营垄断就是国家经济问题,国家可以不管消费者是否买,但是应该要管垄断行业成本和定价的问题,在垄断行业里谈市场经济自主定价机制,这合适吗?
再谈谈限制消费问题,虽然价格上涨是限制消费的一种方式,但是烟酒,尤其是高端烟酒上涨价格真的能限制消费吗?我个人认为虽然这几年来老百姓收入增加了,但是上厕所抽中华,在家一个人喝五粮液的估计也没多少人吧?主要的消费还是非自掏腰包者吧,难道价格上涨了过年过节礼就不送了?难道价格上涨了谈生意请吃饭就不喝酒了?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烟酒税收上调限制消费完全是扯谈,顶多能做到的是,原来一天一包大红鹰,现在改抽红双喜,原来一天一瓶五粮醇,现在改喝双钩大曲,但是现在的红双喜和双钩就是原来大红鹰和五粮醇的价格,对于老百姓的支出没有减少,消费量没有减少,唯一的区别就是抽的、喝的差了,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我驳杨志清的那句话,价格上去了,烟酒消费者考虑的不是“我是消费还是不消费,是消费多还是消费少。”而是“我是抽这个还是抽那个,我是喝这个还是喝那个”。烟酒不是肥肉说不吃就能不吃,说少吃就能少吃的!
以前有个房地产的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这政策啊,有时候就是瞎折腾,以前土地不是公开竞标的时候,大家拿地的价格都低,加上灰色成本也比现在竞标的低,现在竞标了价格一个个比一个喊的高,到头来倒霉的还是消费者。”再想想现在的烟酒,也是倒霉的是消费者,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结果,怎么那些专家学者就没有一个人去细想一个“为什么”呢?
转自飞去的博客:http://blog.163.com/markin_24/
今天看完了一篇关于“烟酒税上调仍存在空间 低价烟酒时代或将终结”的报道,非常疑惑,到底国家调高烟酒税是处于什么目的呢?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在仔细计算后,认为此次消费税的调整对一方面是弥补财政缺口,更重要的是细化税收,堵住税收漏洞的一个重要标志。”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新出台的白酒消费税政策,本意在于压缩部分白酒生产企业偷逃税款空间,并非想把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白酒厂家有自主定价的权力,但消费者却有权选择是否购买,白酒厂家需要领会这个新规定的实质。”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杨志清:“是在国外的话,它价外税,也就是说你这个香烟是卖30块钱一包,同时你再交30块钱税,假如是这样的话,那很显然消费者他要权衡一下,这个香烟,这个酒怎么这么多钱,另外怎交这么多的税,相当大的税,相当于说正品价格50%以上了,那肯定他要选择一下,我是消费还是不消费,是消费多还是消费少。”
结合三位相对比较权威专家的观点来看,此次国家对于烟草税收政策的调整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堵偷漏税的现象,限制烟酒消费。然而新的政策是否能够起到这三个作用呢?我持有怀疑的态度。新政策落实后表现出的现状是,酒价飙升、酒供不应求,高档烟酒脱销。
国家此次要堵的是企业税收的漏洞,但是结果企业呢把这个负担全部转嫁给了消费者,换言之就是烟酒消费者弥补财政缺口。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的观点证明了,国家也已经看到了这一现象,但认为这是市场行为和作用的结果,企业有自主定价权,消费者有购买权,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合理。但问题是中国的烟酒行业的经营是垄断,可以说是寡头垄断啊,中国建国60年来,培养了多少烟民、酒民,而且烟酒都是有瘾的东西,对于烟酒消费约等于刚性需求,在寡头垄断的经营市场中,面对刚性需求的物品,消费者怎么选择?去超市买酒,虽然牌子好几个,但是都一个爹妈生的,价格大家一起涨,你买那个不都一样?所以我驳贾所长这一观点,按照中国的传统,无论大到国家,小到小家,办点事谁不用酒?烟酒是垄断行业,白酒厂家有自主定价权,那是垄断赋予的,买不买是消费者的问题,但是经营垄断就是国家经济问题,国家可以不管消费者是否买,但是应该要管垄断行业成本和定价的问题,在垄断行业里谈市场经济自主定价机制,这合适吗?
再谈谈限制消费问题,虽然价格上涨是限制消费的一种方式,但是烟酒,尤其是高端烟酒上涨价格真的能限制消费吗?我个人认为虽然这几年来老百姓收入增加了,但是上厕所抽中华,在家一个人喝五粮液的估计也没多少人吧?主要的消费还是非自掏腰包者吧,难道价格上涨了过年过节礼就不送了?难道价格上涨了谈生意请吃饭就不喝酒了?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烟酒税收上调限制消费完全是扯谈,顶多能做到的是,原来一天一包大红鹰,现在改抽红双喜,原来一天一瓶五粮醇,现在改喝双钩大曲,但是现在的红双喜和双钩就是原来大红鹰和五粮醇的价格,对于老百姓的支出没有减少,消费量没有减少,唯一的区别就是抽的、喝的差了,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我驳杨志清的那句话,价格上去了,烟酒消费者考虑的不是“我是消费还是不消费,是消费多还是消费少。”而是“我是抽这个还是抽那个,我是喝这个还是喝那个”。烟酒不是肥肉说不吃就能不吃,说少吃就能少吃的!
以前有个房地产的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这政策啊,有时候就是瞎折腾,以前土地不是公开竞标的时候,大家拿地的价格都低,加上灰色成本也比现在竞标的低,现在竞标了价格一个个比一个喊的高,到头来倒霉的还是消费者。”再想想现在的烟酒,也是倒霉的是消费者,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结果,怎么那些专家学者就没有一个人去细想一个“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