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时,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对全国的民族进行认定,当时申报的民族就达400多个。
但是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实行区域自治,中央当时制定了一些认定标准。根据认定标准,最终确立了56个民族。
所以没有被认定的少数民族多达300多个,不仅仅是摩梭族。
再者,由于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通婚,很多事情用固定的模式很难解释得清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父亲是汉族,我母亲是盐源这边的摩梭族,我们全家又生活在彝族村子里面,我们全家都会讲彝语。我父亲信仰佛教,我母亲信仰藏传佛教,但他们有时候又会请彝族家的毕摩到家里做法事。 而我们几兄弟,从小就学汉语,长大了学英语,我现在又在西藏工作,完全有可能跟一个藏族女孩子结婚。 好复杂,不过,总之我觉得,要多学习多走走,对各个民族的优良的东西都要学习继承下来,对一些糟粕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反驳。(我们老家有定“娃娃亲”的传统,我就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在落后的山村,顶住谣言搞自由恋爱。那需要勇气)
无论是哪个民族,要有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底蕴,才能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列。
个人愚见,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