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爱青吧 关注:36,728贴子:575,702

回复:这个杀人抛尸案件留下的线索很多。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再说说南大,南京大学是一所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但也绝非众生所想象的一块清净之地。有句话说的好,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会有明争暗斗,从古至今,概莫能外。罪犯在此案中犯下此滔天罪行。明看是刑事犯罪,暗里是耍坏使绊子。明一套暗一套也符合文化人的套路。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61楼2020-07-28 19:22
回复
    为什么我会用这种角度看待案情。因为在探讨案情时,我突然产生一种极其熟悉的感觉,在生活工作中时不时会遇到。那就是有些人表面热情似火,暗里一把刀。看到你露出破绽,立马上手段借刀杀人。如果没有破绽,就挖坑设陷引你往里跳。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来害人。该案给我就是这种强烈的感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64楼2020-07-28 20:19
    回复
      回过头,来看看南大对碎尸案的处理和态度。从网上搜狐查到的信息。看下图,刁爱青父亲先后4次找到南京大学,拿到一万块钱。并写下保证书,承诺将来不在找南京大学。这种冷处理的方式不合情理,孩子被害,你一万块钱就打发了。起码应该有个积极的态度接洽受害者家属。而不是无理要求受害者家属写下保证书。从案发到现在南大对此案的态度一直是低调处理,看不到积极的一面。学校的教职员工,学生,知情人都不约而同在这一问题上选择了集体失声。在报刊或网络上基本看不到相关人员的发声。这很让人纳闷。虽然南大在管理上有些不足,但南大也是此案的受害方。应该积极协助抓住罪犯为自身正名啊。态度为何如此消极。用句成语形容最为贴切--讳莫如深。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65楼2020-07-28 21:54
      收起回复
        我突然有个想法,会不会南大内部可能已经估计到罪犯的大致范围。南大身为国内著名学府,人才荟萃,对本校情况很熟悉,有能力看破其中的蹊跷。但抓获罪犯可能会给南大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投鼠忌器!最好的结局就是维持现况。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67楼2020-07-29 00:15
        收起回复
          南大碎尸案,我们都是道听途说,得到的信息大体都是网上传文。所以分析起来肯定离真相有一定偏差。最具话语权的应该是南大的教职员工,案发在南大,又对南大的人文环境都了如指掌。南大乃百年名校,名家辈出,能就职南大,皆精英翘楚,更应该积极献策纳言!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南大校训。诚是南大的灵魂。诚心所至,金石为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69楼2020-07-29 21:11
          收起回复
            为了案情大白天下,正义得以伸张,也为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希望大家能理性客观分析案情,提出真知灼见。来积极推动案件侦破工作,查清真相,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我相信或许正义会迟到,但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71楼2020-07-30 14:48
            收起回复
              现在说说,此案最引人不解之处,何以分尸二千多块?从犯罪的心理动机上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分尸是为了拖延尸体被发现的时间,便于抛尸、便于隐藏尸体、毁灭证据,延长发案时间、隐匿受害人身份,泄愤等。所以绝大多数碎尸案件查清尸源是案件破获的核心关键。具体在现实中的表现是:一,碎尸藏匿后让人始终无法发现,就不存在案发一说。二,能找到尸块,因尸体损毁无法确认尸源,拖延时间,阻碍破案。三,精神异常心理变态者因病导致的疯狂之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74楼2020-07-31 10:30
              收起回复
                正常情况下,隐匿碎尸抛尸主要出于自我保护,或带有报复泄愤的因素。此案,凶手碎尸抛尸手法与众不同。对便于识别查找尸源的人体特征均没有损毁。抛尸过程中藏匿的属性极其淡化。所以说,此案罪犯碎尸抛尸的目的决不是出于自保。而是为了达到某种心理诉求而特意为之。为何要分尸2000多块?便于搬运?那分尸500块也不影响搬运属性。所以,分尸2000多块另有意图。罪犯何意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布置这一细节,必须分尸2000多块,也是出于吸引眼球的目的!我必须让此案的色彩极其血腥。是吸引警方来早日破案吗,非也。这个血腥的细节吸引眼球,特意做局,是有指向性的。有个词叫杀人诛心,它的本意大家都知道。我把这个词引申挪用一下。在本案中就是用杀人碎尸这种极其血腥的方式,让某些正直的人内心、精神世界产生困惑,动摇,进而放弃了为之热情奉献的工作和理想。很多的时候,一路前行,不是想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不想让这个世界改变自己。最后,罪犯这一手段应用的也达到了预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75楼2020-07-31 11:50
                收起回复
                  很多东西需要很多时间,精力来回揣摩,感悟。以上文字也是随思路匆匆写就,很多错别字,逻辑有些地方混乱。也没做改动。基本表达出我对该案的分析的思路。期间颇多困惑无解,深夜静思无眠。几次想要放弃,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希望我的思路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由于很多资料都不是太准确详实,所以再分析下去意义不大。如果有新的感悟我会继续发上来,供大家参考。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1楼2020-08-13 16:53
                  收起回复
                    我隐隐之中感觉凶手就藏在南大里。为什么这么说,如果该案遇害的南大学生不是成教生,而是科班的大学生。那么学生失踪不久就会被发现,说明凶手很对受害人的选择是精心挑选的。也对成教生的学习,生活作息管理也很熟悉。说起成教生,大家了解的很少。内里的东西我比大家知道的多一些。在96年,成教生是需要参加成人高考的,过了分数线才录入学籍备案。分数不过线是拿不到毕业证的。由于是成人教育系列,所以管理很宽松。不是内里熟悉的人不会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的。而且凶手选择的是新生,而不是老生。主要是新生刚到新环境,一切还都不熟悉,容易下手,也容易得手!而且,多次多地点抛尸不被发现,留下的包装基本没留下有价值的线索。一个普通犯罪分子在那个年代作案能不留下指纹就已经不简单了。更别说能想到DNA技术了,凶手对作案痕迹的处理的思维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符,起码思维要超越当时的普通大众的认知。绝不会是一个社会底层人能做到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2楼2020-08-24 00:19
                    收起回复
                      在96年,家里能有个vcd看看港片,打打游戏机就已经很ok了。不像现在是个信息时代,随时能上网浏览需要的信息资料。我在96年就只是知道警察会通过指纹侦查犯罪。dna指纹技术听都没听说过。即使是现在也只是听到过用dna技术破获某大案的新闻,至于具体是什么技术就不会再深究了。南大碎尸案中,证物很多,但有价值的线索很少。在刑事侦破检验中有句名言,每一次接触都会留下痕迹。这件案件即使放到20年后的现在,以现在高度发达的科技刑侦技术,对一百年前疑案的开膛手杰克的身份也能大致认定。但对南大案却很难找到突破口。即使请来华人神探李昌钰也无能为力。说明凶手对犯罪痕迹的处理是颇具专业功底也是滴水不漏的,同样对警方的侦破技术手段和后期发展也是相当了解的。以96年当时一个普通犯罪分子的认知是很难有这种知识储备和防范手段的。这个犯罪分子很不简单!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6楼2020-08-27 12:14
                      回复
                        这起案件案发至今,仍无法侦破。罪犯几乎做的天衣无缝。可以这么说,罪犯每个细节都考虑的很周全。应该是个老手。这次96南大碎尸案绝不会是凶手首次作案。至少之前。在南大附近也应该有过类似的失踪未破的疑案。我查看了一下,1992年11月10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陈彪院士在去往南京大学的途中失踪,至今未果。感觉些两起案件从地理位置闹市和南大的关联来说高度重合。感觉这两起案件有并案侦查的必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8楼2020-08-28 19:06
                        收起回复
                          南大陈彪院士失踪案:1992年11月10日上午6时半,刚年满70的陈彪老者从南京市北京东路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出发,到南京大学天文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这段路并不算长,对这位老者来说极为熟悉,他不知走过多少遍了,骑自行车15分钟也确保能到。然而从他出门走上这条路,就神秘失踪了。
                          当天早晨9时许,在南京大学天文系会议室里,人们焦急地等着这位老科学家是左等右等不见来。会议主办人员往老者家里打电话询问,家人回答早就出发了! 上午10时许,会议主办方再次电话询问老者家人。双方都没有消息,开始着急。 随后几天,几个月,几年,报警,登报,发布寻人启事, 希望能大致判断出失踪者的下落。然而至今始终一无所获。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9楼2020-08-29 09:58
                          回复
                            陈彪院士,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著名的天文学家。92年在去往南大的途中失踪。96南大碎尸案,从职场角度看,受到冲击最大的也是从事天文的曲校长。从表面看两案没有交集,但这两起案件内在隐含的线索节点是天文,这绝对不是巧合!凶手肯定和天文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和陈,曲两位当事人在天文上有某种工作交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90楼2020-08-29 10:16
                            回复
                              陈彪院士在去南大途中失踪,让我联想起美国的章莹颖失踪遇害案。两者都是在途中失踪的情况类似,正常情况下在闹市失踪,交通要道人来人往基本没有作案的空间,只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中途上了一辆汽车。导致被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91楼2020-08-29 12: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