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吧 关注:11,573贴子:364,616
  • 8回复贴,共1

【转载】白起的战略能力与“武安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贴作者:大庶长樗里疾
原贴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6503533096


IP属地:江苏1楼2020-02-21 11:05回复
    均王123、偕9ff7sth3at2、灸nzm41lzn819r.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1,白起懂得攻太行道和野王,切断上党郡跟韩国本土的联系,为后面秦军占领上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战略上断绝了韩国援军增援上党的可能: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
    2,白起对邯郸之战的分析,认为长平之战后不趁胜取邯郸,而给了赵国以喘息之机,赵国此时从国际形势到国内状况都没有破绽,大的战略上来说秦军没有一丝一毫攻下邯郸的可能: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战国策昭王既息民缮兵》:
    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
    《战国策昭王既息民缮兵》:
    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礼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以合伐之,赵必固守,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
    (有一些人拿庞涓攻下邯郸来反驳,那么最后魏国被齐国等诸侯围殴,不得不把邯郸吐出来的事实也不能无视哦,所以这个例子恰恰是支持白起观点的;还有一些人拿某些水货从“没有”拒战来反驳,先不说明明是记载了拒战自己无视罢了,请问拿本土防御碰瓷客场进攻的自信是哪来的?本土防御拒战的后果就是国家彻底丧城失地,而暂时不进攻无非是没新增地盘,国家并不会因此损失自身拥有的地盘,本土防御不选择是因为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不知道有什么可吹的,进攻本来就比防御更需要时机和谋划。)
    3,白起取天下的战略规划“武安对”:
    《战国策昭王既息民缮兵》:
    然惟愿大王贤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武安对”将敌国分为骄慢,无道,恐惧三个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置对其的军事行动,体现在秦国历次的军事行动上,比如说伊阙之战的韩魏就是骄慢之国,白起征伐它们;而济西之战的齐国就是无道之国,此时齐闵王连年征伐,一通乱打,灭宋,听信谗言,从后面用挖触子祖坟逼迫触子出战来看确实是无道之君,给了秦国征讨它的机会,最终齐国被诛灭。)
    4,总结,从白起在对邯郸(城),上党(郡),赵(国)的态度和军事行动来看,白起的大战略就是不计较一城,一郡,甚至一国的一时得失,总是能看到眼前战场之外的问题,先把问题解决掉,而后再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回头解决眼前战场的问题,最终取得天下。
    【搬运完毕】


    IP属地:江苏2楼2020-02-21 11:07
    收起回复
      顶!


      IP属地:江苏3楼2020-02-21 13:32
      回复
        太史公对白起有最精辟的评价:
        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22 00:03
        收起回复
          一般人提到白起都只记得人屠和长平,但武安君的战略水平其实也极高,像分析邯郸之战和楼主列出来的取天下战略都很精彩,可惜最后白起也死在了太直这一点上。
          但总有些nt赵吹说什么白起是怕了赵国不敢打被此身了,甚至还有被吓死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2-22 03: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