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吧 关注:74,147贴子:3,708,575
  • 14回复贴,共1

关于新冠肺炎的一些猜想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通过结膜暴露在有一定浓度病毒的气溶胶中感染新冠病毒的方式,是各种感染新冠病毒方式中症状相对最轻的。2 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前,人类无法阻止新冠病毒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扩散并造成惨重影响。3 中短期看,最切实际的疫苗的毒株可能就是新冠病毒的本体毒株。4 这是一个新老交接的时代。5 有限隔离和管控是有必要的,隔离和管控的尺度是胜败的关键。1 通过结膜暴露在有一定浓度病毒的气溶胶中感染新冠病毒的方式,是各种感染新冠病毒方式中症状相对最轻的。1.1 王广发感染新冠病毒的孤例王广发自述(简述)1月9日 王广发近距离的接触新冠患者,戴着防溅屏、N95口罩。1月14日 去了几家医院的发热门诊和临时隔离病房,有的医院的发热门诊比较拥挤,里面很可能存在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戴N95口罩进入,没有配备防护眼镜。1月16日返回北京1月17日 发现自己眼睛有异物感,眼睛发红。接着就出现了上呼吸道症状,鼻塞、轻度的流鼻涕、嗓子疼,接着就发烧、发冷。1月18日 服用了奥司他韦,全身的症状比如肌肉酸疼、头疼都没有见好,体温稍微下来点,但鼻塞、流鼻涕还存在。应该是1月20日,晚上又开始发烧。1月21日西城区疾控中心回报痰和咽拭子标本初筛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大约晚上9点半,我到急诊室采集了咽拭子,并留取了痰液。那天晚上,我头疼得非常剧烈,根本就睡不着觉,还在发高烧。1月22日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肺部CT显示是典型的肺炎表现。这次我看自己的肺片,觉得在我见过的病例当中,应该是比较轻的。我在发烧最严重的时候一点都不咳嗽,也没有呼吸困难。这时候,院里开始安排我转到地坛医院当晚23:39王广发发微博,终于病情好转了,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经过1天的治疗,今天终于不发热了1月30康复出院。本案例是一个极好的样本,包含猜想的所有要素,气溶胶、通过结膜感染、具体的时间节点、轻症,并且可信度高。1.2分析1.2.1为什么是气溶胶相对飞沫的直接和间接传染,气溶胶接触的病毒浓度低得多。1.2.2病毒从口鼻眼进入身体,哪个症状最轻一定浓度病毒的气溶胶中眼接触气溶胶的面积大大小于口和鼻,并且相对肺的距离也更远,病毒从结膜到肺部需经过扁桃体等多重淋巴组织,病毒入侵肺部的速度和强度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降低,并且如果是呼吸道感染,病毒第一时间感染肺部已经是大概率。1.2.3结膜免疫方面的特点待研究补充。1.2.4验证方法1.2.4.1如何判断最初感染位置和实施的困难结膜感染导致的症状很可能是先眼红,接着流鼻涕,咽喉痛,最后肺部较严重的感染症状,所以记录患者几个关键器官的感染与否和不同症状的顺序是判断最初感染位置的关键。需要强调的是,通过结膜感染的患者数肯定会非常小,因为如果病毒浓度和暴露时间达到结膜能感染的程度,病毒肯定同样能从呼吸道进入人的身体(尽管都带者口罩)。并且在当前一线医生穿着厚厚防护服工作的情况下,也很难发现结膜发炎的症状。1.2.4.2用大量数据验证假设是否成立。2 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前,人类无法阻止新冠病毒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扩散并造成惨重影响。2.1逻辑关系新冠的传染性、轻症无症占一定比例、潜伏期较长等多个特点于流感类似,人类能阻止流感爆发吗?它依赖于能否找到流感患者并隔离。人类在找新型流感病毒(或者是新型流感患者)时会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找不到新型流感病毒。第二阶段:新型流感病毒主动找到人类。人类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前从未有效阻止过新型流感的爆发,在新型流感爆发前,由于新型流感患者症状类似普通伤风感冒,部分无症,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如果主动去找,消耗大量人类资源也可能找不到,找不全。人类的社会属性必然会导致流感病毒传播,流感的爆发是必然的结果,那时,医院类流感中重症患者的统计数据会有明显的变化,我们才会第一次找到这个流感病毒,从另一角度说,人类是找不到流感病毒的,流感病毒只会自己找上门来。这个逻辑在某一地区新型流感已经爆发,会不会在其他地方爆发的问题上也是同理,因为人类只能顺藤摸瓜使用XXXXXX方法找感染病毒的患者,新冠类似流感的特点,总会有遗漏,感染基数大、潜伏期长和部分轻症无症的特点让XXXXX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这些用XXXXX方法找不到的感染者会让病毒慢慢扩散,最后感染者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疫情爆发,医院通过数据发现并确认。
2.2 疫情危害现在看新冠的破坏会远远大于类似2009H1N1猪流病毒,从2009年4月12日至2010年4月10日,美国估计发生大约6080万例感染(上下限:4330万至8930万例)、27.4万例住院治疗(195086~402719)和12,469例死亡(8868~18306),人类没有强干预(如隔离等措施),代价是大量年老体弱者的生命,本次XXXXXXXX。2.3推断其他地区疫情的发展根据新加坡疫情发展的情况看,季节因素也很难阻止病毒的扩散,意味着病毒流行的时间很可能会比较长。东亚肯定是重灾区,XXXXXX,并且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老龄化严重。希望新加坡能做成样板,防控的重点在于疏导,怎么能在保持一定生产的同时不至于过于恐慌而造成医疗系统的瘫痪是防控的关键,但是也很难,新冠已经被XXX,恐惧中求生的人群很难把控。1-2个月,从就诊数据上可以反应出疫情的变化。


1楼2020-02-21 01:34回复
    3 中短期看,最切实际的疫苗的毒株可能就是新冠病毒的本体毒株。3.1接种疫苗的实质琴纳从猪肚子底下取下一点脓液,然后小心翼翼地按种在儿子胳膊上。首先,儿子接种的地方长出了小小的脓疱,像牛痘也像猪痘,并伴有轻微发烧。几天后,孩子退烧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科妮莉亚·德克表示,一些存在抑制免疫反应的人在接种天花疫苗后会直接导致死亡,这种几率为百万分之一左右,即每百万接种天花疫苗的人中将会有1~2个人因脑炎而死亡;接种天花疫苗的其它毒副反应还包括引起全身性发痘、坏疽痘、过敏性紫癜、高热等严重并发症,几率约为几十万分之一。接种疫苗的实质是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获得免疫功能的能力。现在的代价呢?如果疫情进一步爆发,如果XXXX无法恢复生产,没多久世界上很多地区医院的N95口罩等医疗物资会消耗殆尽,医护人员将被动感染病毒。3.2如果特效药和正常的疫苗不能及时面世,可能最切实际是办法是将新冠病毒的本体毒株作为疫苗的毒株。确诊患者预估病死率3.06%,在确诊病例中25.5%重症肺炎,女性死亡率1.25%,1月26日发布的公开数据中在41个死亡病例中女性60岁以下只有一例,年龄为48岁,到目前为止公开的信息最小年龄为27岁的男性,女性最小为48岁。结合年轻人多为轻症、无症患者,部分未计入统计数据,假设25岁以下健康女性的死亡率和重症率分别为0.01%和0.2%,如果采用让接种者使用病毒气溶胶接触结膜方式接种疫苗能够减毒90%,那么对25岁以下女医护人员使用此方法接种疫苗的死亡率很可能降低到十万分之一,再不考虑疾病诸如对患者眼睛的造成损伤等其他危害和后遗症的情况下,毒性已经和天花疫苗接近。疫情已经过去了2个多月,疫情本身就是这种疫苗的临床实验,可行与否相对一目了然。4 这是一个新老交接的时代。病毒本身的威胁很大,但危害更大的是病毒带来的恐慌和恐慌造成对医疗和其他资源的挤兑,所以抗击疫情的重心放在两点上,一是对医疗资源的保护,医院不沦陷,希望就在;二是必须维持一定程度的生产活动。4.1 高龄人群出行和社交活动必须有限限制。4.1.1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局部自由和集体自由的矛盾。50岁以上确诊者的病死率陡然升高,是四十岁以下的10多倍,甚至几十倍,如果不限制高龄人群的出行和社交活动,疫情爆发后高龄感染者会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最后的结果是过多的患者导致医疗系统瘫痪,任何人可能无医可医,这相当于用部分人的行动和社交自由换取了大多数人的就医自由。如果暂时限制高龄人群出行和社交活动,将极大的缓解医疗系统的压力,为医疗资源的保护创造有利条件。社会需要抽出力量去帮助这部分人群,但是这个过程肯定是残酷的,高龄人群的一些权益很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一些病人和其他原因需要照顾的老人...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尝试。4.1.2社会离不开的各类高龄技术和管理人员应该隔离在绿区,远程办公。4.1.3中青年因该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是一个新老交接的时代,新冠这个时间节点以前,各种原因老人退步下来,年轻人上不去,现在老人必须退下来,年轻人必须顶上去,对于绝大多数人,这个过程是无法选择的。5 有限隔离和管控是有必要的,隔离和管控的尺度是胜败的关键。使待类似新型流感的不设防不管控或者仅仅使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隔离的方法很可能无法控制病毒的快速扩散,无法阻止医疗资源被挤兑;断臂式的隔离和管控方法可以有效减慢病毒的扩散,但无可持续之言,从两者寻求平衡是关键,核心点是延缓病毒的扩散,避免不必要的室内聚集、控制恐慌情绪和有效分配生活必须资源。5.1医院接诊在马路5.2降低公共交通的乘坐密度。必要的生产和其他部门的员工应该吃住在单位,尽可能降低由于交通带来了传播风险。5.3避免室内商业、餐饮、娱乐等各类活动,各类活动应该遵循降低单位面积人员密度和避免处在密闭空间的原则,尽可能转为露天化、网络化。5.4生产活动各类生产活动因该降低单位面积人员密度,例如运行部分生产线等。5.5物资的分配生活必须的紧缺物资应扫码按需分配,电子X票加货币是防止挤兑的有效方式等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和算法。5.6暂缓复学。


    2楼2020-02-21 01:36
    回复
      2025-07-16 17:27:56
      广告
      @_@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2-23 10:59
      回复
        事实证明如果你能分段的话可能会有人读下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23 17:25
        收起回复
          对不住各位,贴吧用得少,比较生,排版也没做好,回复也太慢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2-26 00:14
          回复
            有点意思。是lz自己写的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2-26 00: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