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固态、半固态酿酒及一些小技巧(纯个人总结,不喜勿喷)
下面数据根据我自己的设备进行用料配比,我的设备一次能放20斤粮。大家可根据自己设备相应调整。
准备:去壳带皮高粱20斤(无霉变,无虫卵,杂质少等)最好是东北红高粱,纯净水(以下所有水均用此水,有泉水等好水源更好,自来水建议过滤后使用,测水笔亲测我家里自来水140ppm,用RO纯水机过滤后7ppm,30ppm以上不能直接饮用),酒曲80克,蒸酒机(蒸酒发酵一体)45升容量,不锈钢桶50升,摊凉垫子食用级(我买的是90×160能放我家餐桌上,楼房家里没那么大空地。我觉得放地上或一些工业布上不卫生)量筒,酒精计,温度计(下面涉及温度都用它测量就不指出了),接酒容器(接酒身和酒头酒尾分开),操作工具(大漏勺等),消毒水(碘伏,75度酒精等)。所有器具使用前消毒,能蒸的也可以放蒸酒机里高温消毒,用了消毒液的要清洗干净别残留。边缘缝隙等消毒到位别偷懒,要不杂菌影响了蒸煮发酵等环节,出来的酒肯定不好喝酸,苦,辣味俱全,这样的酒弃之可惜,留之“很有味,很多味”(用完后长时间不用也要消毒下次备用防止细菌滋生)
一.清洗。
不锈钢桶常温水清洗高粱去除里面杂质。
二.泡粮。
泡粮使粮食吸水膨胀,使淀粉结构松弛,为蒸煮糊化创造条件,它看似不起眼,却能减少白酒苦味。首先,为保证粮食在一定时间内泡好,并减少自然酶活和杂菌对淀粉的消耗,泡粮水必须用热水。同时,粮食倒入水中后要搅拌均匀,把表面刮平,否则会导致粮食上下吸水程度不一致,蒸粮时粮食开口出现先后,使部分粮食糊化过度,发酵时易感染杂菌。
蒸酒机加热水温到75度,倒入高粱浸泡10至12小时不能过长(泡粮时间过长使得泡粮时上下层粮食温差逐渐加大,后期糊化程度不一致,淀粉损耗大,淀粉利用率低,出酒率低。)盖好盖子保温。(水面没过粮食8到10厘米)泡好后装入不锈钢桶,再清洗下去除水中浸泡出的酸性物质等。
三.蒸米(粮食熟透,不加生,无白芯,开大花90以上为宜)
第一种:煮粮法,装入蒸酒机加水没过粮食8到10厘米摊平,大火烧开然后小火慢煮,中间课适当搅拌一两次(不要过多搅拌,容易破坏粮食使营养流失更多)水快煮干粮食开大花90%以上完成。此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粮食含水量过高(粮食含水高,发酵时水分多,使得成品酒中香气和口味被稀释,香气口感皆不足,且水味重,出酒率低。糖化时,由于含水率过大,造成淀粉利用率降低,影响出酒率),营养流失多。蒸好倒在摊凉垫上摊凉到35度左右。(不能温度过高放入酒曲否则曲内菌类会被烫死不能发酵)
第二种:蒸饭法,锅底加水,放蒸片再铺一层蒸布(或酒渣分离袋平铺)防止粮食漏到锅底,放粮食摊平,蒸15到20分钟,淋水(要淋透),(也可以拿出来放凉水里浸泡会再沥干拿出重新放锅内,这样可以上粮食充分过水,表皮伸张收缩快。但不建议拿出,淋水时适当翻动淋透即可,拿出操作复杂),再蒸15到30分钟,高粱开花90%以上算蒸好(没蒸好就再淋水再蒸)一定要保证粮食蒸熟,蒸好后可适当翻动停火闷30分钟,这样更能保障中间的粮食熟透。有夹生会严重影响后期发酵和产酒质量。此发操作稍微复杂但请看下文:
蒸饭比煮饭更有营养。(摘自百度)
大家都知道,青菜要大火快炒才能保存维生素,煲汤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以免营养流失。同样,选对做米饭的方法,也能帮你留住米里“娇贵”的维生素B1和其他多种营养。
煮饭是将米放入清水中,先用旺火煮开,再用温火煮烂。此时水有溶解作用,所以米汤中存有相当多的水溶性物质,如维生素B1、维生素C及矿物质如钙、磷等。 但由于煮饭时间长,随着水温升高和水分的蒸发,溶于水中的维生素B1会部分逸出,这样就导致了米饭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两种方法的选择根据各人,想熟的透(后面发酵好)简单省事煮饭法,想酒更香点费点事就蒸饭法。
关于加稻壳等辅料问题:
传统工艺需要在蒸粮时加入一些稻壳等辅料,其作用为一种优良添加剂,由于质地坚硬,在蒸酒时可减少原料相互粘结,避免塌气,保持粮糟柔熟不腻。说白了就是高粱粘性大容易黏在一起,再发酵时黏连的部分不能很好发酵,在蒸酒时如果太黏里面的蒸不出来,气堵在那上面的粮食也蒸不到浪费粮食。加入稻壳可以分隔开高粱粒使其不黏在一起,透气性好,更能充分利用原料出酒多。
弊端:由于稻壳是水稻脱壳剩下的,一般被用做肥料增加土壤营养,还被用饲料等。里面含有大量杂质,存放也很不卫生(有时用化肥袋),存在霉变,鼠嗑,虫屎等(我看某宝里面买稻壳的里面有评论有老鼠屎,虫屎,或发霉了)这样的稻壳是绝对!绝对!绝对!不能用的,就算没有霉变(霉变的更绝对不能用)后面不影响发酵蒸煮等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里面杂质清理不干净酒也会杂味重。买的成品就原料咱们看不到,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呢?自己酿酒喝喝的就是一个放心,纯净无添加。做到少喝酒,喝好酒(陈酒高度酒)
如果有好的稻壳原料加入也是些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前面也提了加的很多好处,我没好渠道所以没添加过。
添加方法:稻壳洗净(充分洗净去除杂质)浸泡30分钟,在第一次蒸完高粱15到20分钟淋一次水后添加稻壳,要和高粱搅拌均匀,然后接着蒸。加入比例为原来粮食重的20%。
四.拌曲。
摊凉的粮食均匀撒上80克酒曲(根据自己所用酒曲决定用量,夏天少点冬天多点)搅拌均匀。
五. 糖化(有的酒曲可糖可不糖如不糖跳过第五步,建议固态糖化,半固态可不用,随个人心愿,不糖化是因为现在很多酒曲里添加了糖化酶可以在发酵时一边糖化一边发酵,糖化就是把粮食里的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
把扮完曲的粮食放入蒸酒机盖上盖子(不用密封糖化要有氧让微生物参与糖化但要注意室内和地面卫生不要让杂菌进入)糖化。夏天10至24小时,冬天24至36小时。(不能太长否则酒会发苦根据酒曲说明操作)
住:糖化时保持好温度,温度太高要倒缸(从这个容器换到另一个里或开盖降温),太低要加温(加热棒“要泡在水里不能干烧”底下放电热毯“注意用电安全”盖棉被等)
六.发酵(把糖化完的粮食里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
这里啰嗦两句,我觉得生料液态就像在吃生米饭,半固态就是在吃稀饭,固态是在吃米饭。哪个更香更管饱?酿出的酒也一样,固态里水少蒸出的都是粮食里的精华,酒纯香。半固态里面含水也多但比生料液态多了蒸煮环节有一定的香但肯定比固态淡,更别说生料液态了(出酒是多,但多出的那些都是水,酒淡,不香)个人理解和感受不喜勿喷。
固态发酵:糖化好的粮食直接密封好隔绝空气别进入杂菌(要用反向排气阀,加二分之一水,里面气体能排出,外面的气体进不去)发酵15至30天。
半固态发酵:糖化好或没糖化的粮食加原粮1.5倍水搅拌均匀(至少搅拌20分钟)密封,前三天每天搅拌一到两次(上下午各一次),后面每两到三天搅拌一次,发酵时间7到20天不等,根据温度等多方面因素查看自己的发酵状态。
住:发酵温度不能太高,适宜温度在24到30,太高酒会发酸,发苦等。也不能太低15度以下不发酵或非常慢,要适当增减温度,别早晚温差大温度忽高忽低。适宜的恒温温度发酵可使酿出的酒更纯香。别着急酿酒,尽量多发酵些天,时间越长出来酒越好。
七.蒸酒
这是一个通过加热锅里水料产生蒸汽,蒸汽带着酒精(乙醇)和一些其他有益的或有害的物质(甲醇等)再到冷却器遇冷凝结成水(酒)的过程。里面提前说几点,甲醇含有剧毒,一般人体摄入5-10毫升就会发生急性中毒,30毫升就会导致死亡。而乙醇俗称酒精,但是过量饮酒可能会导致酒精中毒,所以建议大家在饮酒的时候一定要适量。这些有毒物质原料里都有不能避免,只能通过蒸发,吸附(活性炭),过滤等方法去除,甲醇溶于水所以过滤不出来,这里我们利用蒸发可以排出大量甲醇(活性炭后面再说)。甲醇的挥发温度是64.7℃,我们可以先把锅加热,但不要开冷却。对于我的设备可以先不密封加热到64.7度让蒸汽从盖子边冒出这时能挥发的甲醇就会被大量的蒸发出来排出,不用担心跑酒,酒精的挥发温度是78℃,所以在64.7到78这期间是不会有大量酒精挥发的,当温度上升到75到80左右时我们就要赶紧盖上盖子密封好准备接酒了“注意别烫着”,如果嫌麻烦也可以不这样操作,直接密封蒸,但酒头最好多接些出来。
固态:锅底加水(不宜太多,别淹没过蒸片)放上笼片再平“铺上”(不是把料放里面)上酒渣分离袋(蒸布等防止粮食掉入锅底),放入发酵好的粮食摊平,盖好锅盖开始蒸酒(最好提前试下先蒸些蒸馏水看机器有无漏气否则蒸出的酒度数会低,少)。蒸酒先开大火,待出酒后调小火,长期火大出酒快但酒精蒸出来太快不好。做好冷却水循环,有条件水不花钱的一边进一边放保持都是新的冷水,没条件的用个大点的桶或盆多放冷却水,冷却器温度不能高于45℃,高了桶里换新的凉水或放冰块。冷却也很关键直接影响出酒口感。
半固态:锅底不用水,放好蒸片,粮食倒入酒渣分离袋,湿的在锅底,干的在蒸片上摊平。其他和上面固态后面做法一样。
八.接酒
1.接酒头。
先用量筒接酒,刚出来的酒叫酒头,里面含有大量甲醇等有害物质不能饮用。每斤粮接3毫升或5毫升,或量总量0.5%至1%,建议多接点,我20斤粮准备接100毫升。可以测下酒头的酒精度,70左右正常,低了说明前面环节出问题或蒸酒机漏气(选择40到70的,固态酒头可能会高于70度,酒精计放入量筒漂浮起来水面的刻度就是这个酒的度数,酒温20度比较准,温度每低一摄氏度酒精度+0.3,每高一摄氏度酒精度-0.3。例如当前酒68度,温度17摄氏度,那这个酒的实际度数应该在69度左右)。酒头可以和酒尾倒一起单独存储,下次蒸酒倒入里面可以提高下次酒度数,也可以和酒尾一起单独复蒸(听说这个复蒸出来的更香醇)。
2.二掐头
指接完酒头后再接相同数量的酒,这部分酒度数相当高,是最好的。可以用来泡酒,可以存储起来给低度酒增度、提香等,也能直接饮用,就看你敢不敢喝了。(二掐头随个人意愿是否接取不接直接当酒身)
3.接酒身
准备好接酒容器(不是最终盛放酒的容器,透明玻璃瓶为宜,方便观察,瓶口不要太大否则香气会流失一部分,可以用布或毛巾盖着点,建议下面带龙头,方便随时测量混合酒精度)容器上最好放上300到400目滤网,能过滤酒中杂质,这样的酒后面就不用再过滤了。
接完酒头之后这部分到综合度数(开始出来的酒有60多度后面会越来越低,慢慢的50多,40多,30多直至最后没有度数。前面的高度和后面的低度混合后的度数叫综合度数,有个计算方法高度酒重量×度数+低度酒重量×度数后除以总重量等于混合酒度数。例如高度100ml的60度酒和100ml的40度酒混合,100×60+100×40=10000再除以(100+100)200等于50这个50就是混合后200ml的酒精度50度)50以上部分叫酒身(50以下酒会出现混浊,平时我们喝的50以下不混浊是酒厂设备过滤过的),这部分能直接饮用。接到玻璃瓶内综合度数50以下就不接了(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爱喝高度酒就少接,爱喝低点就多接),剩下的是酒尾。
4.接酒尾
酒尾(这部分酒中含有大部分不好酸类,杂醇油等不能直接饮用)并没有规定是多少度,接完酒身后面的都算酒尾。也没规定接到多少度20也行,10多度也行,不考虑能源建议多接点。酒尾和酒头单独存储下次蒸酒倒入或存够一定量单独复蒸。
关于二氧化碳过滤:还有种方法是使用酒类专用椰壳活性炭进行酒水过滤(可以直接放酒里但后面要过滤),能吸附酒中大部分有害物质(同时也会吸走酒香等一些好的物质)过滤低度酒混浊,用不用看个人。网上的催陈机(滤酒机等)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的原理制成的,有的高级的还带几层物理过滤,但并没有太大的崔陈(使酒快速陈化达到和存储很长时间的酒一样)作用。我觉得还是自然存放的好,五粮液等好酒都要自然存放3年以上才出厂,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
九,存储
新酿出的白酒放凉后再装入存储容器并密封好!密封好!密封好!放到避光通风处。食品级塑料瓶,透明玻璃瓶,白瓷瓶(茅台那样的其实也是玻璃),不锈钢瓶(304及以上食品级),陶瓷瓶(陶罐、缸等)都可以用来存酒。最好的是陶瓷缸,酒越放越好。白瓷瓶,能遮光密封好。不锈钢瓶方便携带。白玻璃瓶是一般最
下面数据根据我自己的设备进行用料配比,我的设备一次能放20斤粮。大家可根据自己设备相应调整。
准备:去壳带皮高粱20斤(无霉变,无虫卵,杂质少等)最好是东北红高粱,纯净水(以下所有水均用此水,有泉水等好水源更好,自来水建议过滤后使用,测水笔亲测我家里自来水140ppm,用RO纯水机过滤后7ppm,30ppm以上不能直接饮用),酒曲80克,蒸酒机(蒸酒发酵一体)45升容量,不锈钢桶50升,摊凉垫子食用级(我买的是90×160能放我家餐桌上,楼房家里没那么大空地。我觉得放地上或一些工业布上不卫生)量筒,酒精计,温度计(下面涉及温度都用它测量就不指出了),接酒容器(接酒身和酒头酒尾分开),操作工具(大漏勺等),消毒水(碘伏,75度酒精等)。所有器具使用前消毒,能蒸的也可以放蒸酒机里高温消毒,用了消毒液的要清洗干净别残留。边缘缝隙等消毒到位别偷懒,要不杂菌影响了蒸煮发酵等环节,出来的酒肯定不好喝酸,苦,辣味俱全,这样的酒弃之可惜,留之“很有味,很多味”(用完后长时间不用也要消毒下次备用防止细菌滋生)
一.清洗。
不锈钢桶常温水清洗高粱去除里面杂质。
二.泡粮。
泡粮使粮食吸水膨胀,使淀粉结构松弛,为蒸煮糊化创造条件,它看似不起眼,却能减少白酒苦味。首先,为保证粮食在一定时间内泡好,并减少自然酶活和杂菌对淀粉的消耗,泡粮水必须用热水。同时,粮食倒入水中后要搅拌均匀,把表面刮平,否则会导致粮食上下吸水程度不一致,蒸粮时粮食开口出现先后,使部分粮食糊化过度,发酵时易感染杂菌。
蒸酒机加热水温到75度,倒入高粱浸泡10至12小时不能过长(泡粮时间过长使得泡粮时上下层粮食温差逐渐加大,后期糊化程度不一致,淀粉损耗大,淀粉利用率低,出酒率低。)盖好盖子保温。(水面没过粮食8到10厘米)泡好后装入不锈钢桶,再清洗下去除水中浸泡出的酸性物质等。
三.蒸米(粮食熟透,不加生,无白芯,开大花90以上为宜)
第一种:煮粮法,装入蒸酒机加水没过粮食8到10厘米摊平,大火烧开然后小火慢煮,中间课适当搅拌一两次(不要过多搅拌,容易破坏粮食使营养流失更多)水快煮干粮食开大花90%以上完成。此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粮食含水量过高(粮食含水高,发酵时水分多,使得成品酒中香气和口味被稀释,香气口感皆不足,且水味重,出酒率低。糖化时,由于含水率过大,造成淀粉利用率降低,影响出酒率),营养流失多。蒸好倒在摊凉垫上摊凉到35度左右。(不能温度过高放入酒曲否则曲内菌类会被烫死不能发酵)
第二种:蒸饭法,锅底加水,放蒸片再铺一层蒸布(或酒渣分离袋平铺)防止粮食漏到锅底,放粮食摊平,蒸15到20分钟,淋水(要淋透),(也可以拿出来放凉水里浸泡会再沥干拿出重新放锅内,这样可以上粮食充分过水,表皮伸张收缩快。但不建议拿出,淋水时适当翻动淋透即可,拿出操作复杂),再蒸15到30分钟,高粱开花90%以上算蒸好(没蒸好就再淋水再蒸)一定要保证粮食蒸熟,蒸好后可适当翻动停火闷30分钟,这样更能保障中间的粮食熟透。有夹生会严重影响后期发酵和产酒质量。此发操作稍微复杂但请看下文:
蒸饭比煮饭更有营养。(摘自百度)
大家都知道,青菜要大火快炒才能保存维生素,煲汤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以免营养流失。同样,选对做米饭的方法,也能帮你留住米里“娇贵”的维生素B1和其他多种营养。
煮饭是将米放入清水中,先用旺火煮开,再用温火煮烂。此时水有溶解作用,所以米汤中存有相当多的水溶性物质,如维生素B1、维生素C及矿物质如钙、磷等。 但由于煮饭时间长,随着水温升高和水分的蒸发,溶于水中的维生素B1会部分逸出,这样就导致了米饭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两种方法的选择根据各人,想熟的透(后面发酵好)简单省事煮饭法,想酒更香点费点事就蒸饭法。
关于加稻壳等辅料问题:
传统工艺需要在蒸粮时加入一些稻壳等辅料,其作用为一种优良添加剂,由于质地坚硬,在蒸酒时可减少原料相互粘结,避免塌气,保持粮糟柔熟不腻。说白了就是高粱粘性大容易黏在一起,再发酵时黏连的部分不能很好发酵,在蒸酒时如果太黏里面的蒸不出来,气堵在那上面的粮食也蒸不到浪费粮食。加入稻壳可以分隔开高粱粒使其不黏在一起,透气性好,更能充分利用原料出酒多。
弊端:由于稻壳是水稻脱壳剩下的,一般被用做肥料增加土壤营养,还被用饲料等。里面含有大量杂质,存放也很不卫生(有时用化肥袋),存在霉变,鼠嗑,虫屎等(我看某宝里面买稻壳的里面有评论有老鼠屎,虫屎,或发霉了)这样的稻壳是绝对!绝对!绝对!不能用的,就算没有霉变(霉变的更绝对不能用)后面不影响发酵蒸煮等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里面杂质清理不干净酒也会杂味重。买的成品就原料咱们看不到,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呢?自己酿酒喝喝的就是一个放心,纯净无添加。做到少喝酒,喝好酒(陈酒高度酒)
如果有好的稻壳原料加入也是些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前面也提了加的很多好处,我没好渠道所以没添加过。
添加方法:稻壳洗净(充分洗净去除杂质)浸泡30分钟,在第一次蒸完高粱15到20分钟淋一次水后添加稻壳,要和高粱搅拌均匀,然后接着蒸。加入比例为原来粮食重的20%。
四.拌曲。
摊凉的粮食均匀撒上80克酒曲(根据自己所用酒曲决定用量,夏天少点冬天多点)搅拌均匀。
五. 糖化(有的酒曲可糖可不糖如不糖跳过第五步,建议固态糖化,半固态可不用,随个人心愿,不糖化是因为现在很多酒曲里添加了糖化酶可以在发酵时一边糖化一边发酵,糖化就是把粮食里的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
把扮完曲的粮食放入蒸酒机盖上盖子(不用密封糖化要有氧让微生物参与糖化但要注意室内和地面卫生不要让杂菌进入)糖化。夏天10至24小时,冬天24至36小时。(不能太长否则酒会发苦根据酒曲说明操作)
住:糖化时保持好温度,温度太高要倒缸(从这个容器换到另一个里或开盖降温),太低要加温(加热棒“要泡在水里不能干烧”底下放电热毯“注意用电安全”盖棉被等)
六.发酵(把糖化完的粮食里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
这里啰嗦两句,我觉得生料液态就像在吃生米饭,半固态就是在吃稀饭,固态是在吃米饭。哪个更香更管饱?酿出的酒也一样,固态里水少蒸出的都是粮食里的精华,酒纯香。半固态里面含水也多但比生料液态多了蒸煮环节有一定的香但肯定比固态淡,更别说生料液态了(出酒是多,但多出的那些都是水,酒淡,不香)个人理解和感受不喜勿喷。
固态发酵:糖化好的粮食直接密封好隔绝空气别进入杂菌(要用反向排气阀,加二分之一水,里面气体能排出,外面的气体进不去)发酵15至30天。
半固态发酵:糖化好或没糖化的粮食加原粮1.5倍水搅拌均匀(至少搅拌20分钟)密封,前三天每天搅拌一到两次(上下午各一次),后面每两到三天搅拌一次,发酵时间7到20天不等,根据温度等多方面因素查看自己的发酵状态。
住:发酵温度不能太高,适宜温度在24到30,太高酒会发酸,发苦等。也不能太低15度以下不发酵或非常慢,要适当增减温度,别早晚温差大温度忽高忽低。适宜的恒温温度发酵可使酿出的酒更纯香。别着急酿酒,尽量多发酵些天,时间越长出来酒越好。
七.蒸酒
这是一个通过加热锅里水料产生蒸汽,蒸汽带着酒精(乙醇)和一些其他有益的或有害的物质(甲醇等)再到冷却器遇冷凝结成水(酒)的过程。里面提前说几点,甲醇含有剧毒,一般人体摄入5-10毫升就会发生急性中毒,30毫升就会导致死亡。而乙醇俗称酒精,但是过量饮酒可能会导致酒精中毒,所以建议大家在饮酒的时候一定要适量。这些有毒物质原料里都有不能避免,只能通过蒸发,吸附(活性炭),过滤等方法去除,甲醇溶于水所以过滤不出来,这里我们利用蒸发可以排出大量甲醇(活性炭后面再说)。甲醇的挥发温度是64.7℃,我们可以先把锅加热,但不要开冷却。对于我的设备可以先不密封加热到64.7度让蒸汽从盖子边冒出这时能挥发的甲醇就会被大量的蒸发出来排出,不用担心跑酒,酒精的挥发温度是78℃,所以在64.7到78这期间是不会有大量酒精挥发的,当温度上升到75到80左右时我们就要赶紧盖上盖子密封好准备接酒了“注意别烫着”,如果嫌麻烦也可以不这样操作,直接密封蒸,但酒头最好多接些出来。
固态:锅底加水(不宜太多,别淹没过蒸片)放上笼片再平“铺上”(不是把料放里面)上酒渣分离袋(蒸布等防止粮食掉入锅底),放入发酵好的粮食摊平,盖好锅盖开始蒸酒(最好提前试下先蒸些蒸馏水看机器有无漏气否则蒸出的酒度数会低,少)。蒸酒先开大火,待出酒后调小火,长期火大出酒快但酒精蒸出来太快不好。做好冷却水循环,有条件水不花钱的一边进一边放保持都是新的冷水,没条件的用个大点的桶或盆多放冷却水,冷却器温度不能高于45℃,高了桶里换新的凉水或放冰块。冷却也很关键直接影响出酒口感。
半固态:锅底不用水,放好蒸片,粮食倒入酒渣分离袋,湿的在锅底,干的在蒸片上摊平。其他和上面固态后面做法一样。
八.接酒
1.接酒头。
先用量筒接酒,刚出来的酒叫酒头,里面含有大量甲醇等有害物质不能饮用。每斤粮接3毫升或5毫升,或量总量0.5%至1%,建议多接点,我20斤粮准备接100毫升。可以测下酒头的酒精度,70左右正常,低了说明前面环节出问题或蒸酒机漏气(选择40到70的,固态酒头可能会高于70度,酒精计放入量筒漂浮起来水面的刻度就是这个酒的度数,酒温20度比较准,温度每低一摄氏度酒精度+0.3,每高一摄氏度酒精度-0.3。例如当前酒68度,温度17摄氏度,那这个酒的实际度数应该在69度左右)。酒头可以和酒尾倒一起单独存储,下次蒸酒倒入里面可以提高下次酒度数,也可以和酒尾一起单独复蒸(听说这个复蒸出来的更香醇)。
2.二掐头
指接完酒头后再接相同数量的酒,这部分酒度数相当高,是最好的。可以用来泡酒,可以存储起来给低度酒增度、提香等,也能直接饮用,就看你敢不敢喝了。(二掐头随个人意愿是否接取不接直接当酒身)
3.接酒身
准备好接酒容器(不是最终盛放酒的容器,透明玻璃瓶为宜,方便观察,瓶口不要太大否则香气会流失一部分,可以用布或毛巾盖着点,建议下面带龙头,方便随时测量混合酒精度)容器上最好放上300到400目滤网,能过滤酒中杂质,这样的酒后面就不用再过滤了。
接完酒头之后这部分到综合度数(开始出来的酒有60多度后面会越来越低,慢慢的50多,40多,30多直至最后没有度数。前面的高度和后面的低度混合后的度数叫综合度数,有个计算方法高度酒重量×度数+低度酒重量×度数后除以总重量等于混合酒度数。例如高度100ml的60度酒和100ml的40度酒混合,100×60+100×40=10000再除以(100+100)200等于50这个50就是混合后200ml的酒精度50度)50以上部分叫酒身(50以下酒会出现混浊,平时我们喝的50以下不混浊是酒厂设备过滤过的),这部分能直接饮用。接到玻璃瓶内综合度数50以下就不接了(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爱喝高度酒就少接,爱喝低点就多接),剩下的是酒尾。
4.接酒尾
酒尾(这部分酒中含有大部分不好酸类,杂醇油等不能直接饮用)并没有规定是多少度,接完酒身后面的都算酒尾。也没规定接到多少度20也行,10多度也行,不考虑能源建议多接点。酒尾和酒头单独存储下次蒸酒倒入或存够一定量单独复蒸。
关于二氧化碳过滤:还有种方法是使用酒类专用椰壳活性炭进行酒水过滤(可以直接放酒里但后面要过滤),能吸附酒中大部分有害物质(同时也会吸走酒香等一些好的物质)过滤低度酒混浊,用不用看个人。网上的催陈机(滤酒机等)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的原理制成的,有的高级的还带几层物理过滤,但并没有太大的崔陈(使酒快速陈化达到和存储很长时间的酒一样)作用。我觉得还是自然存放的好,五粮液等好酒都要自然存放3年以上才出厂,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
九,存储
新酿出的白酒放凉后再装入存储容器并密封好!密封好!密封好!放到避光通风处。食品级塑料瓶,透明玻璃瓶,白瓷瓶(茅台那样的其实也是玻璃),不锈钢瓶(304及以上食品级),陶瓷瓶(陶罐、缸等)都可以用来存酒。最好的是陶瓷缸,酒越放越好。白瓷瓶,能遮光密封好。不锈钢瓶方便携带。白玻璃瓶是一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