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眼里,老铁壶是没有“普壶”这个概念的,从最早接触老铁壶的时候就没有。
老壶呈现在我们面前了,首先应该尊重它,因为古时候做壶并不容易,从取材到材料的炼制,到设计造型和制作,是异常艰苦的。因为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便利的条件,没有电脑画图,没有风扇没有空调,没有什么可以借助的机械设备。一切的一切,都是依靠人工完成,从画图设计,到模具制作,再到冶炼及铸造成型,釜师唯一能借助的只有自己的一双手和手工制作的各种工具。同时越是年代久远,条件就越是简陋,制作的工艺难度也就越大,耗费的人力成本呈几何地增长!
然而这些也仅仅只是一个方面,要知道一个老壶除了做出来,还要能流传下来。日本历史上天灾人祸不断,如果没有历代茶人、壶主人的珍惜,如何又能良好地保存到如今?
所以,如果您拥有或者过手一把老壶,首先是应该尊重它!因为我们不知道它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什么,它原有的一位又一位主人经历了什么,才能让它完好地保存到今天,最终到了大家的手里!
有了尊重,我们也才会静下来,去认真审视这些老壶:比如为什么是这个比例?为什么是这个造型?为什么有些工艺细节做成这样?……慢慢地,这些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开始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了。带着这些问题,你再去看壶,再去玩壶、体验壶,就真正开启了与老壶的“亲密接触”!看得多了,思考得多了,经历得多了,自己的水平也就慢慢地提高了。
你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壶,怎么做成这样?怎么看到看不顺眼,不舒服!这时候如果你能回过头想想,为什么我们看一把壶看的不舒服,不顺眼呢?这就慢慢地涉及到一个时代背景、文化、审美的问题了……是不是很有意思?
还有一类老壶,让人看完了觉得,这壶怎么做成这样?感觉工艺好差劲啊!同样地,这时候如果你能反思一下,先假设一下,会不会是因为这个壶年代太老了,所以做工相对粗糙呢?……反思其实带给我们的是进步!
玩壶用壶,其实就是个自我反省、自我沉淀、自我提高的过程,如果朋友们能用一颗宽容的心,以尊重为前提,认真地去审视每一把自己过手的老铁壶,相信每位朋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自然自在
2020.02.17

老壶呈现在我们面前了,首先应该尊重它,因为古时候做壶并不容易,从取材到材料的炼制,到设计造型和制作,是异常艰苦的。因为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便利的条件,没有电脑画图,没有风扇没有空调,没有什么可以借助的机械设备。一切的一切,都是依靠人工完成,从画图设计,到模具制作,再到冶炼及铸造成型,釜师唯一能借助的只有自己的一双手和手工制作的各种工具。同时越是年代久远,条件就越是简陋,制作的工艺难度也就越大,耗费的人力成本呈几何地增长!
然而这些也仅仅只是一个方面,要知道一个老壶除了做出来,还要能流传下来。日本历史上天灾人祸不断,如果没有历代茶人、壶主人的珍惜,如何又能良好地保存到如今?
所以,如果您拥有或者过手一把老壶,首先是应该尊重它!因为我们不知道它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什么,它原有的一位又一位主人经历了什么,才能让它完好地保存到今天,最终到了大家的手里!
有了尊重,我们也才会静下来,去认真审视这些老壶:比如为什么是这个比例?为什么是这个造型?为什么有些工艺细节做成这样?……慢慢地,这些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开始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了。带着这些问题,你再去看壶,再去玩壶、体验壶,就真正开启了与老壶的“亲密接触”!看得多了,思考得多了,经历得多了,自己的水平也就慢慢地提高了。
你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壶,怎么做成这样?怎么看到看不顺眼,不舒服!这时候如果你能回过头想想,为什么我们看一把壶看的不舒服,不顺眼呢?这就慢慢地涉及到一个时代背景、文化、审美的问题了……是不是很有意思?
还有一类老壶,让人看完了觉得,这壶怎么做成这样?感觉工艺好差劲啊!同样地,这时候如果你能反思一下,先假设一下,会不会是因为这个壶年代太老了,所以做工相对粗糙呢?……反思其实带给我们的是进步!
玩壶用壶,其实就是个自我反省、自我沉淀、自我提高的过程,如果朋友们能用一颗宽容的心,以尊重为前提,认真地去审视每一把自己过手的老铁壶,相信每位朋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自然自在
2020.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