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吧 关注:961贴子:8,578

对于《天下全舆总图》我的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一开始看到《天下全舆总图》时,我很开心。但知道它是清朝绘制的时我又有点失望,因为这不能排除它是清朝人按西洋的地图复画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也很希望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是中国人,也希望第一个环球一周的也是中国人。但我是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人。就不能有偏向的思想。要以客观为主。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最后。我还是希望在北美洲或奥大利亚能挖掘出一些郑和船队在哪儿留下来的遗迹和物品。还有要谢谢加文·孟席斯


1楼2009-09-30 21:15回复
    明朝中后期的地图已经按照西方传教士带来的世界地图复制了。
    郑和船队为何没有多少遗物留存?船毁人亡加主动销毁,其中尤以前者为重。在南海、印度洋上损失很多,福船对那种印尼、苏门答腊、马六甲那片浅滩礁石丛生的海域没多少抵抗力。而仅在波斯湾一次就损失巨大,外国史料上有记载。
    下西洋从来就不是什么风光安全的邮轮旅行。21世纪的今天海上保险市场依然兴旺,可见航海的风险有多大。


    IP属地:上海2楼2009-09-30 22:09
    回复
      2025-05-25 04:26:53
      广告
      首先,从民族感情上来讲,作为中国人,当然希望我们的航海祖先郑和早在很久以前就超越了其西方同行.
      我不是什么历史研究者,也更不是什么文物鉴定专家.
      凭客观推测,这张图目前在北京已经也好几年了,媒体倒炒个沸沸扬扬,但在北京这个文物学者云集的地方,却也没有什么哪个官方的或民间的专家站出来,对此图说个只言片语,想必要么就是此图乃无价之宝不可轻言,要么就是鉴定此图实在是没有必要...


      IP属地:北京3楼2009-10-04 19:41
      收起回复
        • 119.145.40.*
        楼主你看的文章太少了,你应该把相关的文章全看下,反驳的,再反驳的,你所说的那些疑点别人已经提过了而刘钢已经解答了。


        4楼2009-10-10 16:03
        回复
          最近好象在巴西发现了郑和那年代的瓷器,希望有确切证据能证明,呵呵
          不过专家说以郑和的船队来说,是完全有能力横穿太平洋的!
          毕竟比哥伦布的小船大太多了 数量也多太多了


          IP属地:四川5楼2009-12-15 00:46
          回复
            回复:5楼
            其实小船更容易穿越大洋.....不是越大越好


            6楼2009-12-15 15:18
            回复
              • 114.85.254.*
              这图再怎么证明也只能说明清朝人已经接受了西方传来的地理知识,实在是和明朝没什么关系。毕竟明末就已经有西洋地图传进中国了,看了这幅图,比较接近西方绘图法而不是中国的绘图法。
              刘刚拿这个图上的几个字证明这幅图是本于15世纪的,就好比今天谁画了一幅画再在上面写是本于一个200年前的一张古画,在没见到这张所谓的古画之前,谁能证明这图上的几个字不是骗人的?明清本来就是个大印伪书的年代,不知道多少假托古人的书,也不差这一幅地图。


              7楼2009-12-17 15:03
              回复
                美国一个电视节目说:这个“木工钻”是美洲土著人发明的(这是中国的“木工钻”)


                IP属地:四川12楼2016-07-15 00:26
                收起回复
                  2025-05-25 04:20:53
                  广告
                  刘钢你好:《四库全书图鉴》中记载有大量的古代地图。淘宝网能买到1900元一套10本。

                  这是今天拍摄的照片,显示日期2009是因为日期没有调整。


                  IP属地:四川14楼2016-07-17 16:41
                  回复





                    IP属地:四川15楼2016-07-18 15:27
                    回复
                      清代重印的明万历30年(1602年)冯应京辑《月令广义》二十五卷中收录的《山海舆地全图》

                      1602年冯应京辑《月令广义》:“古事”。《说文》:“古,故也”。古“gǔ ”,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在1602年以前的古代“世界地图”已经存在“)


                      IP属地:四川24楼2016-09-07 19:01
                      回复
                        《岛夷志略》
                        《岛夷志略》,原作《岛夷志》,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所著记述海外诸国见闻的著作。共一卷,一百余篇纪略,涉及东西两洋周边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研究古代亚非等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内容翔实,记述准确。《四库全书总目》:“诸史外国列传秉笔之人,皆未尝身历其地,即赵汝适《诸蕃志》之类,亦多得于市舶之口传。大渊此书,则皆亲历而手记之,究非空谈无征者比。”其书上承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赵汝适《诸蕃志》,下接明代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搓胜览》等书,对明清两代的历史地理著作产生巨大影响。后译为多国文字。
                        成书背景
                        汪君焕章当冠年(即二十岁),尝两附舶东西洋,所过辄采录其山川、风土、物产之诡异,居室、饮食、衣服之好尚,与夫贸易用之所宜,非亲见不书,慢信乎其可征也。”(《岛夷志·张翥序》)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大利亚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至正九年(1349)路过泉州﹐适泉州路达鲁花赤偰玉立命吴鉴修《清源续志》﹐以泉州为市舶司所在。系海外各国人物聚集之地﹐对各国风土人情应有记录﹐遂请大渊著《岛夷志》﹐附于《清源续志》之後。次年﹐他携《岛夷志》归南昌﹐单独刊印以广流传。
                        内容简介
                        《岛夷志略》即《岛夷志》之节略,亦即今日所言之简行本。从名称看,我们便可以得出一个相对正确的结论:《岛夷志略》所记内容是远少于《岛夷志》的。虽然如此,但节略后的《岛夷志略》依然涉及世界各洲的国家与地区达二百二十多个,其中主要包括澎湖、琉球、三岛、麻逸、无枝拔、龙涎屿、交趾、占城、民多郎、宾童龙、真腊、丹马令、日丽、麻里鲁、遐来忽、彭坑、吉兰丹、丁家卢、戎、罗卫、罗斛、东冲古剌、苏洛鬲、针路、八都马、淡邈、尖山、八节那间、三佛齐、啸喷、浡泥、明家罗、暹、爪哇、重迦罗、都督岸、文诞、苏禄、龙牙犀角、苏门傍、旧港、龙牙菩提、毗舍耶、班卒、蒲奔、假里马打、文老古、古里地闷、龙牙门、东西竺、急水湾、花面、淡洋、须文答剌、僧加剌、勾栏山、特番里、班达里、曼佗郎、喃诬哩、北溜、下里、高郎步、沙里八丹、金塔、东淡邈、大八丹、加里那、土塔、第三港、华罗、麻那里、加将门里、波斯离、挞吉那、千里马、大佛山、须文那、万里石塘、小埧喃、古里佛、朋加剌、巴南巴西、放拜、大乌爹、万年港、马八儿屿、阿里思、哩伽塔、天堂、天竺、层摇罗、马鲁涧、甘埋里、麻呵斯离、罗婆斯、乌爹等地, 详细记载了他们的风土人情、物产、贸易,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资料。


                        36楼2016-10-06 07:03
                        收起回复
                          庭训格言》
                          内容简介编辑玄烨八岁即皇帝位,年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1661-1722),死后,四子胤稹继位,年号雍正。此书乃雍正八年(1730)胤稹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而成,共二百四十六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因为他是给他的儿子们讲的,所以很具体、生动而真实,没有什么虚饰。

                          训曰:《书经》者,虞、夏、商、周治天下之大法也。《书传序》云:“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而言之矣。”盖道心为人心之主,而心法为治法之原。精一执中者,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者,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德也,仁也,敬与诚也,言虽殊而理则一,所以明此心之微妙也。帝王之家所必当讲读,故朕训教汝曹,皆令诵习。然《书》虽以道政事,而上而天道,下而地理,中而人事,无不备于其间,实所谓贯三才而亘万古者也。言乎天道,《虞书》之治历明时可验也;言乎地理,《禹贡》之山川田赋可考也;
                          言乎君道,则《典》、《谟》、《训》、《诰》之微言可详也;言乎臣道,则“都”、“俞”、“吁咈”告诫敷陈之忠诚可见也;言乎理数,则箕子《洪范》九畴可叙也;言乎修德立功,则六府三事、礼乐兵农,历历可举也。然则帝王之家,固必当讲读;即仕宦人家,有志于事君治民之责者,亦必当讲读。孟子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在大贤希圣之心,言必称尧舜。朕则兢业自勉,惟思体诸身心,措诸政治,勿负乎“天佑下民,作君作师”之意已耳。
                          训曰:《易》为四圣之书,其立象·设卦·系辞,广大悉备。言其理,则无所不该;言其用,则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王天下之道······“


                          39楼2017-05-14 14:30
                          回复
                            安步当车 [ān bù dàng chē]
                            【成语典 故】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 颜斶。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进宫来。颜斶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颜斶,走过来!”不料颜斶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斶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怎么行呢?”颜斶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颜斶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
                            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
                            大臣们忙来解围:“颜斶,过来!颜斶,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车)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太卑鄙了!”颜斶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个个会衣着华丽。”颜斶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斶。”
                            颜斶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颜斶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四库全书图鉴》1——429页“禹贡四海圖”(亚欧大陆图)。


                            40楼2017-08-22 07:23
                            回复